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識大儲備

文化常識大儲備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常識大儲備
  •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 頁數:415頁
  • 開本:16
  • 品牌:石油工業出版社
  • 作者:趙文明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16618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文化常識大儲備》由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趙文明,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免疫學和微生物學系副主任。曾赴日本川崎醫科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進修和研究兩年。並擔任北京醫學會微生物與免疫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微生物學會理事、北京免疫學會理事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委員。

圖書目錄

人類的故事:文明起源常識
元謀人
北京人
山頂洞人
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
共和行政
絲綢之路
京杭大運河
鄭和下西洋
蘇美爾文明
巴比倫文明
古埃及文明
亞述文明
腓尼基文明
米諾斯文明
邁錫尼文明
古希臘文明
古羅馬文明
古印度文明
波斯文明
神聖的羅馬帝國
一十字軍東征
英法百年戰爭
圈地運動
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工業革命
歐洲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
俄國“十月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戰
詩化的藝術:文學基本常識
占代神話
漢賦
唐詩
宋詞
傳奇
話本矗
元曲
明清小說
“八股文”
《詩經》
《春秋》
《論語》
《國語》
《史記》
《楚辭》
《漢書》
《資治通鑑》
《古文觀止》
《永樂大典》
《四庫全書》
《三字經》
《百家姓》
《千字文》
《千家詩》
《幼學瓊林》
《人間詞話》
“二十四史”
教會文學
騎士文學
城市文學
流浪漢小說
沙龍文學
清教徒文學
啟蒙文學
感傷主義文學
浪漫主義文學
現實主義
象徵主義文學
表現主義文學
超現實主義文學
存在主義文學
意識流文學
黑色幽默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
垮掉的一代
安徒生童話
《荷馬史詩》
《伊索寓言》
《一千零一夜》
《埃涅阿斯紀》
《源氏物語》
智慧的星空:哲學思想常識
儒家思想
墨家思想
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
周易
陰陽說
天人合一
自然無為
魏晉玄學
宋明理學
清代樸學
米利都學派
畢達哥拉斯學派
愛利亞學派
原子論者
水粉畫
印象派
立體派
抽象派
《拾穗》
《最後的晚餐》
《創造亞當》
《自由引導人民》
《格爾尼卡》
《西斯廷聖母》
《維納斯的誕生》
《伏爾加河縴夫》
《向日葵》
立體與想像:雕塑文化常識
學雕
圓雕
索雕
石雕
冰雕
木雕
根雕
象牙雕
陵墓雕塑
石獅
盧舍那大佛
獅身人面像
《考拉夫婦立像》
《自殺的高盧人》
《阿波羅像》
丹麥“美人魚”雕像
《拉奧》
《擲鐵餅者》
《雅典娜神像》
《大衛》
《維納斯雕像》
《思想者》
自由女神像
《圓石塊——無產者的武器》
巴黎公社社員牆
復活節島石像
畛品與收藏:工藝文化常識
剪紙
陶瓷
漆器
算盤
刺繡
印染
青銅
玉器
絲綢
唐卡
泥塑
麵塑
篆刻
燈籠
插花
唐三彩
景泰藍
中國結
孔明燈
藏書票
十字繡
印度地毯
法國香水
俄羅斯套娃
舞台的藝術:戲劇文化常識
崑曲
越劇
評劇
秦腔
京劇
豫劇
呂劇
粵劇
川劇
漢劇
滬劇
黃梅戲
蘇州評彈
河北梆子
藏戲
儺戲
變臉
皮影戲
木偶戲
話劇
舞劇
啞劇
多幕劇
獨幕劇
歌劇
詩劇
廣播劇
街頭劇
音樂劇
朝鮮的唱劇
越南的嘲劇
印度的梵劇
日本的能樂、狂言、歌舞伎
極限的挑戰:體育運動常識
射擊
體操
馬術
舉重
摔跤
擊劍
柔道
武術
長拳
五禽戲
太極拳
空手道
跆拳道
腳踏車運動
日本相撲
球類運動
田徑運動
水上項目
極限運動
汽車運動
鐵人三項
七項全能
十項全能
現代五項
世界盃
亞運會
奧運會
冬奧會
殘奧會
知識的殿堂:學校、教育文化
常識
私塾
官學
書院
科舉制度
學校
考試
老師
學位
學分制
導師制
幼稚園
國小
大學
同文館
博洛尼亞大學
巴黎大學
哈佛大學
耶魯大學
劍橋大學
牛津大學
海德堡大學
巴黎高等師範大學
悉尼大學
東京大學
莫斯科大學
西點軍校
