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的故事(日本作家鹽野七生的歷史著作)

文藝復興的故事(日本作家鹽野七生的歷史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藝復興的故事”系列是日本作家鹽野七生創作的關於文藝復興的六本歷史著作,由中信出版集團2016-2017年陸續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文藝復興的故事(全六冊)
  • 作者:(日)鹽野七生
  • 譯者:計麗屏 田建華 田建國 徐越 李艷麗 趙文莞
  • 類別世界史-歷史通俗讀物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 出版時間:2016-2017年
  • 裝幀:精裝
叢書目錄,作者簡介,圖書介紹,01 文藝復興是什麼,02 我的朋友馬基雅維利,03 海都物語:威尼斯一千年,04 文藝復興的女人們,05 優雅的冷酷:切薩雷·波吉亞的一生,06 神的代理人,評價,文摘,

叢書目錄

文藝復興的故事01:文藝復興是什麼
文藝復興的故事02:我的朋友馬基雅維利——佛羅倫斯的興亡
文藝復興的故事03:海都物語:威尼斯一千年
文藝復興的故事05:優雅的冷酷:切薩雷·波吉亞的一生
文藝復興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

作者簡介

鹽野七生,日本最受歡迎的歷史作家之一。1937年出生於日本,16歲時讀荷馬的《伊利亞特》,從此被一個與日本社會截然不同的世界所吸引。大學主修哲學,26歲遊學義大利兩年,回日後不久毅然出走,再赴義大利,居住。在義大利,鹽野七生因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始歷史寫作,於是一寫就寫了50年。其代表作有《羅馬人的故事》《羅馬滅亡後的地中海世界》等。

圖書介紹

01 文藝復興是什麼

文藝復興是想看見、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的爆發——本書以對話的形式,通過作者虛擬的徘徊在佛羅倫斯、羅馬、威尼斯三個城市的兩位旅人的對話描述了依次盛開的文藝復興之花,展示了以達·文西腓特烈二世、聖弗朗西斯、切薩雷·波吉亞等為時代增添光彩的人們的魅力所在,熱情洋溢地描寫了長達40年的文藝復興,當屬了解這段歷史最為精彩的入門書。

02 我的朋友馬基雅維利

鹽野七生在這部著作中介紹了馬基雅維利的一生,展現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社會生活畫卷。本書與作者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羅馬人的故事》《羅馬滅亡後的地中海世界》等在敘述上既有一定的連續性和相關性,又獨立成篇,在歷史長河中擷取一葉,鋪陳發華,讀來引人入勝。
本書可以說是通過馬基雅維利的視線來看文藝復興。第一部著力於介紹馬基雅維利的生活時代以及他個人的相關情況,交代時代背景;第二部重點介紹馬基雅維利的職場生涯,包括主要經歷、業績、相關歷史事件和遭遇;第三部著重介紹馬基雅維利失意後的奮鬥經歷和著述生涯,介紹和評價了他的重要著作和成就。

03 海都物語:威尼斯一千年

盛極必衰是歷史的規律,沒有任何手段能逆轉。但沒有哪個國家能像威尼斯那樣,在國家體制不變的狀態下,維繫如此長久。人類智慧所能及的,只是儘量地減緩衰退的速度,推遲衰退的時間而已。威尼斯共和國,這個完全沒有得到上天眷顧的毫無資源的國家,或許正因為天生的缺陷,才會力求將這份艱難的事業做到極致。這樣的一個國家在文藝復興時代出現又消亡,它的傾倒砸開了世界通往下一個時代的大門。

04 文藝復興的女人們

歷史中不僅有男人,也有女人,但歷史書中卻鮮有女人們的身影。本書以文藝復興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四個女人為主線,串聯起來的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生活、思想和國家命運。在這四名女性背後是文藝復興勢利紛爭、家國命運與悲歡離合,她們不僅是女兒、妻子、母親,她們是文藝復興的女人們。

