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納信寶

招納信寶

南宋時期劉光世所鑄造,相傳有金銀銅三品,並非流通貨幣,乃是當時招納降卒用的暗號錢。據了解,“招納信寶”錢傳世數量極少,非常珍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招納信寶
  • 時間南宋
  • 創造者劉光世
  • 釋義:招納降卒用的暗號錢
簡介,歷史記載,價值,歷史意義,

簡介

公元1131年,金左監軍完顏昌在承楚紮下大軍,準備等候機會吞併南宋,南宋派大將劉光世隔江對峙。過了段時間,突然從對岸陸續有士兵偷渡過來,只要手持“招納信寶”錢幣,宋兵就會像見到親人一樣把他們帶進營地。
原來,當時金軍中有很多都是強征來的各族百姓,於是劉光世就下令鑄造了金、銀、銅三色錢幣,正面楷書“招納信寶”,背面穿上是一個“使”字,穿下是一個花。當宋軍俘虜了敵兵後,就送給歸降的士兵“招納信寶”錢回金營,再秘密分發給願意歸附宋朝的同伴。只要手持這枚錢幣,宋營就會接收。於是,歸附的士兵不斷,竟編成“赤心”、“奇兵”兩支軍隊,非常勇敢,最後完顏昌只能退兵。
招納信寶楷書背穿上“使”、下為反“上”。徑25mm厚1mm品相自己定.南宋劉光世為為招攬降兵,鑄招納信寶作為信物分發給願降的官兵,存世有金、銀、銅三種,均極罕見。

歷史記載

招納信寶是一種具有傳奇色彩的軍用錢幣。該幣為南宋將領,御前巡衛軍都統兼江東宣撫使劉光世宋高宗紹興元年至紹興三年(公元1131年—1133年)鑄於江州(今江西九江)。當時,南宋軍隊與金兵會戰於九江一帶,雙方處於隔江對峙階段。金兵因長期居住北方,不服南方水土,久離故鄉思鄉心切,兵無戰心。為瓦解敵軍,劉光世親自籌劃鑄造“招納信寶”錢幣用於策反。每當俘獲金兵,劉光世禮而待之,勸其離開金營,解甲歸鄉,給足路費,設宴相送。並按其級別送其金、銀、銅鑄造的“招納信寶”作為出境信物。凡是執此幣渡江的金兵,一律享受友好待遇,不受阻撓,安全放行。這個辦法果然奏效,離開金營的士兵絡繹不絕,瓦解金兵數萬,最終迫使完顏昌退兵而取勝。
丁福保先生在《歷代古錢圖說》里說:“中興小記,紹興元年,金達蘭居祁州,其眾承楚,大師劉光世欲攜貳之,乃以金銀銅三色錢,文曰招納信寶,獲金人則燕錢而遣之,未幾踵至,得眾數萬。”《招納信寶》面文揩書,旋讀,金銀材質錢幣目前資料不詳。銅質錢幣大小形同折二,直徑2.6厘米,重5克,背穿上文“使”字,穿下文為籤押符號,各不相同。

價值

銅質“招納信寶”目前每枚市價在10萬元人民幣左右。銀質“招納信寶”發現一枚,原系揚州收藏家方地山收藏,1936年方地山去世後下落不明。金質“招納信寶”目前發現一枚,為收藏家陳仁濤先生重金購得,屬一級文物,無定價。
招納信寶招納信寶

歷史意義

“招納信寶”雖然不是南宋正式錢幣,但歷史意義非常顯著。關於這一錢幣的起因,史書記載比較詳細。《宋史劉光世傳》載:“完顏昌屯承、楚、光世知其眾思歸,欲攜貳之,乃鑄金、銀、銅錢,文曰招納信寶,獲敵不殺,令持錢文示其徒,有欲歸者,扣江執錢為信,歸者不絕。
因創‘奇兵’,‘赤心’兩軍,昌遂砦出。”這充分說明該錢幣在特殊的情況下發揮了特殊作用,傳奇色彩十分濃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