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

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

提籃橋監獄曾有“遠東第一監獄”之稱。由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於1901年,1903年啟用,後陸續不斷擴建、改建。在不同歷史時期,提籃橋監獄收押過眾多知名人物。1945年-1948年間,這裡是關押、審判、處決日本戰犯的場所,上百名日本戰犯關押於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
  • 曾稱:遠東第一監獄
  • 創建時間:1901年
  • 啟用時間:1903年
“方舟之路”以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為核心,連同周邊景點構成了“5小時參觀體驗旅遊圈”。
參觀者可用2小時領略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用30分鐘重走“方舟之路”上其他7處景點,花1小時入座白馬咖啡館喝一杯咖啡,來一次“時空穿越”。最後,再看一場1個半小時的《蘇州河北》情景劇駐場演出……如此多姿多彩,讓我們趕緊出發吧!
①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摩西會堂舊址)
Add:長陽路62號
摩西會堂又稱華德路會堂,是上海現存的兩座猶太會堂舊址之一。始建於1907年,1927年遷至現址,由俄羅斯猶太人修建,是一所正統的供俄羅斯和中歐猶太人使用的會堂,也是猶太人在滬歷史的重要見證。二戰期間,逃亡上海的歐洲猶太難民大多居住在虹口,摩西會堂成為當時猶太人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上海最大的猶太人社團——上海猶太宗教公會長期設在堂內(1941年遷至拉都路會堂)。
2004年,摩西會堂舊址公布為區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公布為市優秀歷史建築。2007年區政府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2014年,公布為第八批市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舊址現已恢復成1928年作為猶太會堂時的建築風貌,是“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白馬咖啡館(復建)
Add:長陽路、舟山路—路口
1939年,在上海避難的猶太人魯道夫·莫斯伯格與親友,盤下了長陽路臨潼路口的一座小樓,開起咖啡店,並給自己的新店取了個浪漫名字——“白馬咖啡館”。而難民中不乏有點心、麵包製作或調酒高手等,都被莫斯伯格聘請來幫忙,他還在圍牆隔出的小院四周,架置起鮮花、雕塑和油畫……溫馨的氛圍、周到的服務,使得這裡成為了猶太難民們日常聚集的場所。
從咖啡館可看出當年猶太難民在上海過著平常生活,與本土市民形成了一種團結互助、彼此照應的和睦關係。如今,市民仍能來這裡品嘗美味咖啡,追憶昔日“小維也納”的歲月痕跡。
③提籃橋監獄(原上海工部局警務處監獄)
Add:長陽路147號
提籃橋監獄曾有“遠東第一監獄”之稱。由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於1901年,1903年啟用,後陸續不斷擴建、改建。在不同歷史時期,提籃橋監獄收押過眾多知名人物。1945年-1948年間,這裡是關押、審判、處決日本戰犯的場所,上百名日本戰犯關押於此。
其占地約4公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以10餘幢樓房組成建築群。1994年公布為市優秀歷史建築,1997年公布為市抗日紀念地點,2013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④猶太難民收容所舊址
Add:長陽路138弄
二戰期間,猶太難民救濟組織承租房屋設立收容所,安排難民入住,對他們的生活、安全予以庇護。當時,上海共有7個猶太難民收容所,長陽路138弄(原萬國商團白俄營房)內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收容人數逾千。
⑤美國前財務部長布魯門賽爾舊居
Add:舟山路59號
美國前財政部長布魯門塞爾十多歲時,隨父母從歐洲逃亡至上海虹口避難,就居住於現舟山路59號,在這裡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二戰結束後返回美國,曾在凱特政府出任財政部長。布魯門塞爾還曾數次攜帶家屬訪問舊居,他將虹口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幾年前,年近九旬的布魯門塞爾故地重遊時,由衷地感慨到:“在上海,我看到了人性光輝的一面。”
⑥遠東反戰大會舊址
Add:霍山路85號
該會舊址為磚木結構三層小樓,建築面積250餘平方米,弧形門窗,清水磚牆,紅瓦屋頂。1932年成立“世界反戰委員會”,1933年9月30日,宋慶齡在此主持舉行遠東反戰大會。20世紀八十年代,由鄭育之確認遠東反戰大會舊址——霍山路(匯山路)85號,其手跡保存在虹口史料館。2003年公布為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05年公布為市優秀歷史建築。
⑦羅伊屋頂花園舊址
Add:霍山路57號
羅伊屋頂花園也稱麥司考脫屋頂花園,其舊址位於當時的百老匯大戲院頂層,是二戰期間隔離區域內猶太難民最大的消夏處。百老匯大戲院由美商奧迪安大戲院公司投資,1928年建造,1930年9月開幕。
戰爭期間,避難於虹口的猶太難民租下了戲院頂層改為社交場所,是那時遠近聞名的猶太難民聚會地。猶太藝術家們經常在此舉行音樂會。每逢節假日,眾多猶太人便會換上最好的服裝前去出席屋頂花園上各種聚會與活動,一起品茗、跳舞、聽爵士樂,羅伊屋頂花園從而成為猶太難民交流思想、室外休閒的重要場所。
⑧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JDC)舊址
Add:霍山路119、121號
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於1914年在美國紐約成立,為國際上規模巨大、實力雄厚的救濟組織。1938年歐洲猶太難民大批湧進上海時,在此設立駐滬分支機構,成為了支援歐洲猶太難民最重要的國際組織。上海援助歐洲來滬猶太難民的資金,多從該委員會獲得。
2004年,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JDC)舊址公布為區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公布為市優秀歷史建築。
⑨霍山公園
Add:霍山路118號
霍山公園初稱斯塔德公園,占地3687平方米,坐北朝南。1917年,由租界當局建造,也稱舟山公園,1918年正式對外開放,1931年始對華人開放,1944年6月改名霍山公園。
二戰期間,居住在虹口的猶太難民常來此休息、聚會。1947年4月22日,8000名猶太人在這裡集會,抗議英國當局將四名“伊爾貢”(猶太復國主義軍事組織)組織成員處死,這是上海猶太人規模最大的一次政治活動。
為了紀念猶太難民在上海這段特殊的歷史,1994年4月,虹口區人民政府在園內立“二戰期間猶太難民居住區”說明牌。2004年,霍山公園公布為區歷史遺址紀念地。
看過這么多地方,相信大家對當年那段艱苦卓絕但又充滿人性溫情的歷史有了更多了解和感觸,希望我們能牢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70餘年前曾是猶太難民聚會地之一的白馬咖啡館,“穿越時空”重返提籃橋。
館內外有著典型的維也納風格,復建後啟用了保留的老門窗、扶梯、吧檯、椅子、壁爐等,並按原店主後裔所提供的照片復原咖啡館內部裝飾,展現了其70年前原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