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指出生後4周內化膿菌引起的腦膜炎症,是常見的危及新生兒生命的疾病,本病常為敗血症的一部分或繼發於敗血症,一般新生兒敗血症中25%會並發化膿性腦膜炎。其發生率約占活產兒的0.2‰~1‰,早產兒可高達3‰。其臨床症狀常不典型(尤其早產兒),顱內壓增高征出現較晚,又常缺乏腦膜刺激征,故早期診斷困難,故疑有化膿性腦膜炎時應及早檢查腦脊液,早期診斷,及時徹底治療,減少死亡率和後遺症。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 就診科室:新生兒科、神經內科
  • 多發群體:早產兒
  • 常見病因:常為敗血症的一部分或繼發於敗血症
  • 常見症狀:臨床症狀常不典型,顱內壓增高征出現較晚
  • 傳染性: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本病常為敗血症的一部分或繼發於敗血症,一般認為化膿性腦膜炎的病原菌與敗血症一致,但並非完全如此,因有些腦膜炎可無敗血症,而由病原菌直接侵入腦膜或僅只有短暫的菌血症。國外有B族溶血性鏈球菌、大腸埃希菌、李斯特菌、克雷伯桿菌、沙門菌、變性桿菌等,而國內的病原菌各地不同,有大腸埃希菌、葡萄球菌、不動桿菌、變形桿菌等。本病的感染途徑:
1.出生前感染
極罕見。母患李斯特菌感染伴有菌血症時該菌可通過胎盤導致流產、死胎、早產,化膿性腦膜炎偶可成為胎兒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
2.出生時感染
患兒多有胎膜早破、產程延長、難產等生產史,病原菌可由母親的直腸或陰道上行污染羊水或通過產道時胎兒吸入或吞入而發病。
3.出生後感染
病原菌可由呼吸道、臍部、受損皮膚與黏膜、消化道、結合膜等侵入血液循環再到達腦膜。有中耳炎、感染性頭顱血腫、顱骨裂、脊柱裂、腦脊膜膨出、皮膚竇道(少數與蛛網膜下腔相通)的新生兒,病原菌多由此直接侵入腦膜引起腦膜炎。

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
臨床表現常不典型,尤其是早產兒,包括精神、面色欠佳,反應低下,少哭少動,拒乳或吮乳減少,嘔吐、發熱或體溫不升,黃疸、肝大、腹脹、休克等。
2.特殊表現
嘔吐、前囟隆起或飽滿等顱內壓增高表現出現較晚或不明顯,頸項強直甚少見。
(1)神誌異常:煩躁、易激惹、驚跳、突然尖叫、嗜睡、、感覺過敏等。
(2)眼部異常:兩眼無神,雙眼凝視、斜視、眼球上翻或向下呈落日狀,眼球震顫,瞳孔對光反射遲鈍或大小不等。
(3)驚厥:眼瞼抽動,面肌小抽動如吸吮狀,也可陣發性青紫、呼吸暫停,一側或局部肢體抽動。
(4)顱內壓增高:前囟緊張、飽滿或隆起已是晚期表現,失水時前囟平也提示顱內壓增高。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周圍血象: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嚴重病例白細胞計數降低到4×10/L以下,血小板計數減少。
(2)細菌培養:血培養和病灶分泌物的細菌培養,血培養陽性率可達45%~85%,尤其是早髮型敗血症和疾病早期未用過抗生素治療者較高,尿培養和病灶分泌物的培養有時也可陽性。
(3)腦脊液檢查:對疑有腦膜炎者,應立即做腰椎穿刺,用測壓管測腦脊液壓力,並留取腦脊液送檢:壓力常>3~8cmH2O,外觀不清或渾濁,塗片可發現細菌,蛋白。足月兒>0.1~1.7g/L,早產兒>0.65~1.5g/L。白細胞數>10~30×10/L,分類以多核或單核細胞為主。葡萄糖降低、乳酸脫氫酶增高。培養陽性。
2.其他輔助檢查
(1)顱骨透照、頭顱B超和CT:顱骨透照、頭顱B超和CT的檢查可以幫助診斷腦室炎、硬腦膜下積液、腦膿腫、腦積水等。
(2)放射性核素腦掃描:對多發性腦膿腫有價值。
(3)磁共振成像(MRI):對多房性及多發性小膿腫價值較大。

診斷

根據患兒的病史及上述的檢查可明確診斷。

併發症

臨床療效不佳,或治療過程中腦脊液檢查好轉而體溫持續不退、臨床症狀不消失;病情好轉後又出現高熱、抽搐、嘔吐,前囟飽滿或隆起,應考慮發生併發症。
1.硬腦膜下積液
硬腦膜下腔液體超過2ml,且蛋白定量大於0.6g/L,紅細胞<100×10/L,可確診。
2.腦室膜炎
其發生率可達65%~90%,甚至100%,年齡愈小、化膿性腦膜炎的診斷和治療愈延誤者,則發病率愈高。行側腦室穿刺液檢查提示異常。

治療

1.抗生素治療
儘早、大劑量、足療程,易通過血腦屏障抗生素治療。病原菌不明確時,可根據本地區的新近病原菌情況來選擇抗生素,一旦病原菌明確則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
2.併發症治療
(1)硬膜腦下積液:少量積液無需處理。如積液量較大引起顱內壓增高時,應做硬腦膜下穿刺放出積液。有的患兒需反覆多次穿刺,大多數患兒積液逐漸減少而治癒。個別遷延不愈者,需外科手術引流。
(2)腦室膜炎:進行側腦室穿刺引流以緩解症狀。同時,針對病原菌並結合用藥安全性,酌情選擇適宜抗生素腦室內注入,但療效不確切,應儘量避免。
3.對症和支持治療
(1)嚴密監測生命體徵,定期觀察患兒意識、瞳孔和呼吸節奏改變,並及時處理顱內高壓。
(2)及時控制驚厥發作,輸注新鮮血漿、血或丙種球蛋白等。
(3)監測並維持體內水、電解質、血漿滲透壓和酸鹼平衡。對有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綜合徵表現者,積極控制腦膜炎的同時,適當限制液體入量,對低鈉血症症狀嚴重者酌情補充鈉鹽。
(4)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在危重症患兒中的套用仍有爭議。對於有長期發熱、腦脊液蛋白高、外觀渾濁等情況時,可小劑量短期套用以緩解病情。

預後

早期診斷、及時正確的治療是成功的關鍵。如能及時診斷,儘早得到正確治療,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可以徹底治癒,對減少後遺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該病病死率近年來無明顯下降,一般資料顯示可達12%~30%,低體重兒和早產兒可達50%~60%,倖存者可留有失聽、失明、癲癇、腦積水、智力和(或)運動障礙等後遺症。

預防

預防重在杜絕細菌入侵機體並向腦部蔓延,如防治呼吸道、胃腸道和皮膚感染,及時治療鼻竇炎、中耳炎和新生兒臍部感染等,如有局部感染應儘早治療。注意消毒隔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