新生兒硬化病

新生兒硬化病又稱為新生兒硬腫症、新生兒硬腫病、寒冷損傷綜合徵,一般由於寒冷損傷、感染或者早產引起的一種綜合徵。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腫為特徵。多發生在寒冷季節,常見於重症感染、窒息、早產及低出生體重兒。可繼發肺出血、休克及多臟器功能衰竭,可致死亡。

基本介紹

  • 別稱:新生兒硬腫症、寒冷損傷綜合徵
  • 就診科室:小兒內科
  • 常見病因:由於寒冷損傷、感染或者早產引起。
  • 常見症狀:嬰兒體溫不升、皮膚和皮下組織出現硬腫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相對低下,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膚薄嫩、血管豐富,容易散熱。棕色脂肪是新生兒體內特有的組織,它的代謝是新生兒在寒冷環境中急需產熱時的主要能量來源,而飢餓時的能量來源是白色脂肪,如周圍環境溫度過低,散熱過多,棕色脂肪容易耗盡,體溫即會下降,新生兒嚴重感染時體溫也會不升,這些情況下皮下脂肪都容易凝固而變硬,同時低溫時周圍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易發生水腫,結果產生硬腫。

臨床表現

新生兒硬腫症多發生在出生後7~10天,嬰兒體溫不升,可在35℃以下,重症者甚至低於30℃,體核溫度(肛溫)可能低於體表溫度(腋溫),皮膚和皮下組織出現硬腫,皮膚呈淺紅或暗紅色,嚴重循環不良嬰兒可呈蒼灰色或青紫色。硬腫首先出現在下肢、臀部、面頰和下腹部,然後至上肢和全身。有時只硬不腫,而皮膚顏色蒼白,猶如橡皮,範圍較局限,只影響大腿和臀部,常發生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腫症。重型患者可發生休克、腎功能衰竭、肺出血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檢查

1.血常規
血白細胞總數無明顯變化,合併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或減少者,提示預後不良。
2.DIC篩選試驗
對重度硬腫症擬診DIC的新生兒應作以下6項檢查:①血小板計數:常呈進行性下降,部分患兒血小板計數L。②凝血酶原時間:重症患兒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生後日齡在4天內嬰兒≥20秒,日齡在第5天及以上嬰兒≥15秒。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45秒。④血漿凝血酶時間:新生兒正常值19~44秒。⑤纖維蛋白原<1.17g/L(117mg/dl)可診斷,<1.6g/L(160mg/dl)有參考價值。⑥3P試驗(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生後1天正常新生兒的65%纖溶活力增強,可有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故3P試驗可以陽性,24小時後仍陽性則不正常,但DIC晚期3P試驗可轉為陰性。
3.血氣分析
由於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血糖
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紅細胞電泳時間測定
由於血液黏稠度增加,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
6.心電圖改變
部分病例有心電圖改變,表現為Q-T延長、低血壓、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診斷

新生兒硬腫症的診斷依靠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

治療

1.病因治療
硬腫症患兒,多有感染、缺氧、酸中毒等因素,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去除病因。
2.改善微循環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可酌情用0.9%氯化鈉溶液擴容,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當的液體維持。
3.抗凝治療
可用肝素、補充凝血因子等。
4.復溫
有低體溫者,需要放置在預熱的溫箱中進行恢復患兒的體溫至正常。
5.營養支持
保證供應足夠的熱卡和液體,低溫時嬰兒的心腎功能降低,輸液量不宜過多。低血糖新生兒應適當提高葡萄糖的進入量。
6其他.藥物
心腎功能較差小兒可給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藥物。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腫症套用抗生素尤其重要,儘可能少用腎臟毒性藥物,不宜用廣譜抗生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