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類的起源

數字人類的起源

《數字人類的起源:1964-2001》介紹了自1964年,為了輔助飛機駕駛艙的設計,用計算機創造的“人”誕生。此後數字人類的形象越來越“寫實”。至2001年,第一部由數字演員擔任主角的電影《最終幻想》上映。數字人類的“進化”依賴於計算機技術,算法、人工智慧的突破,得益於傳統視覺藝術,人體解剖學、心理學的積累,也與動畫、電影、電子遊戲、虛擬現實等行業的發展密不可分。《數字人類的起源:1964-2001》從計算機圖形學和視覺藝術兩條線索,詳細分析波音人、亞當·派沃斯,多佐、勞拉·克羅馥、戴夫、安琪·羅斯、雷蒙娜等人物形象產生的前因後果,以巨觀背景下的微觀切片式研究,呈現一部關於數字人類起源的斷代史。

基本介紹

  • 書名:數字人類的起源:1964-2001
  • 又名:The Origin of Digital Humans:1964-2001
  • 作者:吳潔
  • 頁數:224
  • 定價:48.00
  •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22.6 x 16.8 x 1.5 cm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完整呈現三維計算機人物在20世紀後半葉(1964~2001年間)的演進,並將這些人物放在計算機技術、視覺藝術,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歷史脈絡中進行綜合考察。書中既有對計算機圖形和動畫技術深入淺出的介紹,也涉及技術的演進及其與社會思潮、大眾情趣之間的互動,更有對虛擬現實和現實二者關係的哲學思辨。計算機圖形學、動畫、遊戲、數字媒體技術、新媒體藝術和數字媒體設計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和高校在讀學生均可作為本書讀者。

圖書目錄

序:略論實在性 (Frieder Nake)
前言
第一章 導論:算法和圖像
第二章 理想的人體草圖:波音人的模型建構
第三章 肖像的真實性:亞當的表面明暗和紋理
第四章 表演的藝術:多佐的面部表情和肢體運動
第五章 照相寫實主義的幻覺:基里、戴夫和安琪的皮膚、衣服和頭髮
第六章 互動的虛擬世界:勞拉的探險和雷蒙娜的回應
附錄
附錄A數字人物年表
附錄B參考文獻
附錄C索引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