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

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

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一般指本詞條

《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一書的選題富有學術價值。該書從學風引導、學制厘定、文風演變等方面,考論張之洞學人圈在引進近代新知識、新經驗過程中形成的“緩衝模式”,對近代學術、文教在體制內的轉型和變更作了新的富有啟示意義的探討。全書整體布局有其內在的邏輯,徵引相關材料豐富,讀來引人入勝。書中對張之洞學人圈對日本經驗迎拒的論述,尤有新意。

基本介紹

  • 書名: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 
  • 作者:陸胤 
  • ISBN:978-7-301-24150-9 
  • 頁數:404 
  • 定價:¥56.00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2-15 
  • 裝幀:平 
  • 開本:16開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陸胤,江蘇蘇州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先後在該系獲文學學士、博士學位,專業為近代文學。2008-09年間,在日本京都大學作訪學研究。現為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後研究人員。研究領域包括:1、近代文學變遷與教育轉型;2、清代詩文流變與學術史;3、近世東亞的語言接觸

內容簡介

隨著晚清“內輕外重”局面的形成,督撫集團依託固有學術傳統與行政資源,在學風引導、學制厘定、機構建設、輿論控制等方面作用顯著。清季張之洞任督撫時期,憑藉自身的“清流”背景與學術威望,在其周邊形成了以昔日“清流"”人為核心的學人圈子。他們雖然未必具備趨新學者的超前意識或專業精神,卻善於將外來新經驗制度化、常識化、普及化,使其更容易為士林社會及政教體制接納,從而開創了近代學術轉型在本土語境下的"緩衝模式"。本稿強調張之洞作為政治庇護人、學術贊助者和交遊組織者的角色,進而討論這種"政教合一、官師不分"的自我認同,如何作用於學術組織與學制規劃。正是通過以張之洞為中心的學人交遊,同光之際“清流”的學術傳統得以在清季十多年中持續發揮作用;"清流"所執著的義理、學理才有可能充實到以器物為主的早期近代化進程之中,成為康、梁等趨新人士意見的先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