沃頓商學院
生活中的娛樂:娛樂文化常識
雜技
相聲
評書
雙簧
風箏
舞獅
舞龍
盪鞦韆
跳繩
拔河
踩高蹺
龍舟競渡
謎語
賽駱駝
斗馬
賽氂牛
撲克牌
圍棋
中國象棋
西洋棋
卡拉OK
SPA和瑜伽
後記
蘇格拉底哲學
柏拉圖思想
亞里士多德的哲學
思想
斯多亞學派
伊壁鳩魯主義
懷疑主義
英國經驗主義
德國古典哲學
法國啟蒙主義
理性主義
非理性主義
實證主義
快樂的日子:節日文化常識
除夕門
春節
元旦
元宵節
二月二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中秋節
重陽節
記者節
教師節
“五·四”青年節
“八·一”建軍節
“十·一”國慶節
“六·一”兒童節
“三·八”婦女節
“五·一”勞動節
盂蘭盆節
傣族的潑水節
彝族火把節
瑤族達努節l
傈僳族刀桿節
吉祥藏曆年
藏族的曬佛節
藏族的雪頓節
回族的聖紀節
回族的開齋節
回族的古爾邦節
白族的“三月街”
納西族的“祭龍節”
平安夜
聖誕節
復活節
愚人節
情人節
萬聖節
母親節
父親節
國際護士節
西班牙的番茄節
西班牙的奔牛節
葡萄牙的托籃節
荷蘭的海紅節
德國的啤酒節
芬蘭的仲夏節
保加利亞的玫瑰節
俄羅斯的樺樹節
俄羅斯的謝肉節
美國的感恩節
聖派屈克節
加拿大的冰雕節
加拿大的魁北克節
巴西狂歡節
墨西哥鬼節
拉丁美洲的天真節
坦尚尼亞的月圓節
日本的偶人節
日本的成人節
日本的櫻花節
泰國的農耕節
印度的灑紅節
印度的昆梅拉節
尼泊爾的烏鴉節
世界各國的果蔬節
世界各國的消防節
世界各國的植樹節
世界各國的兒童節
世界各國的老人節
風俗的延續:民俗文化常識
給壓歲錢的習俗
“過年”的習俗
春節“放鞭炮”的
習俗
拜年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
“福”字倒貼的習俗
“掃年”的習俗
春節貼年畫的習俗
貼鬥神的習俗
貼對聯的習俗
耍社火的習俗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
習俗
“祭灶”的習俗
鬧洞房的習俗
新娘蒙“紅蓋頭”的
習俗
新娘乘花轎的習俗
喝交杯酒的習俗
抓周的習俗
生意人拜關公的
習俗
放置聖誕樹的習俗
外國法官頭戴假髮的
習俗
度“蜜月”的習俗
給“小費”的習俗
訂婚帶戒指的習俗
婚禮上撒碎彩紙的
習俗
德國人的鬧婚習俗
過生日吹蠟燭的
習俗
印度婦女在眉心點痣的
習俗
抱著新娘入洞房的
習俗
葬禮上戴黑紗的
習俗
西方人的新年習俗
禮儀的傳承:禮儀文化常識
先秦“五禮”
跪拜禮
打千禮
拱手禮
獻“哈達”的禮節
碰杯禮
握手禮
脫帽禮
吻手禮
碰鼻禮
擁抱禮
親吻禮
注目禮
鞠躬禮
鼓掌禮
合十禮
鳴哨禮
現代軍禮
探病禮儀
服飾禮儀
西裝的穿著禮儀
送花的禮儀
正式宴會的基本禮儀
烹飪的藝術:飲食文化常識
八大菜系
五大名宴
餃子文化
月餅史話
漫話粽子
何謂藥膳
話說“石烹”
中國酒文化
中國茶文化
中國燒烤文化
山西醋文化
陝西飲食文化
東北飲食文化
上海飲食文化
台灣飲食文化
香港飲食文化
清真飲食文化
蒙古族飲食文化
藏族飲食文化
維吾爾族飲食文化
正式西餐什麼樣
喝咖啡的學問
品酒三部曲l
西方五大快餐食品
義大利飲食文化
英國飲食文化
法國飲食文化
德國飲食文化
瑞典飲食文化
比利時飲食文化
丹麥飲食文化
荷蘭飲食文化
俄羅斯飲食文化
美國飲食文化
加拿大“三不”飲食
文化
古巴飲食文化
墨西哥飲食文化
阿拉伯咖啡文化
埃及飲食文化
泰國飲食文化
印度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
日本的“河豚宴”
韓國飲食文化
猶太教飲食文化
伊斯蘭教飲食文化
佛教飲食文化
穿著的學問:服飾文化常識
美麗的石榴裙
古代的冕冠
烏紗帽的歷史
滿族“旗鞋”
千層底布鞋
“國服”中山裝
旗袍的歷史
西裝
領帶
婚紗
T恤衫
牛仔褲
迷你裙
高跟鞋
廚師帽
印度莎麗
日本和服
荷蘭木鞋
阿拉伯人的頭巾
阿拉伯人的大袍
蘇格蘭方格裙
凝固的音樂:建築文化常識
窯洞
四合院
蒙古包
客家土樓
羌族碉樓
傣族竹樓
吊腳樓
喬家大院
蘇州園林
洛陽白馬寺
布達拉宮
北京故宮
西安城牆
萬里長城
帕提農神廟
羅馬角斗場
凡爾賽宮
克里姆林宮
白金漢宮
羅浮宮
俄羅斯紅場
巴黎協和廣場
瓦爾特堡
法國的朗熱堡
德國霍亨索倫堡
德國新天鵝古堡
舊金山金門大橋
倫敦塔橋
埃及金字塔
比薩斜塔
仰光大金塔
庫庫爾坎金字塔
法國艾菲爾鐵塔
吳哥窟
巴黎凱旋門
米蘭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
巴黎聖母院
科隆大教堂
聖保羅大教堂
跳動的音符:音樂文化常識
樂舞
九歌
樂府
小曲
相和歌
鼓吹樂
百戲
唐代大曲
鼓子詞與唱賺
十二律
弦索和弦索十三套
樂器“八音”分類
元代散曲
佛教音樂
戲曲音樂
客家山歌
民歌
信天游
朝鮮族的抒情謠
蒙古族的長調和短調
哈薩克族的“安”類
民歌
藏族的酒歌和箭歌
彝族的“四大腔”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
五線譜
搖籃曲
輕音樂
交響曲
圓舞曲
進行曲
間奏曲
序曲
敘事曲
隨想曲
夜曲
幻想曲
冥想曲
變奏曲
協奏曲
狂想曲
爵士樂
搖滾樂
電子音樂
說唱樂


