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爾的克賴斯特女修道院

托馬爾的克賴斯特女修道院

這座托馬爾的十字軍救護團騎士修女院,最初是作為征服的象徵而設計的,進而於1344年改變最初的設計模式,成為一座基督教修女院,用以象徵曼紐爾時期葡萄牙向其他各類文化開放的另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馬爾的克賴斯特女修道院
  • 英文名:Convent of Christ in Tomar
  • 所屬地區葡萄牙歐洲
  • 編號:552-004
基本信息,歷史,內部結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托馬爾的克賴斯特女修道院
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歷史

托馬爾的克賴斯特女修道院位於埃斯特類馬杜拉·里巴特茹省桑塔倫姆地區的托馬爾市,距離里斯本東北部143公里處。
12世紀中葉,一些十字軍救護騎士團的信徒開始了對托馬爾城的興建,於12世紀末期修建了小祈禱室。由於騎士團作戰勇猛,曾經從穆斯林手中收復了不少失地,因此深得恩利克王子和馬努埃爾王子的器重,在他們的竭力支持下,以祈禱室為核心而擴建的修道院,曾經顯赫一時。修道院的設計風格最初是象徵著騎士團的征服歷程,1344年,最初的設計模式加以改變,設計成為基督教女修道院。

內部結構

修道院的內部結構錯綜複雜,主要是為雙層多邊形建築模式。祈禱室的東北部有恩利克王子時期建造的二道迴廊,一個是"公墓迴廊",用穆哈德爾風格瓷磚砌成,被認為是葡萄牙哥德式建築中的精品;另一個則是"洗濯房迴廊",是葡萄牙建築中最早出現的雙層式迴廊。馬努埃爾一世時,建築師迭戈·德阿魯達將祈禱室的一半改建成教堂的寬敞前廳;另外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若昂·德卡斯蒂利奧設計並建造了修道院房屋居室、餐廳、酒窯等設施,整個教堂僅有一個多窗的大廳,因為位於祈禱室西牆,故稱為"西窗"。聖器室和門廊也是獨巨匠心,別出心裁。修道院的建築被認為內有羅馬----拜占庭的風格,外有羅馬軍事堡壘特色。胡安二世國王期間,修道院開始衰落。1834年,教會騎士被逐出葡萄牙,從此,修道院一度受到了冷落。但是它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時期,是早期基督教徒勝利的象徵,以後又象徵著葡萄牙對外來文明的開放,因此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