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

改革開放四十年: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

《改革開放四十年: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是2019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江、于海鳳、劉詩園、夏譽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改革開放四十年: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 
  • 作者:杜江、于海鳳、劉詩園、夏譽芸
  •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902641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了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集中體現,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基礎。它立足於中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誕生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服務於世界,是指引當代中國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科學理論,是帶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理論創新帶領實踐創新,推動一系列重大經濟理論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中國和世界帶來了新的經濟發展理念和理論。
  四川大學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圍繞國家和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致力於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基本分配製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理論、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社會主義城鄉一體化理論以及社會主義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理論等領域長期耕耘,並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和優勢。

作者簡介

  杜江,男,管理學博士,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日本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數理金融與科技金融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中國公司金融30人論壇成員。先後在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Land、《世界經濟》《世界經濟研究》《現代日本經濟》《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財經科學》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著有《匯率波動與企業行為》,主編有《計量經濟學及其套用》,翻譯了多本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等著名學者的專著,主持參研多項國家課題,獲多項省部級獎勵。主要研究方向:公司金融、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
  于海風,女,四川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專業博士生,喀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世界經濟理論與實踐。
  劉詩園,女,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經濟學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技術創新。
  夏譽芸,女,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金融產品創新。

圖書目錄

第1章 改革開放四十年輝煌成果
1.1 經濟成長
1.1.1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
1.1.2 中國發展改寫世界經濟格局
1.1.3 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1.2 農村改革
1.2.1 土地制度改革
1.2.2 精準扶貧戰略
1.2.3 城鎮化發展
1.3 對外開放
1.3.1 對外貿易
1.3.2 國際投資
1.3.3 開放模式不斷創新
1.4 民生與就業
1.4.1 居民收入
1.4.2 社會保障制度
1.4.3 就業結構
1.5 科技創新
1.5.1 科技實力
1.5.2 創新能力
1.5.3 科技貢獻率
第2章 四十年中國特色經濟體制實踐
2.1 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實踐
2.1.1 對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解構
2.1.2 中國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
2.1.3 正確認識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關係
2.1.4 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基本經驗
2.2 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和實踐不斷突破
2.2.1 改革開放初期的實踐突破
2.2.2 八十年代中後期改革開放實踐的不斷推進
2.2.3 九十年代中國市場化改革實踐
2.2.4 新世紀擁抱全球經濟一體化實踐
2.2.5 習近平新時代改革實踐突破
2.3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自信
2.3.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就
2.3.2 制度自信與核心價值體系的關係
2.3.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
2.4 巨觀計畫體系的演進
2.4.1 中國的巨觀計畫體系概述
2.4.2 巨觀調控體系的不斷完善
2.4.3 供給側改革:精準布局巨觀調控
……
第3章 新型供給側改革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
第4章 供給側改革下政府職能的轉變
第5章 供給側改革推動中國實體經濟發展
第6章 人力資本結構性調整與供給側改革雙向驅動
第7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一帶一路”外向型經濟發展
第8章 凝聚創新智慧共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