05 優雅的冷酷:切薩雷·波吉亞的一生

波吉亞家族是中世紀與美第奇家族齊名的名門望族,在這個家族中歷代人才輩出,終於在切薩雷·波吉亞這一代達到頂峰。這位集智慧、武力、財富、謀略甚至殘忍於一身的天之驕子,在其父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協同下踏上了統一義大利的霸主之路。
可惜天不隨人願,上天對切薩雷的垂青在其如日中天之時戛然而止,不可一世的王者淪為階下之囚,僥倖逃脫後又逢絕境,雖已不復當年,但仍然矯健的身姿在重重包圍中倚劍而立。切薩雷寶劍的劍光在敵人密不透風的包圍中有如劃破夜空的一顆流星,光芒四射隨即逐漸消逝。
倒下的切薩雷,宣告了波吉亞家族鼎盛時代的終結。

06 神的代理人

文藝復興時代反映了兩個相互衝突的圖景:一方面,這是一片等級森嚴,強調秩序和宗教的土地;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墮入混亂與精神痛苦的世界。
庇護二世亞歷山大六世尤利烏斯二世利奧十世四位教皇成了作者在本書中的樣本。他們不僅是代表一切美好和最高善的神在人間的代言人,而且作為領袖人物,他們還是一名為自身和周邊人爭取利益的政治家,對權利和名譽有著強烈的欲望。善良與邪惡、美麗與醜陋、慷慨與自私、和平與戰爭……世間一切的對立面以他們的生命為舞台,不斷交戰,日夜不休,照亮了文藝復興時代通往未來的路。

評價

需要稱讚一下鹽野七生,一個女性在寫歷史的時候,寫出了男人寫不出的氣魄和壯烈來。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
歷史在她筆下如同緩緩展開的色彩斑斕的巨幅油畫,栩栩如生又冷靜透徹。鹽野七生的這些分析讓我非常受啟發。
──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
我去過義大利四次,也自駕游過西西里島兩次。曾帶著鹽野手繪的地圖在佛羅倫斯四處尋覓馬基雅維利的故居。在維羅納的一個酒店裡,看到一幅將義大利歷史描繪為一棵盤根錯節的古樹,展示了幾十個諸侯公國,幾百個影響歐羅巴文明的政治藝術哲學科學軍事等名流的來龍去脈。一瞬間,我體驗到了卑微和崇拜,也嘆服鹽野女士把握歷史的勇氣與能力。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 王巍

