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瘦西湖文化

揚州瘦西湖文化

揚州是人文薈萃之地,歷代政治家、文學家、畫家、藝術家雲集,在揚州留下了無數典籍詩文、書畫、音樂歌舞,也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傳說故事。

故遊覽瘦西湖,在欣賞美景秀色時,也可以說在讀一本內容豐富的史書,充實人們的知識,使人們得到心靈的升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州瘦西湖文化
  • 地址:江蘇省揚州市
  • 相關人物:清代錢塘詩人汪沆
  • 相關景點:杭州西湖
瘦西湖園林既有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四時八節,風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無窮奇趣。瘦西湖的景 點經多年修建,變得格外嫵媚多姿。 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臨,煙花三月下揚州,漫步與瘦西湖畔,但見幾步一柳,好似綠霧般的柔媚動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鵑碧桃等嫵媚的花樹陪伴,更覺舒捲飄逸,窈窕多姿,萬般的詩情畫意盡現其中。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占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風景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盛況。
清代錢塘詩人汪沆將揚州西湖與杭州西湖作了對比,寫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為人們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 揚州月
張峪銘
“二十四橋明月夜,波心蕩,冷月無聲。”到揚州去看瘦西湖,是源於姜夔詞中的這一句。
“二十四”橋,讓人有到實地數數的想法,至於“波心蕩,冷月無聲”,我知道要有獨特的心境與之契合,沒有過多的企求。但與朋友入駐一旅店,酒後的黃昏,在樓宇間,看到揚州的月亮露出的碩大面龐時,確實驚了一下,從沒見過這樣大而扁的月亮。
上網一搜,方知佳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無賴月色,皎皎在天,自古就讓人嘆服。我為自己的孤陋寡聞感到羞愧,對瘦西湖於是有了更加強烈的期盼,猶如與佳人相約。
西湖有西施之美,可瘦西湖之美,美在一個“瘦”字上,讓人想起骨感美女,衣袂飄飄,風姿綽約,少一分豐腴之態,多一分靈動之俏;少一分高挑性感,多一分嬌小嫵媚。走在柳如煙的長堤上,看到並不寬闊的河面上,畫舫如織,就感受到了瘦西湖如“小家碧玉”,但我並不認同朱自清所說的——“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這樣俗’”,反而認為這是揚州人的包容與智慧,如“小金山”、“白塔”,就借鎮江金山、北海白塔之名,不過用一“小”字,就讓自己“曉”諭天下了。真是“借得勝景為我用,何愁天下不聞名”。
瘦西湖並不是純天然的,而是由歷代鹽商富賈請人規劃加工的作品。如那小金山,就是挖蓮花埂新河的土,堆積而成的。相傳鎮江和尚取笑“青水也厭揚州俗,多少峰巒不過江”,揚州和尚與之對弈打賭,贏棋後請鹽商將此景改為“小金山”,並在庭院中掛了這樣一副對聯:“彈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帶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過江來。”
有人說,小金山是瘦西湖書卷氣、文化味最濃郁之地,這一點不假。走過紅橋,那“枯木逢春”景就讓人耳目一新。眼前所見,是被雷劈死的百年枯木,了無生命跡象,可一到春天,它的殘軀頂上竟有一片春色。原來,好事者在其腐體內栽一凌霄,凌霄攀援而上,給人以合為一體之錯覺。
據說那“白塔”其實是慰藉皇帝的急就之章。乾隆六下江南,駐駕瘦西湖,看滿眼風月,想到京城北海白塔,有遺憾之嘆。不想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鹽商竟連夜用鹽袋堆起一座“瘦”白塔,雖遠觀卻不可近褻,但博得皇帝一笑,官商們就算得到最大的恩寵了。
一景一傳說,且莫全當真,只能說明此景之悠久。如“吹台”,說是乾隆釣龍魚之處,說得活靈活現,但信不得,水性再好的人,擎荷潛游至垂釣處,怎能不泛起一路水紋,又怎能糊弄位極天尊、自詡清明的皇上?但吹台的坐落,就像置在湖心的一台攝像機。一座三面臨水亭,四面一方三圓門。門門皆成風景,框框景色宜人,定點環視風景略相似,移步換位畫面皆不同,那“畫框”中的亭橋,在陽光下金碧輝煌,橋身與倒影,相映成趣,孔如環佩,半實半虛,這“借景”之作,讓人嘆為觀止。
同行的李友人驚呼,二十四橋!我問其故。他說,那橋孔六個,兩邊十二個,映在水中十二個,不是二十四個?好一個詩意的想像,二十四橋從詩中來,友人以詩意去解讀,誰說這不是游景品詩之妙呢?可實地一看,才知這是蓮花橋,也叫五亭橋。橋上五座風亭,雕樑畫棟,橋下十五個橋洞,洞洞相通,其設計之精巧恐怕世間很少能出其左右了。
那二十四橋呢?該是何等的壯觀啊?
可真踏上二十四橋,才知道這場誤會之深。二十四橋,來源於杜牧的詩句,其實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簫亭組合而成,至於中間的玉帶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台階,圍以24根白玉欄桿、24塊欄板,可能是後人的附會之作。但從落帆棧道,就知道當年鹽商將鹽船泊於此的繁忙景象,而那些船娘們早在明月夜候於此。月華流滿地,玉人簫聲起;小船紗帳暖,大賈覓音至。船娘一襲碎花襖裹著婀娜的腰肢,一躬身,小船載著客人已隱進了月影徘徊處。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想當年杜牧也是月色尋簫聲,賦詩共幽情吧!
瘦西湖上,一泓曲水宛若錦緞,如飄如拂,時放時收;揚州月下,一地銀輝如水流瀉,如霜如霧,亦嬌亦柔。真不知是誰豐盈了瘦西湖,是誰嫵媚了揚州月?
下一篇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