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翠

拾翠

拾翠,中國首個手藝定製平台;中國首個手藝定製網際網路平台。拾翠平台雲集眾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新銳手藝達人、中華老字號品牌,專為消費者提供中國傳統手藝私人定製服務,已獲批成為中央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拾翠
  • 開放時間:2013年9月
簡介,拾翠宗旨,發展歷程,拾翠APP,拾翠線下體驗中心,

簡介

中華民族五千年悠長歷史,手藝凝聚著民族審美的精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拾翠以傳承中國傳統手藝及文化為企業使命,用青年審美積極與中國傳統手藝匠人達成深度合作,打造集手藝產品定製、手藝展覽、手藝課堂、創意市集、文化交流、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於一身的中國手藝定製平台。面向國內外人群輸出中國傳統手藝之美,最終實現中國傳統手藝在世界範圍內的復興

拾翠宗旨

中國手藝,為你定製

發展歷程

從雲南走向全國
2013年9月,拾翠誕生於千年歷史文化名城——春城昆明,起源於擁有“昆明歷史搖籃”美譽的翠湖公園之中,這裡凝聚昆明千年的文化氣息與足跡。拾翠於此,重拾中國傳統手藝生活
拾翠在翠湖公園內建設有4000平米,兼具傳統與時尚風格的拾翠體驗中心。創立以來,拾翠始終以打造中國首個手藝定製平台為目標,以新青年視角重拾傳統手藝之美,大力推行“中國新青年手藝復興計畫”。
目前,拾翠已經與國內350多位匠人達成深度合作,在國內開辦了近百場手藝課堂,線上線下在售手藝商品達9100餘件之多。2015年拾翠帶著中國傳統手藝產品走入米蘭泰國
從線下到線上
拾翠從來不認為,傳統手工業會消亡,或者只能在博物館參觀。手工業從生活和勞作中來,也必將回到生活中去,只是不同的時代需要賦予他不同的審美和功能。因此,並不是“網際網路+”是風口浪尖我們就一定要追逐,而是手藝同樣需要“網際網路+”,需要用新的思維,時代的精神去賦予傳統手藝新的價值。因此,拾翠。提出打造中國首個手藝定製網際網路平台。
數年間,拾翠深入產業一線,了解產業特點,深度思考,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工具幫助居住在邊遠山區的手工業者實現產業價值。在我們看來,拾翠手藝定製平台不是一個單純的網際網路項目,更是一個產業提昇平台,幫助手藝人用更有效的工具管理和提升產業流程。最終實現,保持手工基礎上的產業提升。
拾翠以“定製做模式、社群做黏性、視聽強體驗”為基本原則,在網際網路端推出拾翠APP,逐步建立拾翠官方網站,最佳化提升@拾翠新浪微博、shicui277拾翠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創建了線上、線下互連互動的中國傳統手藝定製及文化傳播新模式,成為中國首個將傳統手藝定製做到網際網路的企業品牌,為全國甚至全球喜歡中國手藝的消費者,提供信息通道、交易平台、圈子生活。

拾翠APP

APP平台簡介
拾翠,中國手藝,為你定製。
拾翠是中國匠心之物的創造、是傳統手藝的傳承、是溫度情懷的定製,以中國傳統手藝為世界上追求個性與文化品位的消費者提供手藝定製服務。
APP平台價值
拾翠APP在消費者與中國非遺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新銳匠人、手藝品牌之間,搭建了一座相互連通的橋樑,消費者可利用APP與手藝匠人實現專屬定製服務。。
拾翠APP實現了匠人和消費者兩個端點的快速互動,打破了以往線下到店購買手藝商品的傳統模式,更加高效地滿足了市場對於手藝商品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同時,拾翠APP也讓中國傳統手藝在當今市場環境下找到了新的發展之路,這將有助於中國傳統手藝及文化的傳播、傳承與發展。
APP功能介紹
1、定製:深度研發“五步定製法”,拾翠APP用戶僅需簡單五個步驟以內,就可輕鬆打造專屬於自己的個性定製化手藝商品。商品範圍涵蓋家居、茶具、服飾、飾品、美食等多個類目。
2、匠人:設定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行業名家、新銳手藝人、手藝品牌館五大板塊,為消費者提供最全面的手藝產品選擇。
3、專題:每周推出一個專題,對匠人和技藝進行詳細介紹。讓拾翠APP用戶了解中國傳統手藝,分享手藝匠人堅持傳承道路上的點滴故事。
4、線下:拾翠將在國內各大城市核心商圈開展中國新青年手藝復興計畫,通過活動預告、預約報名、活動報導等方式,讓拾翠APP用戶零距離體驗中國傳統手藝之美。

