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成都科技大學)

成都科學技術大學

成都科技大學一般指本詞條

成都科學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engdu),位於四川成都,簡稱成都科技大學、成都科大,前身是以四川大學工學院為主體成立的成都工學院,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期誕生的全國幾所主要工學院之一,1978年更名為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西部地區實力最雄厚的全國重點工科大學之一。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科技大學在主要科研學術數據上,如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經費、科技轉化、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等,均為當時西南地區工科高校第1位。1994年,原四川大學、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合併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科學技術大學
  • 英文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engdu
  • 簡稱:成都科大、成都科技大學
  • 創辦時間:1952年11月17日
  •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省成都市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
  • 學校屬性全國重點大學
建立背景,大學沿革,學校檔案,

建立背景

在成都工學院成立之前,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在瀘州川南工業專科學校及川南行署原址,設立四川化學工業學院。1952年11月17日,四川化學工業學院正式成立,鄭方為副院長和院黨總支書記。作為西南地區新建的高等工科專門學院,四川化學工業學院由原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工專、川南工專、樂山技專、西昌技專、川北大學、西南農學院的化工系科和華西大學的製革組合併組建。在四川化工學院建院前,各調入學校都已開始全面向蘇聯學習先進教學經驗,改革舊的教育。

大學沿革

1953年,由原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工專、川南工專、樂山技專、西昌技專、川北大學、西南農學院的化工系科和華西大學的製革組合併組建四川化學工業學院。
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成都科學技術大學
1953年,在全國高等工業學校行政會議上,教育部決定將四川大學工學院和四川化學工業學院合併建立四川工學院。同年12月,西南高教局成立四川工學院建院籌備委員會,由四川大學校長彭迪先任主任委員,四川化學工業學院副院長鄭方、四川大學黨總支書記謝文炳任副主任委員。新建學院的院址選定在四川大學以西和工農速成中學以南的新桂鄉地區。這裡位於四川大學與四川醫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和當時正在修建中的西南民族學院之間,屬於成都市城市建設規劃的文化教育區的中心地帶。
1954年8月27日,四川大學工學院獨立建校,命名成都工學院,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汽車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併入。成都工學院舉行了隆重的建校典禮,由許琦之院長宣布學校正式成立。成都工學院成立時,除獨立前已有的機械、電機、土木、水利四個系的5個本科專業外,在河川結構及水電站水工建築專業內分設了水能利用和水工結構兩個專業,還設有1個水利技術建築專修科。當時,學校在校學生共1273人,有教職員工375人。
1954年12月,國家高教部決定,四川化工學院遷至成都與成都工學院合併,學校名稱仍為成都工學院。1955年8月27日,成都工學院和四川化工學院舉行了隆重的合校慶典。經中央批准,由許琦之、鄭方任副院長。合校後,成都工學院有機械、電機、土木、水利、化工五個系,機械製造工程、發電廠配電網及輸電系統、公路與城市道路、道路橋樑與隧道、河川結構與水電站水工建築、無機物工學、塑膠工學、皮革毛皮與鞣皮劑工學、化學生產機械及裝備、糖品物工學及植物纖維造紙工學11個本科專業,以及1個水利技術建築專科專業。糖品物工學及植物纖維造紙工學兩專業後調整至華南工學院。1955年開學後,包括瀘州分校在內,成都工學院有在校學生2458人,教職工共720人。
1978年,在標誌著“科學春天”到來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成都工學院在科學大會獎勵中排名全國理工類高校第9名。同年,成都工學院轉歸中國科學院,並更名為“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成為全國重點大學。80年代,成都科大與同屬中科院的浙江大學一起轉歸國家教委領導。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都科大獲得4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居西南地區高校第1位以及全國理工科高校前10位。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在科技轉化和產學研結合上一直位居全國前列,本世紀初四川大學成為全國6所首批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高校之一,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原成都科大貢獻。成都科大在主要科研學術數據上,如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經費、科技轉化、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等,均為當時西南地區工科高校第1位。1994年,作為國內高等教育轉型以及高校大合併的試點先驅,四川大學與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兩所全國重點大學合併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四川大學。

學校檔案

成都科技大學檔案(1954—1993)
1953年7月,高教部召開全國高等工業學校行政會議,四川化工學院副院長鄭方和四川大學工學院院長康振黃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做出了關於將四川大學工學院和四川化工學院於1954年暑期合併,建立四川工學院的決定。遵照高教部及西南高教局的指示,由四川大學工學院獨立新建的成都工學院於1954年8月27日隆重舉行了建校典禮,由許琦之院長宣布成都工學院正式成立。成都工學院成立時,除獨立前已有的機械、電機、土木、水利四個系的5個本科專業外,在河川結構及水電站水工建築專業內分設了水能利用和水工結構兩個專門化,還設有1個水利技術建築專修科,在校學生共1273人。
1954年12月31日,高教部(54)工會字第427號函告四川化工學院和成都工學院:“國務院11月29日(54)國文習字16號函,批准四川化工學院於1955年遷至成都與成都工學院合併。現決定兩校合併後,學校名稱仍為‘成都工學院’,學校的最大發展規模為10000人。專業設定仍維持兩院原有專業不變。”合校後的成都工學院,有機械、電機、土木、水利、化工五個系,有機械製造工程、發電廠配電網及輸電系統、公路與城市道路、道路橋樑與隧道、河川結構與水電站水工建築、無機物工學、塑膠工學、皮革毛皮與鞣皮劑工學、化學生產機械及裝備9個本科專業,以及當年尚未調出的糖品物工學及植物纖維造紙工學2個本科專業和1個水利技術建築專科專業。1955年至1956學年開學後,包括瀘州分校在內,有在校學生2458人(本科生2387人、專科生71人)。
1978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工學院改為成都科技大學,列為全國重點大學,由中國科學院和四川省雙重領導,以中國科學院為主。同年學校第一次參加全國重點院校錄取新生,18個專業、7個師資班共招收本科學生1098人。1980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科技大學改由教育部和四川省雙重領導,以教育部為主。學校從1957年開始到“文化大革命”前,全校曾有6個專業、8位導師,累計招收研究生26人,畢業20人。學校從1978年開始恢復招收研究生。學校設有22個系,49個本科專業和方向,3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學校有教職工3616人,其中正教授124人,副教授681人,21名博士生導師,在校學生人數達1.3萬人,其中研究生708名。
成都科技大學史稿成都科技大學史稿
從成都工學院至成都科技大學,歷任校長有許琦之(1954年至1956年)、袁仲凡(1957年至1965年)、鄭方(1965年至1982年)、曹振之(1982年至1983年)、王建華(1983年至1992年)、陳君楷(1992年至1994年);歷任黨委書記有許琦之(1954年至1955年)、鄭方(1955年至1983年)、韓邦彥(1983年至1985年)、趙靜桂(1985年至1994年)。
1950年至1986年檔案按黨群、行政、外事、教學、基建、科研、產品幾大類分類按年代編流水號組卷。1986年後按《高校檔案工作規範》將檔案在八大類一級類目下設二級類目組卷管理,其中,黨群、行政類有檔案3371卷;教學類有檔案4123卷;科學研究類有檔案864卷;基本建設類有檔案295卷;儀器設備類有檔案276卷;產品生產與科技開發類有檔案23卷;出版類有檔案1353卷(冊);外事類有檔案176卷;財會類有檔案10190卷(冊);其他(個人業務)類檔案有1036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