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鼻而過

掩鼻而過

作者簡介: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掩鼻而過
  • 發 音 : yǎn bí ér guò
  • 近義詞 : 人皆掩鼻
  • 英文翻譯 :to pass by holding one's nose
基本信息,出處,

基本信息

詞 目 掩鼻而過
發 音 yǎn bí ér guò
釋 義 捂著鼻子走過去。形容對腥臭骯髒的東西的嫌惡。
出 處 《孟子·離婁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近義詞 人皆掩鼻
反義詞 蜂擁而至
語 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英文翻譯
to pass by holding one's nose

出處

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
原文:孟子曰:“西子(1)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2)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注釋:(1)西子:指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這裡以她代指美女。(2)惡:這裡與“西子”相對,主要指醜陋。
原文翻譯:孟子說:“像西施那么美麗的女子,如果她沾染上污穢惡臭的東西,別人也會捂著鼻子走過去;雖然是一個面貌奇醜的人,如果他齋戒沐浴,也同樣可以祭祖上帝。”
本篇賞析:幸好只是不潔,問題還不很大,如果是麻瘋病、“愛得死” (愛滋病)之類的,那可就慘了!豈止是掩鼻而過?多半是談“西子”而色變了罷。
相反,面貌奇醜如雨果筆下的卡西莫多,尚可以在巴黎聖母院做敲鐘人。上帝當然會接受他的祭祀,並為他祝福。
所以,有美有善不足恃,貴在保持勿失;有醜有惡不足懼,貴在自新。
這就是美醜善惡相互轉化的辯證法
自我把握尤其重要。
作品出處:《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選自《孟子·離婁章句下》。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