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明月何皎皎

擬明月何皎皎

這首詩擬古詩十九首之《明月何皎皎》,為魏晉時期陸機所作,出自《陸機集》,其詞雖異,其意略同,是久客思歸之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擬明月何皎皎
  • 創作年代:魏晉時期
  • 作品出處陸機集
  • 文學體裁:五言古體詩
  • 作者陸機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擬明月何皎皎
【年代魏晉
【作者陸機
擬明月何皎皎
【體裁五言古體詩

作品原文

擬明月何皎皎
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
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
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
遊宦會無成,離思難常守。

作品注釋

①寢:臥。北堂:向北的正室。
②牖:窗。
③照之:指月光照到窗戶。攬:采。盈:滿。這兩句是說月亮照到窗戶之中光暉有餘,用手攬之則不盈把。以喻丈夫空有其名而不得見。
④涼風:指北風。《爾雅》:“北風謂之涼風。”曲房:有曲廊的屋子。指思婦所居。涼風、寒蟬:寫秋天的季候。
⑤踟躕:即踟躇,徘徊的樣子。我行:應是離開我而行。這兩句是說由於季節的變化,而引起自己滿心踟躇地懷念久行不歸的丈夫。
⑥遊宦:遠遊仕宦。會:當。無成:不能成名。這句是說丈夫遠遊仕宦不會成功。
離思:離別的愁思。這句是說自己懷離別之思難以長守。

作品簡析

詩之首,詞平意曲,寄情遙深。“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點出“安寢”之地,兼抒遊子思婦之意。如果說,前句是靜態的描寫,意在突出“安寢”二字,那么,後句則是動態的描寫,且以“明月”射入窗戶的皎潔光輝打破“安寢”的靜態氛圍,引發出久客煩擾之情,這較《明月何皎皎》首二句“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又多一層意蘊。對月思鄉懷人,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恆見主題。如謝莊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賦》),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懷遠》),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月夜》),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皆景色迷離,情韻悠長。而陸機此詩僅以“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二句狀摹對月懷想之態,表面上看缺乏情韻,然實際上卻是“情繁而詞隱”(劉勰《文心雕龍·體性》評陸機語)。《淮南子》載:“天地之間,巧曆不能舉其數,手微惚恍,不能攬其光也。”高誘注云:“天道廣大,手雖能微,其惚恍無形者,不能攬得日月之光也。”陸詩正借用此典,尤著深意,因其“餘輝”,以狀綿延不盡之情思;因其“不盈手”,又見摸捉情思之微茫。而這種宇宙與人生、自然(月光)與心態(情思)的模糊交感,又正是陸機處於魏晉時代詩學思潮“淪心渾無,游精大朴”(陸機《贈顏令文為宜春令》)的審美趣味在抒情詩中的反映。
“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二句,似詩中閒語,然其所製造的淒清冷寂的氣氛,卻成為詩中由自然、心態的描摹向客子憂傷形象的塑造的轉化契機。以“涼風”點出季節已屆寒冷,而“繞曲房”三字,又極寫寒氣縈繞、滲刺之力;“寒蟬”句則用曹植“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詩意,而增以“高柳”意象,再次烘托出久客思歸之情。
由於“明月”的窺照,“涼風”的侵襲,“寒蟬”的鳴喚,遊子自己心神恍惚,而緊接以“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遊宦會無成,離思常守”四句收束全詩,進一步塑造出一個“踟躕”憂傷的形象,更留下綿綿不絕的離愁別緒。這裡,詩人涵蘊了古詩中“攬衣起徘徊”的踟躕姿容,“不如早旋歸”的熱切企盼,以及“出戶獨徬徨,愁思當告誰”的孤寂情境,深刻地展示了複雜的心理狀態。假如說“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只是久客的直接寫照,其間包含了緣於行久而踟躕感物的因果關係,那么“遊宦會無成,離思常守”則兼有兩重意義:既體現了緣於遊宦無成而離思難守或緣於離思難守而遊宦無成的互為因果關係,又包涵了遊宦無成還得“遊宦”、離思難守還得“常守”的深層意蘊。由此反觀全詩,其中情景意興,共時交織,令人體悟尤深。
陸機擬古篇什甚多,對其評價亦向有軒輊鐘嶸《詩品》雲:“士衡擬古……五言之警策者也。”王夫之《古詩評選》雲:“平原擬古,步趨若一。”李重華《貞一齋詩說》雲:“陸士衡擬古詩,名重當時,余每病其呆板。”今觀《擬明月何皎皎》詩之情趣與價值,並將其置於當時詩壇加以比較,我們認為還是鐘嶸的評語較為切實。 (許總)

作者簡介

陸機(261-303)字士衡,今上海松江人。其詩長於擬古,但也有少量感受新鮮的作品。有《陸士衡集》。 創作上,詩、文、賦皆擅長,以詩為主,今存107首。多為樂府詩、擬古詩,敷衍舊題,摹擬前人,缺乏個人情感的抒寫和社會現實的深刻表現,間有寄興頗深之作,如《長安有狹邪行》、《長歌行》。還有少量紀行詩,情真言質,如《赴洛道中作》2首,是其五言詩的代表。形式上,辭藻富麗,英華膏澤,語言典雅,銳意追求詞句的整對;大量運用排比句式,獨具雍容華貴之美。鐘嶸稱之“才高詞贍,舉體華美”(《詩品》)。然多失之剪裁,時見斧鑿之痕。總體上代表了太康詩歌的主要傾向,被譽為“太康之英”。賦今存27篇,大多篇幅短小,文筆輕倩。《文賦》是文學史上最早採用“賦”的文體而寫成的文學理論專著,也是中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第一篇系統的創作論,其中不少見解頗有價值,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和理論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另外儲存文127篇,內容較為充實,時見峭健博大之章,句式整飭,聲律諧美,典故繁密,為駢文之濫觴。《晉書·陸機傳》載其所作詩文合300餘篇,原集佚。今之通行本為明刻本《陸士衡集》。張溥輯有《陸平原集》。1982年中華書局《陸機集10卷本》收錄最詳。
擬明月何皎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