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本上的雷鋒

採訪本上的雷鋒

《採訪本上的雷鋒》是2014年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瑋 、吳志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採訪本上的雷鋒
  • 作者:余瑋 吳志菲
  •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1日
  • 頁數:82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17900771
  • 外文名:Lei Feng:His Life Our Words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雷鋒,
感動中國的“最美人物”,
傳遞正能量的道德榜樣,
心靈版圖上的“美麗中國”使者,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範。
雷鋒,
是一個名詞,也是一個形容詞,更是一個動詞。
《採訪本上的雷鋒》是用腳、用心寫就的紅書,
還原的是一個平常而非常的紅色偶像。
心動不如行動,學雷鋒從“閱讀雷鋒”開始——
站在採訪本上的雷鋒,更真切,離我們更近!
這是用腳、用心寫就的紅色作品,還原的是一個平常而非常的紅色偶像雷鋒。大量一手檔案材料和鮮活的細節、壓箱底的老照片,再現了好人雷鋒平凡而偉大的傳奇一生,再現了道德榜樣雷鋒精神追求的全過程。這是一部紅色紀實文學,更是一部獨特解讀雷鋒精神價值內涵的紅色讀本。記者型作家用平實的、帶溫度的文字去還原一個生活化的“真人”雷鋒,帶給大家平凡而真切的感動。久遠的歷史在這裡變得真實可信,青春偶像在這裡變得親切可學。作家筆下的雷鋒陽光、愛美、活躍、熱情、上進、向善、赤誠、感恩、敬業,他有委屈、莫名的煩惱,也有友情和朦朧的愛情。翻閱紅色勵志紀實《採訪本上的雷鋒》,就是與偉大的生命、高尚的靈魂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接受情操的陶冶和精神的洗禮。

圖書目錄

01血淚童年
鮮明的刀痕與深深的仇恨
雷家摯友見證少年雷正興
02三湘驕子
一位女組織幹事慧眼識英雄
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
“養豬妹子”的“冬粉”做夢想見毛主席
像大哥哥似地開導並鼓勵健姐
甘當“其名不揚”的小小“螺絲釘”
“治溈模範”稱號背後的是是非非
03鞍鋼歲月
深厚而真摯的友情在他鄉“邂逅”
遺失在弓長嶺的真情細節
“小雷師傅”成為大家尊重的“小先生”
04閃閃紅星
愛做好事的小個子穿上了心愛的軍裝
睡在同一鋪炕上的兄弟難以抹去的記憶
一個個鏡頭留住“好榜樣”的好形象
補拍與擺拍背後的真實
87
05時尚青年
“表面功夫”給人朝氣蓬勃
艱苦樸素者也曾“奢侈”過
陽光身影成為熱愛生活的記錄
2106真情世界
儼然是大哥哥的“好弟弟”
“黃麗”被尋找近20年
民族偶像的“被炒作”和時代精神的捍衛
還原被塵封的真實“情”節
07最後時光
最親愛的兄長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犧牲真相的調查與確認
鮮為人知的英雄身後事
08紅色榜樣
發現雷鋒與跟拍雷鋒
紅色手跡鮮為人知的由來
“小朋友”終生珍惜與一位“大朋友”的緣分
09精神接力
一生結緣
有一種精神“相伴”一輩子
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延續英雄的生命
背負著壓力的戰友自“隱居”到走上前台
同一個兄弟叫“雷鋒”
10生平年表

作者簡介

余瑋,紅牆作家、紅色文獻研究專家、高端專訪媒體人。湖北赤壁人。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新聞老照片的背後——紅牆攝影家鏡頭中的共和國往事》《知情者細說毛澤東》《紅色書箋背後的周恩來》《敦厚朱德》《平民鄧小平》《傳奇陳雲》《講學中南海》《觸摸紅牆》《紅牆見證》《從琳琅山到中南海》《出入中南海的高層智囊》《尋找雷鋒》等,並有作品為中學《語文》課文。曾獲“全國優秀暢銷圖書獎”等獎項,多部作品被確定為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
吳志菲, 紅色勵志作家。湖南耒陽
人。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傳記文學學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鄧小平的最後二十年》《紅舞台下的凡人鄧小平》《中國高端訪問》《中國經濟前沿報告》《中國作家訪談》《中南海大講堂》《第三隻眼看人居》《紅色之戀》《紅歌紀事》《李菲傳奇》《百歲名流》《我們跨過鴨綠江》《筆桿子》《槍桿子》《台柱子》等暢銷圖書;有作品入選“年度優秀中國傳記文學作品”與“中直機關青年最喜愛的一本書”,曾獲“全國優秀暢銷圖書獎”。

