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雀科

攀雀科

攀雀科(學名:Remizidea)在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是鳥綱雀形目中的一個科。攀雀是小型鳥類,體型介於山雀之間,善於攀樹,巢為囊狀,懸掛在樹枝梢上,有出入口,以樹皮縫隙中的昆蟲為食,也吃種子。主要分布於非洲的古北界,共有5屬13種,中國有2屬3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攀雀科
  • 拉丁學名:Remizidae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攀雀科
  • :5屬
  • :13種
  • 命名者及年代:Olphe-Galliard, 1891
  • 英文名稱:Penduline-tits
物種特性,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該科種類,保護級別,

物種特性

攀雀科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的一科,13種,包括攀雀類,通常還有金雀,該科鳥類形似長尾山雀,但尾較短,嘴較薄,常生活於水邊。代表物種歐亞攀雀Remiz pendulinus)見於歐亞大陸河邊灌叢和沼澤,其分布無規律;長11厘米,淡褐色,頭稍白,面部黑色如面罩狀;雄鳥築袋狀的兩室巢,由植物的茸毛或綿狀毛黏合而成,懸在樹枝尖尖端或蘆葦葉下,故攀雀又稱吊巢山雀。金雀(Auriparus flaviceps)長10厘米,深灰色,頭淡黃,見於北美西南部乾燥灌叢地,以多刺的細枝營球形巢。中華攀雀雌性與雄性摸樣有所不同,雄鳥的額頭、頰面和耳羽黑色,頭頂黑色,一雙眼睛完全包裹在一片黑色之中;背部褐色,向後逐漸轉為沙褐色,下體是皮黃色,看起來像一個穿著褐色上衣,皮黃色褲子,用寬闊黑布蒙面的佐羅大俠;雌鳥的貫眼線是棕色,比雄鳥淺淡,也比雄鳥窄的多,頭頂淺灰,所以能很清楚看到它炯炯有神的眼睛。 歐洲攀雀的雄鳥的體色比中華攀雀淺淡的多,灰中發白,而它的雌性幾乎看不出貫眼紋,渾身淡淡的褐灰色,腹部幾乎是白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高山針葉林或混交林間,也活動於低山開闊的村莊附近,冬季見於平原地區。高可至海拔3000米的丘陵及山區森林和林緣。冬季成群,特喜蘆葦地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攀雀是小型鳥類,體型介於山雀之間,善於攀樹,巢為囊狀,懸掛在樹枝梢上,有出入口,以樹皮縫隙中的昆蟲為食,也吃種子

分布範圍

分布於俄羅斯的極東部及中國東北;遷徙至日本、朝鮮和中國東部。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
攀雀科分布圖攀雀科分布圖

繁殖方式

攀雀的產卵季節從4月上旬至6月中旬,雄性攀雀異常的興奮,高唱著“愛情進行曲”往返,每一次銜著一嘴的毛來到巢枝,圍繞著枝子轉圈,將嘴中含著的羊毛裹纏在枝子上。攀雀是攀禽,自有高超的攀緣技巧,它將這項表演性的技巧的實用性發揮到了登峰造極,在自己的築巢時套用得嫻熟快捷,像雜技或者體操表演,眨眼功夫它就在枝子上轉了好幾圈子將銜來的羊毛緊緊地纏裹在樹枝上,而後在纏繞的粗粗的兩根樹杈間依稀拉起絲絲縷縷的纖維,然後繼續在樹枝上“翻單槓”纏繞,兩根樹枝間絲絲縷縷的纖維慢慢擴展為一條“鋼索”。巢織成後就像一個小籮筐。通常每巢產4枚藍色或暗綠色的卵。孵化期不詳。雛鳥是由父母雙方共同餵養,雌鳥單獨維護並保持巢的整潔。
黃頭金雀黃頭金雀

該科種類

攀雀科(5屬,13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
Anthoscopus caroli
2
Anthoscopus flavifrons
3
Anthoscopus minutus
4
Anthoscopus musculus
5
Anthoscopus parvulus
6
Anthoscopus punctifrons
7
Auriparus flaviceps
8
Cephalopyrus flammiceps
9
Pholidornis rushiae
10
Remiz consobrinus
11
Remiz coronatus
12
Remiz macronyx
13
Remiz pendulinus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