編鐘
鐃鈸類
板梆類

琵琶
揚琴
月琴
二胡
三弦
古琴
古箏
胡琴
馬頭琴
東不拉




箜篌
巴烏
銳作
葫蘆絲
吉他
鋼琴
口琴
豎琴
手風琴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管風琴
長笛
薩克斯
圓號
小號
長號
單簧管
雙簧管
形體的語言:舞蹈文化常識
傣族孔雀舞
蒙古族的盅碗舞
藏族的鍋莊舞
滿族的秧歌舞
壯族的扁擔舞
佤族的甩髮舞
土家族的銅鈴舞
哈尼族的竹筒舞
朝鮮族的長鼓舞
彝族的葫蘆笙舞
維吾爾族的賽乃姆
交際舞
拉丁舞
街舞
芭蕾舞
探戈舞
踢踏舞
霹靂舞
迪斯科
草裙舞
肚皮舞
鬥牛舞
卡波耶拉
薩爾薩舞
描繪的藝術:繪畫書法常識
漆畫
帛畫
版畫
年畫
指畫
水墨畫
院體畫
山水畫
文人畫
花鳥畫
人物畫
仕女畫
壁畫
畫聖
畫祖
文房四寶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草書
行書
楷書
飛白
永字八法
油畫
水彩畫

文摘

人類的故事:文明起源常識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製作比較進步,都經過精心磨製而成,有耜、魚鏢、鏃、哨、匕、錐、鋸形器等,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紋或雙頭連體鳥紋圖案,就像是精美絕倫的實用工藝品。河姆渡文化在農業上以種植水稻為主。在其遺址第四層較大範圍內,普遍發現稻穀遺存,這對於研究中國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農業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義。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它主要分布於黃河中下游一帶,以陝西渭河流域、山西西南和河南西部的狹長地帶為中心,東至河北中部,南達漢水中上游,西及甘肅洮河流域,北抵內蒙古河套地區。已發掘出近百處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較統一的文化特徵。仰韶文化的名稱來源於其第一個發掘地——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仰韶村。
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房屋周圍有一條圍溝,村落外有墓地和窯場。村落內的房屋主要有圓形和方形兩種,早期的房屋以圓形單間為多,後期以方形多間為多。房屋的牆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裡面的,也有用木頭做骨架的。牆的外部多被裹草後點燃燒過,來加強其堅固度和耐水性。仰韶文化的農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鏟、磨盤等,除此之外還有骨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