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岸浪

拍岸浪

拍岸浪(beach comber)又稱“擊岸浪”、“激浪”、“破浪”,是指海岸邊處的波浪。通常在海邊看見的海浪就是拍岸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拍岸浪
  • 外文名:beach comber
  • 又稱:激浪、破浪、擊岸浪
  • 常見地:海邊
  • 學科:自然地理學
  • 性質:海岸邊處的波浪
簡介,特點,形成過程,研究前景,

簡介

拍岸浪又稱擊岸浪、擊岸波。當波浪由深水向淺水傳播時,由於受到海底摩擦的強烈影響,波形發生顯著變化:前波變陡,後波變緩,波長縮短,波高增大等。當波形的這種變化發展至極限時,即波峰部分超越波谷部分時,將導致波浪的倒卷和破碎。這種波浪叫破碎浪。在水深驟減情況下,波浪一次破碎後即向海岸拍擊。拍岸時表層水質點呈顯著的向前運動,形成一股水流,底層則產生回流,這種波浪稱拍岸浪。

特點

拍岸浪行進到岸邊受阻時,可產生強大壓力,最大可達每平方米數十噸以上,因此它對海岸和水工建築物有極大的破壞作用。拍岸浪拍擊岸邊岩石會引起巨大轟鳴聲,在海邊漫步聽見了波濤聲,就是拍岸浪引起的。

形成過程

當波浪由深水向淺水、向岸邊傳播時,由於水深變淺受到海底摩擦的強烈影響,使波形和波速發生顯著變化:波動流速不對稱,波形上半部通過時所需的時間短,波形下半部通過時所需的時間較長,故波浪前坡變陡,後坡變平,波長縮短,波高增大。當波形的這種變化發展到極限時,即波峰部分(波浪的上半部)超越波谷部分(波浪的下半部)時,將導至波浪的倒卷和破碎。這種波浪叫“破碎波”。在水深驟減的情況下,波浪一次破碎後即向海岸拍擊。如水下岸坡坡度平緩,波浪破碎後又可形成新的波浪,繼續向岸行進,並周期性破碎,最後全部能量都消耗到拍擊海岸上。拍岸時表層水質點呈顯著的向前運動,形成一股向前的水流,稱進流(往流),在底層則產生一股向海的回流,稱退流(返流),這種波浪稱“拍岸浪”。

研究前景

拍岸浪產生的衝擊力非常巨大,有時能激起幾十米高的水柱,可達到20t/m2的強度,據記載,在一次風暴過程中,巨浪曾把1370t重的混凝土移動了10m,20t的重物也被巨浪從4m深的海底搬運到岸上。因此拍岸浪對海岸工程和軍事活動具有巨大的影響,在軍事登入作戰中,拍岸浪既影響艦艇抵灘和退灘,又影響裝備、物資裝卸和人員換乘,且對兩棲車輛搶灘登入也有嚴重影響。因此在岸邊工程和軍事活動前,對作業海灘的波浪情況進行準確的估計是很有必要的,這就要求提前給出當地海灘波浪的預報。拍岸浪由於其複雜性和特殊性給觀測和預報都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近來對拍岸浪保障方法研究得比較少,基本以近岸浪代替拍岸浪進行保障,且主要依賴於“風套浪” 的辦法和預報員的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