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經濟對話

戰略對話,是指國與國之間就最關切的雙邊和超越雙邊的戰略性問題進行坦誠交流和直接溝通,以減少誤判,增信釋疑,劃定準則,明晰目標,確保雙邊關係長期平穩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略經濟對話
  • 目的:減少誤判,增信釋疑
  • 意義:檢驗兩國關係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
  • 詞性:名詞
介紹,中美對話,

介紹

能否開展戰略對話及戰略對話的水平和成效如何,是檢驗兩國關係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戰略對話機制是雙方高層交往的一種發展,包括但不僅限於領導人的定期會晤。對話議題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等諸多方面,也可擴展到防務、金融、環保等其他專業領域的高層官員對話。
戰略經濟對話,是兩國領導高層在經濟領域開展的戰略對話。2006年9月,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美國財長保爾森昨天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正式啟動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中美兩國在對話機制下謀求雙邊經濟關係的高效發展,為兩國人民謀福利。

中美對話

迄今已經成功進行了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
2006年12月15日,第一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勾畫中美長期經濟關係的這個對話機製得到了中美兩國領導人和經濟決策者們的肯定。這次規格空前的經濟對話集中了中美兩國的財政、能源、商務、貿易、金融、交通、環保、衛生等領域的高官。連很少參與外訪活動的美聯儲主席也“引人關注”地參加了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
2007年5月22日,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移師美國首都華盛頓。這次對話集中討論了雙方關心的服務業、能源與環境、經濟平衡增長和創新四個議題。出席對話會的有中國的15位正部長、10位副部長,美方也有10多位內閣部長出席對話會。
相比首輪對話,這次對話在一些領域取得了實質性成果,包括雙方同意在2012年前將兩國之間的直飛航班增加一倍;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服務業以及兩國在能源、養老金、失業保險等領域達成協定或備忘錄等。
2007年12月13日,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北京中信國安第一城圓滿落下帷幕。中美雙方在此次對話中簽署多項合作協定,就在金融服務業、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透明度等8個領域開展合作達成了31項共識,並為今後6個月將要開展的工作制定了優先排序。
2008年6月18日,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美國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閉幕。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美國總統布希的特別代表、財政部長保爾森共同主持閉幕式並總結對話成果。中美雙方圍繞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主題和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增進了相互理解和戰略互信,取得了豐碩成果。這次對話最突出的成果是中美在能源和環境領域擴大了合作。兩國即將簽署的《中美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檔案對中美未來經濟合作具有重大影響,也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顯示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重要意義和戰略影響。
2008年12月4日至5日,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美國財政部部長保爾森將分別作為兩國國家元首特別代表共同主持對話。兩國政府相關部門的多位重量級官員將出席對話。此次戰略經濟對話,中美雙方將圍繞“奠定長久的中美經濟夥伴關係的基石”的主題,就管理巨觀經濟風險和促進經濟平衡增長的戰略、加強能源和環境合作、應對貿易挑戰、促進開放的投資環境、國際經濟合作等議題進行討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