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樓

文德樓是周恩來和鄧穎超居住過的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德樓
  • 位於:文德東路文德里
  • 面積:約40平方米
  • 設計:5幢3層的樓房連成一體
環境構造,相關歷史,

環境構造

文德樓位於文德東路文德里,由5幢3層的樓房連成一體,稱文德樓,樓房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花階磚地面,巷口原有兩扇鐵閘,上有“文德樓”橫匾,巷口建有更樓,巷內有一個水井
文德樓文德樓

相關歷史

1925年秋,中共廣東區委軍委向業主租賃文德樓的部分房子給工作人員居住。周恩來 、鄧穎超住3號,李富春、蔡暢住1號2樓,中山艦艦長李之龍等居住4號2樓。3號2樓有1廳3房,深10米、寬4米,面積約40平方米,陳設簡單樸素,客廳只有兩張普通木梳化、一張茶几、一張茶台、一張四方飯桌。房子是用屏風間隔而成,上有通花。周恩來、鄧穎超住頭房,裡面除了一張西式大床,一張寫字檯,幾張椅子外,還有兩個衣箱和兩木箱從法國帶回的外文書刊。鄧穎超的母親楊老太太住中間房,尾房是保姆住,隔壁是廚房、廁所。首層曾為周恩來的弟弟周恩壽居住。
1924年9月,周恩來回國,任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 (又稱兩廣區委)委員長兼宣傳部長,11月,又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春,辭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職務,保留常委、軍委書記職務。1925年周恩來在文德樓居住。同年8月初,鄧穎超由天津來到廣州,代表天津各界聯合會慰問省港罷工工友。8月8日,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仍居住文德樓。1926年初,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軍委從文明路遷到萬福路,地方寬敞,周恩來、鄧穎超等人從文德樓遷往萬福路居住。
1925年,21歲的鄧穎超南下廣州,與27歲的周恩來結婚。他們的新房就在文德南路的文德樓,兩人長達半個世紀的攜手人生路由此開始。 這是座四層樓高的“∩”形大洋樓,門前牆面上鑲著1999年公布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字樣,如今是七十二家房客租住的大雜院。在周圍鑲滿玻璃幕牆的高樓和新建住宅樓包圍中的文德樓真的老了。外牆面雖飾以明快鮮活的黃色,也擋不住80餘年風雨留下的印記;講究裝飾的樓梯、欄桿在狹窄而陰暗的樓道更顯久遠。可在當時,這算是“高級住宅”。“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批華僑回國新建私宅,文德樓和東山區的那些小洋樓都是那時新建起來的。”謝燕章老師說。
在文德樓的院子裡,我們抬頭即能望到周恩來、鄧穎超居住過的東面二樓的那套居所。兩扇長而窄的紅色木窗緊閉著,周圍的鄰居告訴我們,住在房子裡的阿伯多年前已經移民海外,留下空房請人託管。
文德樓(照片所指為周恩來新婚居所)文德樓(照片所指為周恩來新婚居所)
曾訪問過這位阿伯的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前館長黎顯蘅告訴記者,阿伯總是很熱情地向尋訪者展示居所,“那是個帶衛廁的兩房一廳,周恩來和鄧穎超住一間,鄧穎超的媽媽住一間”,阿伯也一直將周恩來在黃埔軍校當政治部主任的那張相片掛在屋內。
“我們這裡真的住過偉人?”聽說樓上住過周、鄧,正在一樓製作畫框的幾位工人停下了手中的活,饒有興趣地跑過來聽,謝老師指著二樓黃色木窗的那間說,周、鄧搬入文德樓不久,李、蔡這對從法國留學回來的中共領導人中的另一對模範夫妻也搬入文德樓,與周、鄧門對著門。舊址現為民居,除巷口鐵閘、匾額、更樓被拆除外,其他建築物基本保存完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