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盤(中藥)

托盤(中藥)

托盤,中藥名。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托盤Rubus hirsutus Thunb.的根。植物托盤,分布於我國河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朝鮮、日本也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血之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感冒,小兒高熱驚厥,咽喉腫痛,牙痛,頭痛,風濕筋骨痛,瘰癧,癤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托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懸鉤子屬
  • :托盤
  • 採收時間:夏、秋季之間
  • 貯藏: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藥理作用,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托盤的根。

性味

味酸、微苦,性平。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血。

主治

流行性感冒,感冒,小兒高熱驚厥,咽喉腫痛,牙痛,頭痛,風濕筋骨痛,瘰癧,癤腫。

相關配伍

1、治流行性感冒,感冒,(蓬蘽)根60g,白英(或一支黃花)30g,咳嗽加棉花根30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小兒高熱發驚,(蓬蘽)根3g。水煎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3、治扁桃體炎,鮮刺波根90g,粳米30g。水煎,加蜜60g,調服。(《閩東本草》)
4、治風濕關節疼,(蓬虆)乾根30-60g。水煎,加酒或與豬腳燉服(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5、治淋巴結結核,(蓬虆)根、馬棘根、芒根各30g,獼猴桃根120g,煮夾心肉吃,隔日1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6、治黃疸,(蓬虆)根120g,加黃酒60g,水少量煎汁,飯後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
外用:適量,搗爛取汁,塗敷或滴眼;或研末撒敷。

藥理作用

1、促進消退作用。
2、抗衰老作用。

採集加工

夏秋季之間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植物托盤,別名三月泡,割田藨,野杜利《中國植物志》,空腹蓮、刺菠、空腹妙、飯包菠、雅旱《閩東本草》,潑盤《救荒本草》,飯消扭、地苗、田母、蓬蘽、田角公《天目山藥用植物志》。為灌木,高1~2米;枝紅褐色或褐色,被柔毛和腺毛,疏生皮刺。小葉3~5枚,卵形或寬卵形,長3~7厘米,寬2~3.5厘米,頂端急尖,頂生小葉頂端常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兩面疏生柔毛,邊緣具不整齊尖銳重鋸齒;葉柄長2~3厘米,頂生小葉柄長約1厘米,稀較長,均具柔毛和腺毛,並疏生皮刺;托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兩面具柔毛。花常單生於側枝頂端,也有腋生;花梗長(2)3~6厘米,具柔毛和腺毛,或有極少小皮刺;苞片小,線形,具柔毛;花大,直徑3~4厘米;花萼外密被柔毛和腺毛;萼片卵狀披針形或三角披針形,頂端長尾尖,外面邊緣被灰白色絨毛,花後反折;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白色,基部具爪;花絲較寬;花柱和子房均無毛。果實近球形,直徑1~2厘米,無毛。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陰濕處或灌叢中,海拔達1500米。我國河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朝鮮、日本也有。

相關論述

1、《天目山藥用植物志》:“祛風濕。”
2、《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活絡,清熱鎮驚。主治小兒驚風,風濕筋骨痛。”
3、《浙江藥用植物志》:“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治牙周炎。急性乳腺炎,淋巴結核,瘡癤,外傷出血,斷指,骨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