序言

努力還原一個“活”雷鋒
雷鋒走了,走了整整半個世紀。
雷鋒沒有走,他一直活在人們的心底。
是什麼力量讓他跨越時空,成為平民英雄,成為全民的紅色偶像?帶著好奇,我們踏訪了雷鋒曾經生活、工作的地方,尋訪當年與他直接接觸的關鍵知情人,期許在那些地方找回他的蹤影、從那些見證者口中找尋我們所要的答案。
受訪者多是耄耋之人,儘管歲月的風霜染花白了他們的頭髮,但言及雷鋒還是那樣的深情。他們或激情滿懷,或傷感不已,都十分的激動,儼然把我們帶回到了雷鋒曾經生活的那個年代,一個別樣的雷鋒形象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陽光、愛美、活躍、熱情、無私、善良、好學、有朝氣、有理想、有信仰,這是這些與雷鋒走得最近的人的共同記憶。採訪中,我們挖掘到了一些未曾公開的老照片,捕捉到了大
量一手檔案材料和鮮活的細節,回應了社會上的一些傳聞或質疑。一個個片斷拼湊出一個紅色榜樣成長的足跡,再現了一個勵志偶像精神追求的全過程。
真實、鮮活,是我們的追求。采寫過程中,我們讓從前的雷鋒歸零,不想重複歷史記憶,努力要做的是找尋一個質感豐盈的雷鋒。他上進、向善、樂觀、赤誠、刻苦、感恩、敬業,他有委屈、莫名的煩惱,也有友情和朦朧的愛情。寫作中,我們儘可能用平實的、帶溫度的文字去還原一個生活化的“真人”雷鋒,帶給大家平凡而真切的感動。我們不想仰視、也不會俯視,以平視的眼光找尋雷鋒。我們在追求一個樸素的布衣雷鋒之時,沒有有意避開崇高雷鋒,但是拒絕惡搞雷鋒、反對神化雷鋒,沒為“異化”雷鋒。他不是大人物,沒有做過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每個人都可以做“雷鋒”,我們只期望一個活生生的雷鋒能重新回到真實的生活,他那平凡的真實足可以讓大家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洗禮。
在受訪者眼裡,“雷鋒”不單純是個名字,他已成為一種精神。一個人姓名能夠被視作一種精神,總有其獨特的不為其他人物所具有的歷史價值和崇高品質。雷鋒是經過了歷史檢驗的,不是靠策劃、炒作出來的英雄人物。他能“活”到今天,並將一直影響下去,憑的就是精神!
當年他們是雷鋒的玩伴、工友或戰友,而今他們是雷鋒精神的傳播者、踐行者,言必雷鋒,並以行動捍衛著雷鋒。更值得自豪的是,雷鋒精神已成為一種文化血液,流淌在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裡,植根於所有善行厚德者的心底,哺育和激勵著幾代人的精神成長。雷鋒式的“最美”人物或先進集體之所以層出不窮,是因為雷鋒精神已成為銘刻在中華兒女心中引領道德風尚的一面旗幟。
當下熱詞“美麗中國”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代名詞,其實,推進建設一個精神層面的“最美中國”更為緊迫。有血有肉的青春勵志榜樣雷鋒,就是“最美中國人”的精神領袖。雷鋒,道德的豐碑。他的精神光芒跨越時空,有著永恆的獨特魅力。《採訪本上的雷鋒》不是手寫的,也不是用鍵盤敲出來的,是一部用腳、用心寫下的紅色勵志之作。我們不是雕塑家,但是我們願做鑄造豐碑的小小的“螺絲釘”,願意用平實的文字為凡人雷鋒塑像。
雷鋒如詩!最美的雷鋒不朽!詩是最美的文字,用平實的詩句來讚美雷鋒是最合適的。最後,我們借用湖南籍軍旅詩人李榮的詩句為序作結——
永遠二十二歲
永遠被後人稱為叔叔
永遠微笑,像春天般溫暖
永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雷鋒,我的湖南老鄉
你的名字現在
不再僅僅是一個名詞
它還是一個形容詞
或者一個動詞
也不僅僅是過去式
更是現在式和將來式
是一列長長的火車
不知疲倦地
賓士在祖國的大江南北
作為在你的出生地服役的一名士兵
我知道,你出生的那座
小鎮
已改名叫做雷鋒鎮
我多么希望
我日夜守衛的這座縣城
也改名叫雷鋒縣
我甚至希望
湖南省也改名叫雷鋒省
或者,連我們的國家
也改名叫雷鋒國
我知道,雷鋒
你是鐵
卻已淬鍊成鋼
你是鋼
卻發出銅的聲音
你是銅
卻閃耀著金子的光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