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葉樓

掃葉樓

掃葉樓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清涼山公園中,是明末清初畫家、詩人龔賢的故居,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掃葉樓始建於1664年,明清式樣,磚木結構,覆小瓦,二層,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270平方米,樓前翠竹婆娑,綠樹掩映,平台遠望,樓後庭院內假山層疊,與善慶寺前石階結合一體。善慶寺亦明清式樣,建築面積929.7平方米,占地面積1430平方米。1979年重新修復掃葉樓時將樓後庭院與善慶寺連成一體,成為一組結構完整、景致優雅的古建築群 掃葉樓系明未清初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晚年居所,因其自寫掃葉僧狀小像故名。龔賢,字半千,號半畝居人等。清軍攻占南京後,龔賢悲憤出走,漂泊海安、揚州等地十餘載。晚年回歸南京購清涼山荒地半畝,建屋四椽,號“半畝園”,栽花種竹,深居簡出,不事權貴,以賣字畫教學為生,悠閒自得,著有詩集《草香堂集》和《課徒畫稿》。清鹹豐年間,樓毀於兵火,光緒十五年(1889)奉敕重建,1901年與1914年兩度重修 掃葉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1979年10月修復,並將樓後善慶寺與樓側茶社以花牆圍之,構成一組古建築群。2000年初在“龔賢故居”的基礎上設定龔賢紀念館。紀念館的門楣上有當代著名書畫鑑定家徐邦達題寫的館名,一樓為展示廳,集中展示當代著名書畫家林散之、蕭嫻陳大羽費新我等書寫的與清涼山有關的詩篇以及龔賢的詩句。樓上為陳列室,陳列櫃中展示的是龔賢書畫精品及詩文研究成果。樓後兩個展廳不定期舉辦當代名家的書畫藝術展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掃葉樓
  •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清涼山公園
  • 始建於:1664年
  • 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
  • 層高:三層
  • 結構:磚木結構,覆小瓦
簡介,人物簡介,

簡介

掃葉樓始建於1664年,明清式樣,磚木結構,覆小瓦,三層,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270平方米,樓前翠竹婆娑,綠樹掩映,平台遠望,樓後庭院內假山層疊,與善慶寺前石階結合一體。善慶寺亦明清式樣,建築面積329.7平方米,占地面積630平方米。1989年重新修復掃葉樓時將樓後庭院與善慶寺連成一體,成為一組結構完整、景致優雅的古建築群。
龔賢,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和詩人,山水畫造詣卓越,被推為“金陵八家”之首,著有詩歌《草香堂集》等;晚年定居此處,並以屋旁餘地半畝建園,栽花種竹,名“半畝園”,曾自寫小照,著僧服,作掃落葉狀,因名所居為掃葉樓。此樓前後三進,陳列著龔賢作品的摹品和複製品、當代書法家所書龔賢的詩作及一些畫展作品,樓前可見嵌在壁間的由林散之所書的“龔賢故居”刻石,院落簡樸大方,處處體現著主人與世相忘,潛心書畫的書香氛圍,置身閣樓佇聽風雨聲,你會有一徑風聲飛落葉,六朝山色擁重樓的震顫。當年,龔賢曾這樣介紹過自己的居所:清涼山上有台,亦名清涼台。登台而觀,大江橫於前,鍾阜枕於後,左有莫愁,勺水如鏡,右有獅嶺,撮土若眉。余家即在此台之下。他的許多畫和詩,就是在此孕育、構思和創作的。
掃葉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1979年10月修復,並將樓後善慶寺與樓側茶社以花牆圍之,構成一組古建築群。2000年初在“龔賢故居”的基礎上設定龔賢紀念館。紀念館的門楣上有當代著名書畫鑑定家徐邦達題寫的館名,一樓為展示廳,集中展示當代著名書畫家林散之、蕭嫻陳大羽費新我等書寫的與清涼山有關的詩篇以及龔賢的詩句。樓上為陳列室,陳列櫃中展示的是龔賢書畫精品及詩文研究成果。樓後兩個展廳不定期舉辦當代名家的書畫藝術展覽。
掃葉樓掃葉樓
掃葉樓1957年被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女詩人畫家康雪蓮曾題詩:
八家墨客留心跡,半畝園牆結傲霜;
縱有西風頻掃葉,敢教香草護清涼!

人物簡介

龔賢(1618—1689),字半千,號野遺,如柴丈人、半畝居人。清涼山下人等都是他的號,江蘇崑山人,是明末清初具有民族氣節的愛國主義書法家、詩詞人,八股大家,被譽為“金陵八大家(龔賢、吳宏高岑樊圻葉欣、鄒吉吉、胡 、謝蓀)”之首。龔賢7歲開始學畫,他所處的時期正是明朝末期,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銳。18歲時,來到南京參加詩社活動批判當時社會,後為了謀生,到了揚州,接著又到海安。1664年,龔賢回到南京,在清涼山下築“半畝園”,深居簡出,不事權貴,過著清苦的隱居生活。他以作畫為主,他的作品主要描繪南京地區的真山真水。晚年時的龔賢生活更加窘迫,主要以賣字、收學生,開講堂教書法為主。1687年,龔賢結識了著名的戲劇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他對龔賢在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很大。1689年,龔賢重病時於遭當地豪門權貴的迫害,他曾求助於孔尚任,然而還未等到孔尚任的幫助,72歲的龔賢在饑寒交迫中病故了。龔賢死後,孔尚任為其料理了後事,葬回崑山故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