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於馬下

斬於馬下

“斬於馬下”是在中國古典戰爭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詞組。從最普通的意義上說,它指的是一方將領(一般是騎馬的)在戰鬥中將對方的將領(也是騎馬的)從馬背上斬落到馬的下面,從而導致對方將領死亡。“斬於馬下”這個詞組顯得具體形象、不拖泥帶水。從語法上說,“斬於馬下”是候補結構(動補結構),“斬”是動詞,“於馬下”是補語,兩者連起來用是符合語法規則的。和“斬於馬下“意義相近的詞組還有“砍於馬下”、“劈於馬下”、“揮於馬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斬於馬下
  • 外文名:be killed ,drop onto the ground 

例如:在《三國演義》第67回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卻說曹操提軍將進,先令夏侯淵領五千軍,往南鄭路上哨探,正迎著楊任軍馬,兩軍擺開。任遣部將昌奇出馬,與淵交鋒;戰不三合,被淵一刀斬於馬下。楊任自挺槍出馬,與淵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淵佯敗而走,任從後追來;被淵用拖刀計,斬於馬下。軍士大敗而回。
有人說,“斬於馬下”是個褒義詞,如果寫正面人物被反面人物“斬於馬下”,就在感情上無法接受。其實,“斬於馬下”是從古代傳下來的語言,也不用翻譯成現代漢語。它是箇中性辭彙,只是對現象的一種描述,並不帶有感情色彩。在古典小說家筆下,並不把這個辭彙當成是褒義詞。另外,這個辭彙在現代某些連環畫作者筆下也不是褒義詞。
例如:在小說《封神榜》(車王府曲本)裡面,對抗商朝的周軍將領也是正面角色,小說中的周軍傑出女將鄧嬋玉就是個典型,鄧嬋玉年輕美貌、有情有義,可小說對她戰死的情節卻是這樣描繪的:“可憐並無通名與報姓,被高蘭英手起刀落,斬於馬下。”
例如:在小說《說岳全傳》裡面,作者是褒揚宋軍的,和金國軍隊作戰的宋軍將領無疑是小說中的正面角色,小說中的宋軍武將“歐陽從善”就是個例子。歐陽從善嫉惡如仇,敢作敢為,可小說對他戰死的情節是這樣描繪的:“兩人戰到二三十個回合,歐陽從善手略一松,被完顏壽攔腰一刀,斬於馬下。”
例如:在連環畫《荊襄英烈》裡面,抗擊蒙古軍的宋軍女將楊秋英也是正面角色。她武藝高強、天真浪漫。可連環畫對她戰死的情節是這樣描繪的:“楊秋英措手不及,被阿里術斬於馬下。”
如果反面人物被斬於馬下,我們感到痛快,正面人物被斬於馬下,我們感到惋惜,為之掉淚。
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組一直沿用到現在,不需要另外翻譯。例如,“斬於馬下”固然是在《三國演義》原著中出現的。可在現代人編寫的各種《三國演義》白話本和連環畫中,照樣原封不動地保留了“斬於馬下”這個詞組。不僅僅如此,該還詞組用在其它場合,起著比喻和象徵性的作用。
例如:運動員張三在比賽中打敗了運動員李四, 媒體就稱張三將李四“斬於馬下”。當然,張三和李四並不是像古代武將那樣騎在戰馬上進行單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