拾翠線下體驗中心

中國昆明市是雲南的中心、省會核心城市,而翠湖所屬的區域正處昆明的核心。從古至今,翠湖就是雲南文化發源地、聚集地;而今,她也作為昆明最能代言云南文化的地方之一享譽海內外。
拾翠滇文化中心承載於翠湖蓮華禪院,其位於翠湖公園內正中心,擁有200多年的歷史,建於嘉慶年間,清光緒十年(1884年)。龍雲任雲南省主席期間,改院中間的大殿為“戲台”,湖心亭南北角,各建一幢重檐八角亭。後蓮花禪院做過法國領事館的俱樂部、招待所、圖書館。飽涵歷史文化韻味及顯耀的展示功能。
雲南是全國名副其實的“非遺”大省,擁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69位,省級“非遺”傳承人824位。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達90項,省級“非遺”保護名錄達197項。
對於“非遺生產性保護” 本質就是挖掘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可以為現代人接受的資源要素,並轉化為可以為現代人接受的文化產品,使其在現代社會中得到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拾翠所秉持的“線下扶持雲南非遺文化、線上運營非遺產品展示空間”的模式,就是在不丟棄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為傳承人搭建市場的平台,來增強其“造血”功能,從而解決非遺傳承和發展的難題。對於非遺項目的傳承和保護,不是單單做成產品去賣,而是不能離失了其本身的精髓,即傳統的技藝、美術等。最終實現商務上的展銷能力,將文化轉化成經濟,真正做到可持續保護。
拾翠是以滇文化為主題的文旅結合綜合體項目,位於擁有700年歷史的雲南昆明翠湖公園內蓮華禪院。項目兼具傳統文化風格和現代時尚元素。拾翠扶持並最佳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賦予傳統手工藝項目新的時代感和生命力。集旅遊購物,休閒娛樂,演藝餐飲,文化傳播於一體。讓人在這裡充分感知雲南文化的美,享受春城愜意的陽光,了解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被評為文化產業重點項目。
1、龍雲戲台
昆明的重大歷史事件幾乎都與翠湖有關,昆明的歷史名人也大都圍繞翠湖生活。龍雲戲台創始人龍雲(1884.11.19—1962.06.27)字志舟,原名登雲,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鄉人。曾任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雲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雲南陸軍講武堂校長。
龍雲任雲南省主席期間,1933年至1934年按公園規劃改建蓮花禪院,拆寺觀三重院坐北向南的殿宇,改建四合院湖心亭建築群,大門坐西向東,院中間的大殿改成“戲台”,湖心亭南北角,各建一幢重檐八角亭,至今仍保留完好。龍雲一生獨愛滇劇,滇劇《天宮賜福》、《梅龍鎮》都是他的必聽劇目,當時他倡導振興滇劇,並由官方成立了“滇劇改進社”,他對滇劇的扶持和推進起到了關鍵的意義。
拾翠保留龍雲戲台建築原貌,並進行劇目演出。龍雲戲台恢復以後,首期推出龍雲最喜歡的滇劇“天宮賜福”;雲南建水小調;後期創作以翠湖為主題的演出。
2、雲陶
雲南陶瓷文化自元代傳入中國開始,雲陶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淪為失落的文明。生產技藝和原有的興盛輝煌早已不再接續,雲南陶瓷的發展經歷了被發現、學術爭議、文化保護的漫長之旅,但是這也無法阻止陶瓷文化沒落的現實。“拾翠計畫”將本著保護和傳承雲南陶瓷項目的目的,引進雲陶項目,把“拾翠”建設成為雲南陶器藝術展示推廣中心。
3、良繡
雲南民族刺繡工藝源遠流長,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圖案、刺繡方法、格調、工藝品和刺繡工藝。刺繡和雲南的織棉、扎染、蠟染,以及雲南各民族人民風格多樣的民族服飾、佩飾、掛件、挎包等工藝品一道,組成豐富多彩的雲南民族紡織工藝良繡文化。
良繡—雲南創作刺繡文化新品牌,將原有苗繡技藝與現代設計相融合創作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新型刺繡作品。如頗具現代設計感的翠凝,皮包、時尚靚麗的戒指耳環等等真正做到讓藝術隨身、融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向全世界輸出民族的是世界的文化理念,通過國際藝術設計提升價值。
4、如是雲茶
打造雲南普洱茶文化體驗館。定期舉辦文化藝術展,文化產業交流沙龍等。
5、雲南特色小食區
昆明小吃、大理小吃、騰衝小吃、漾濞卷卷粉等共8家,均為雲南本土特色傳統小吃,不用走遍雲南卻能吃遍雲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