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峪關

斜峪關

斜峪關,古斜谷,在陝西省眉縣南三十里,虎踞秦嶺北麓——南可仰望太白積雪,北可俯視關中平原。襟岐眉而帶渭水,控西川而鎖關中。道通巴蜀,地接西京,乃古代要塞,曾是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昔時西府重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斜峪關
  • 位置:眉塢之南三十里,虎踞秦嶺北麓
  • 成就:在美國世博會博得世人讚譽
  • 標誌性建築物:梅惠渠
  • 地點:陝西岐山縣蔡家坡鎮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襟岐眉而帶渭水,控西川而鎖關中。道通巴蜀,地接西京,乃古代要塞,曾是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昔時西府重鎮之一。

歷史沿革

秦朝滅亡,楚漢相爭。張良訪賢,喜得韓信,受地圖一張,韓攜圖從此潛入漢中,投在劉邦麾下。築台拜將,暗渡陳倉,關中鬥智,中原逐鹿,決戰垓下,為劉氏爭得漢室四百年基業。
斜峪關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諸葛孔明帥西蜀大軍六出祁山,由此進入關中。火燒葫蘆峪,屯兵於五丈原之上,隔渭水與曹魏對峙,作長期戰略部署,謀奪關中,進而長驅中原,以圖一統。熟料長期征戰,積勞成疾,病死軍中。出師未捷身先死,總叫英雄淚沾襟——空留下地名落星灣。每與當地居民嘮侃,皆言先祖隨諸葛大軍來此屯田,遺留下來,至今蜀音不改,民俗如川。關下十里有村曰安樂,訛傳為安樂王劉禪封地。非也。
大唐聖主唐明皇,執政後期沉溺女色,朝政腐敗,致使安祿山造反,逃往四川。十餘年後,安史之亂平定,明皇離開巴山蜀水,越過難於上青天的秦嶺棧道,經由此關,返回長安,過起了“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冷宮生涯。
北宋仁宗年間,政通人和,商貿繁榮。鳳翔府尹利用此處豐富木材,充沛水源,創辦船塢,年造商船四十餘只。溝通渭河漕運,繁榮關中貿易。鐵麵包拯曾親往視察,在給皇上奏章中有詳盡記述。此處繁茂之景象,盛極一時。解放初,關城遺址部分尚存,通過斷亘殘壁,可窺見古鎮之規模宏大;透過殘存遺蹟,可看出當年建築之富麗堂皇,可惜已不復存。歷代高人碩士慕名而至,選勝登臨。宋朝詩詞大家蘇東坡曾來於此,遍游山水,憑弔古戰場。留有詩作。
清朝乾隆年間,眉塢縣令梅遇,愛民如子,重視農桑,關心民間疾苦,領導百姓在關前築堰開渠,引水灌田,民稱梅公渠。此後百餘年,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恩澤消遺,渠廢田荒。民國十八年至二十一年,關中大旱,赤地千里,餓殍遍野。1935年,李儀祉先生率涇洛工程局來此在梅公渠遺址上攔河築壩、開山建閘、修渠引水,建成了現代化灌溉網工程。為紀念梅公業績,仍名梅惠渠。石渠如槽,岸樹如蓋,拱橋流水,閘樓古雅,一派江南風光。從此農民不再忘雲興嘆,自有長虹帶雨來。一九三九年,此渠以工程規模之大,設計標準之超前,建築質量之高,以及周圍綠化之優美,參加了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世博會。博得了世人的讚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