文摘

致讀者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你對古羅馬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對此,我的回答是:“因為我寫過文藝復興。”聽到這個回答,近90%的人會接著問:“那么,又是什麼緣故讓你對文藝復興感興趣的呢?”聽了這樣的問話,我心裡總會有隱隱的失落感。我從事寫作已經30 載,為什麼大家還不了解我呢?於是,為了讓讀過我作品的讀者溫故而知新,也為了方便尚未讀過我的書的人們能夠了解我,我採用對話體的形式,並依照我自己的風格,寫下了這本書。
對話體是柏拉圖以後的歐洲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西塞羅和馬基雅維利也曾用過這樣的寫作手法。在東京的家裡整理東西的時候,我找出了一本高中時代學過的世界史年表。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正式的歷史年表。我感到很親切,忍不住翻開書,看到了用毛筆認認真真寫在封面內頁的一個圓圈裡十分醒目的一句話:歷史,歸根結底是人的歷史。那一年,我16 歲。
升大學之前,我很懵懂,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更喜歡哪門學科。於是,我考慮先鞏固一下學業基礎,結果就選擇了哲學專業。也許是時任院長安倍能成的想法,當時學習院大學(位於東京都豐島區內的一所私立大學,日本的大多數皇族就讀於此,故被譽為“皇家大學”。——譯註)文學系哲學專業的學生在修完哲學、歷史、宗教等課程以後,畢業論文題目可以自選。在歐洲,文科類的高中要學習人文教育課程,也就是通識教育。很偶然,我在大學學習了這門課程。於是,畢業論文我就選擇了“論15 世紀佛羅倫斯美術”這一論題。論文指導老師有三位,他們是研究西洋美術史的富永惣一老師、研究中世紀思想史的下村寅太郎老師、研究希臘和羅馬文學的吳茂一老師。之所以有三位老師指導我一個人,是因為那一年哲學專業人文學科四年級的10 名學生中,只有我一人選了與西方相關的題目。
三位老師給我的論文打了個“良”。回想起來,那篇論文只是寫了一些皮毛而已。儘管當時的我只是一名學生,但是,始於歌德《義大利遊記》終於奧維德《哀歌》的這篇文章實在算不上是論文。在論文答辯現場,三位老師嘴裡說著“你的想法我們理解”,臉上流露出來的神情卻很茫然,讓正在進行答辯的我感到十分好笑。對於這三位仁慈的老師,我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每次出新書,我一定會贈送他們一人一本。
不管怎樣,大學總算順利畢業了。畢業典禮結束後有一個師生告別會。學習院大學哲學專業畢業生加上選修哲學課的學生總共不到20 人,所以我們去了目白車站附近的一家茶館。當時的告別會非常節省,就連學習院大學也不例外。
指導我畢業論文的三位老師都沒有去。坐在我前面的一位教授和我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對話。他說:
“你研究的不是歷史。”
“您說我研究的不是歷史學我理解,但是如果您說不是歷史,我不同意。”
當時的日本還很窮,大學生去海外旅行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我沒看到過實物,參照的都是照片。兩年後,我到了義大利,最先去的就是佛羅倫斯,參觀了烏菲茲美術館。
第一次面對如此非凡且數量眾多的美術作品,我感動萬分。我向諸神發誓,絕不評價任何一幅作品。我深深意識到藝術作品不應該聽別人的講解,而是應該自己虛心地去體會,從中悟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那么,怎樣才能和作者進行心靈交流呢?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可能多地去欣賞優秀作品。後來我用了兩年時間,以義大利為軸心,遊歷了歐洲和中近東、北非。《米其林指南》也被我翻爛了。
就在我結束這次旅行之後,在一位相識的編輯建議下,我開始了寫作。我遵守了自己的諾言,對藝術作品不作任何評價。所以書中的主人公不是那些留下了作品的創作者,相反,主人公都是未曾留下過任何作品的創作者。因為趕上了文藝復興這一時代,因為趕上了中世紀價值觀蛻變而必須創造新的價值觀的時代,所以,無論是政治家還是經濟學家,都不得不成為時代的創作者,雖然他們沒有留下供我們可以用肉眼去欣賞的作品。創作者留下的作品無須別人論長道短。但是那些沒有留下任何可以用肉眼欣賞的作品的人,我想,了解他們不會一無用處。
就這樣,我寫作並發表了15 部以上的作品,統稱為“文藝復興種種”。寫作就要學習,學了就要思考。寫畢業論文時我遇到了很多疑問,閱讀日本人寫的研究成果時碰到了許多我無法理解的問題,正因為大學畢業時的我把這些疑問一股腦兒地扔了過去,才讓參加答辯的老師們感到茫然不知所云。所以我想,要解開這些疑問,必須閱讀相關史料,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住在義大利。
在學習、思考、寫作的過程中,隨著對文藝復興的了解越來越多,漸漸地,我感覺自己就好像生活在那個時代,那個西歐奠定的價值觀不斷蛻變的時代。我趕上了統治近代西歐的價值觀崩塌的時代,趕上了支配中世紀的基督教價值觀崩塌後的文藝復興人。他們為了創造新的價值觀,首先回歸的是古羅馬。我也要回歸,我要首先弄清楚古羅馬是什麼。於是我寫羅馬。鑒於上述原因,我對羅馬人抱有濃厚的興趣也是很自然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