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飄球技術

排球飄球技術

不旋轉,在空中飄晃飛行的球稱為飄球,主要見於發球之中。飄球在飛行中的飄晃性能給運動員的判斷帶來了困難,因此它可以增加接發球的難度,是常用發球技術之一。從現象上看,飄球的運動軌跡類似周期擺動,或是以突然失速下吊的方式運動,而不是沿拋物線軌跡運動。從發球技術上看,發飄球時,要使作用力通過球體重心,使球不發生旋轉。擊球時手和球的接觸面要小,發力突然、短促,手腕跟球的時間要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排球飄球技術
  • 解釋:不旋轉,在空中飄晃飛行的球
  • 作用:增加接發球的難度
  • 使用途徑:主要見於發球之中
  • 原理:物理原理
飄球的成因,飄晃,飄蕩,下沉飄球,傾斜下落,隨機現象,動作要領,如何使球更飄,菜球,甩鞭,

飄球的成因

飄晃

在空氣中飛行著的不旋轉物體,由於沒有旋轉軸,因而其飛行軌跡是不穩定的,容易產生飄晃。

飄蕩

擊球時由於球體受擊部產生凹陷變形,球內氣體壓力增加,使球體其它部分部分產生起凸變形。當球體這些部分恢復原來形狀時,球體內部以高速衝擊凹陷變形那部分球體,反而又使凹陷部分超出了原來的形狀,變成新的突起,產生了反形變,如此反覆就形成了振動,在振動瞬間球體已失去圓的正常外形,因而在空氣動力作用下產生飄蕩。

下沉飄球

飛行中球速降到5~10米/秒時,球體將受到近兩倍於球速的強大空氣阻力,球體產生明顯的橫向力(也風速垂直),並且這種力在球飛行過程中始終存在,只是在特定速度下,該側向力特彆強烈,此時球體會突然失速,加上地心引力的作用,自然形成了下沉飄球。

傾斜下落

制球所用的材料不完全均勻,受球嘴位置及重量的影響,使得球的實質重心和幾何重心不一致。球體在飛行過程中,重心一方迎風面積小,風阻力小;球心一方迎風面積大阻力大,所以球必繞重心轉動。由於擺動,球體兩側氣流速度改變,球重心一方加快,球心一方減慢,所以球向重心方向產生第一次飄晃,轉到重心/球心位置改變時產生第二次飄晃,所以球體軌跡不斷發生變化。因此,當球體不旋轉飛行並處於不穩定狀態下,便會產生飄晃和朝著實際重心的方向傾斜下落。

隨機現象

球的飄晃是一種隨機現象,不能按隊員意志加以控制。但發飄球的關鍵在於擊球的作用力要通過球體重心,使球不旋轉地飛出。為此,擊球時手腕要保持緊張,形成一個堅硬的平面,用力要迅速集中。實踐中常常可以發現,手擊球的瞬間,如果手臂做迅速的下拖動作,可能使球產生重飄或上下飄的現象;如果手臂突然停止用力,無下拖動作,可能使球產生產生輕飄或左右飄的現象;如果手臂隨球繼續向前用力,可能使球突然減速下沉。

動作要領

正面上手發飄球指採用正面上手的形式,發出球不旋轉、不規則地飄晃飛行的一種發球方法。由於面對球網,便於觀察對方接發球的情況 。
動作方法:以右手為例,隊員面對球網,兩腳前後自然開立,左腳在前,左手托球於身前,用抬臂和手掌的平托上送,將球平穩地垂直拋於右肩前上方,高度略低。在左手拋球的同時,右臂抬起,屈肘後引,肘與肩平,上體稍向右轉。擊球前,臂自後向前做直線揮動。擊球時,五指併攏,手腕稍後仰,用掌跟平面擊球的後下部,作用力通過球體重心。擊球瞬間手指、手腕緊張,手型固定,不加推壓動作,手臂並有突停動作。其技術要點在於拋球,直線揮臂,短促擊球,作用力通過球體重心。

如何使球更飄

菜球

上手飄球一度被“專家”和“名嘴”認為是“菜球”。如果面對專業隊員在專業比賽中這么說,我也不完全否認,但我一直不認同上手飄球就是“菜球”的觀點。因為對於業餘愛好者、或者是力量比較欠缺的亞洲運動員,要做到以高速度、多落點的大力跳發球衝擊對手是很難的。例如:王一梅的大力跳發是國內很棒的,但是我看她面對歐美、甚至古巴時,大力跳發並不能很好地破壞對方的一傳。相反,當中國女排屢屢輸給發飄球的隊伍後,在國家隊和國內聯賽中,飄球戰術卻再次慢慢地多了起來。教練要求隊員貫徹“拼發球”的宗旨,被上手飄球一次次很好地落實了。這說明:即使的對專業隊員,接好飄球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難就難在飄球在飛行過程中存在這很多的不確定性。這對接一傳的隊員的基本功和取位意識要求非常高,平時練習要很認真才行。
言歸正傳:為了使上手飄球更飄,我先前嘗試了很多辦法和手法,但都收效不佳。我發出去的球總是在前半程飄動得很厲害,一過網,到了對方場區就不飄了,一點威脅也沒用。
後來,我偶然間從汪嘉偉教練的教學錄像中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嘗試之後,我上手飄球的威力忽然大大增強了。這個奇怪的地方就是上手發球的擊球前小臂的位置。

甩鞭

大家都知道:打排球的時候,教練總是要求我們用大臂帶動小臂,做出“鞭甩”的效果。在汪嘉偉教練的教學錄像中的一個分解上手發球的段落,女球員擊球的時候,她小臂的位置非常非常地靠後,幾乎是被摺疊在自己的後腦附近。然後,當大臂向前移動時,小臂也同時用力伸直擊球,聯合形成了“鞭甩”的效果。這么細緻的分解在一般的比賽轉播中是很難被注意的。而且,當時的解說中也沒有要求運動員的小臂一定要“別在腦後”。她為什麼要這么做,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一陣差異之後,我便在練習中有意識地把自己的小臂也儘量“別在腦後”發球。我忽然發現:即使這么擊球的力量不大,球在飛行的整個過程中都會出現明顯地不規則橫向、縱向飄移。這一改以往我無論如何努力,球總是在本場而不是在對方場地上空不規則飄移的情況。於是,我恍然大悟,每次發球的時候都有意識地控制小臂作這樣的動作,力求把“鞭甩”的動作做完整,果然,飄球的效果越來越好。
再後來,我又將以前自己總結的幾個擊球手型的變化夾在其中,更是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隨後的幾次比賽中,這種被“鞭甩”的飄球屢屢破壞對方的一傳得分,即使是幾個平時接一傳的好手,對這種飄球都是勉強才能接起來,也談不上到位不到位了。
反思這些,我才知道:今天我領悟到的竅門,其實早已被無數的前人總結過,而且由教練和技術文章一次次地強調過了。只是我天資愚鈍,或者說火候不到,沒有領悟到而已。相信還有更多這樣的“法寶”隱藏在那個教學錄像、或者教練的要求之中。只要我們更多、更快地去領悟它們,我們從排球項目中活的的樂趣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有意義〔許三多的名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