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誰還憂傷:李輝訪談錄

新世紀誰還憂傷:李輝訪談錄

本書為一本訪談錄,整理收錄了作者李輝近年來對王世襄、陳思和、林賢治、馬悅然等著名學者的訪談文章,內容廣泛涉及文學、藝術、思想、文化等領域,具有較為重要的思想價值,引人思索。

基本介紹

  • 書名:《新世紀誰還憂傷:李輝訪談錄》
  • 作者:李輝
  • ISBN:978-7-5317-3541-0
  • 類別:訪談錄
  • 頁數:209
  • 定價:33.00元
  •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880×1230  1/32
內容簡介,目錄,精彩書摘,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一本名人名家的訪談錄,作者李輝是《人民日報》的資深記者、編輯,著名作家,主要從事人物傳記和歷史隨筆寫作。在本書中,作者整理收錄了他近年來對王世襄、陳思和、林賢治、馬悅然等著名學者的訪談文章,內容廣泛涉及文學、藝術、思想、文化等多個領域。作為知名學者訪談錄,本書具有較為重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引起讀者的深思。同時,因其訪談的形式,又使本書具有了深入淺出、生動不拘的特點,可讀性強。
本書獲白岩松、梁鴻聯袂推薦。

目錄

王世襄談文化之痛 001
林賢治談魯迅 023
聽馬悅然談中國文學 051
藍英年談蘇俄文學 061
陳思和談教育 093
王元化談五四運動 115
楊憲益談往事 143
周揚之子周艾若談周揚 175
周揚之子周邁談周揚 187
附錄:旋渦之中,寫好一個“人”字 201

精彩書摘

自序
從小愛與人聊天,未想到,這一習慣,成為後來記者職業必備的一種技能:採訪、對話。
“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此言極是。三十幾年前,在復旦大學與陳思和兄開始研究巴金,我們與恩師賈植芳先生聊天,拜訪巴金和他在上海的老朋友吳朗西、畢修勺,教科書和作品之外的往事細節與文壇掌故,把我們帶進消逝的場景。年輕的我,頓時有了觸摸歷史的質感,仿佛自己伴隨著他們置身其間。
這種感覺,妙透了,令人陶醉。
1982年至今,做記者轉眼就是34年。實際上,34年,我只做了一件事——不停地與人聊天、對話,然後,在此基礎上,寫感興趣的人物,展開自己覺得值得深入的話題。坦率地說,沒有與眾多人物的訪談,就不可能寫出《文壇悲歌——胡風集團冤案始末》《巴金傳》《浪跡天涯——蕭乾傳》《沈從文與丁玲》《搖盪的鞦韆——是是非非說周揚》《世紀之問——來自知識界的聲音》《人在旋渦——黃苗子與郁風》《傳奇黃永玉》等這樣一些作品。
猴年將至,恰是我的花甲之年。承蒙北方文藝出版社社長宋玉成先生厚愛,約我將多年的訪談錄,加以篩選,選擇一個合適主題結集出版。
主題確定,其實很難。不同的訪談對象,不同的人生故事,不同的思考,在我看來一起構成歷史與現實、情感與命運的豐富內涵。時間,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2016年,有不少重要的歷史節點:白話文與新文化運動興起100年、魯迅逝世80周年、“文革”爆發50周年……時間流逝無情,人與歷史場景,卻不會離我們遠去。王元化的回憶與對話,讓我們重新認識和理解近代中國和“五四”運動的關聯;林賢治的對談,再看魯迅在歷史畫面中遠遠近近的身影;楊憲益的往事漫憶,呈現政治運動中不堪回首的心靈傷痕;王世襄的漫談,文人如醉如痴擁抱文化的情懷令人難忘;陳思和的對話,令人思考文化教育,如何走出以往的傷害,重新起步……不同對話,看似相對獨立,其實互有關聯。曾經出現的諸多世紀難題,並沒有解決,仍將人們困擾。
走進新千年之際,黃永玉先生創作過一個人物雕像,前兩年複製一尊,捐贈上海巴金故居,安放於庭院草坪。雕像為一位年輕人,昂首仰天,伸開雙臂,迎接新世紀到來。黃永玉起了一個充滿樂觀和富有詩意的名稱——“新世紀不再憂傷”。今天上午,我再次走進巴金故居,又一次凝望雕像,又一次感受伸開雙臂迎接新世紀的青春力量。
“新世紀不再憂傷”,是每個人心底的期望。期望中,人們充滿樂觀精神,對未來充滿信心。期望中,人們卻又必須肩負沉甸甸的歷史前行。
如何不再憂傷?誰還憂傷?
於是,我借用黃先生的雕像之名,將這本訪談錄的書名定為《新世紀誰還憂傷》。
2015年11月18日上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