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好教師的7項修煉·師軒版

《成為好教師的7項修煉/行知工程教師必讀系列》探尋教育之根,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基礎,全面分析了如何讓學生成為我們的助手,如何讓管理進入理想的境界,如何讓課堂舞動生命的色彩,如何讓教學充滿智慧的力量,如何讓教師走上研究的道路,如何讓生活充滿幸福的滋味等問題。對於教師深刻理解課改理念,有效掌控課堂教學,改善師生關係及生活狀態,進而走向研究型教師的道路具有深刻的意義。 《成為好教師的7項修煉/行知工程教師必讀系列》由王福強、李維華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成為好教師的7項修煉·師軒版
  •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 頁數:238頁
  • 開本:16
  • 品牌:江蘇教育出版社
  • 作者:王福強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93823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們的教育中,太多的摻雜了成人世界的功利與世俗,輕易的玷污了孩子們原本純淨無暇的心靈,嚴重阻礙了自身的長遠發展。這樣的未來人生能夠幸福嗎?作為教師,執著於課改,其實就是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送去一縷春風,一枚炭火,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點燃學生泯滅的激情。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而不應該亦步亦趨、因循守舊,毫無靈性可言。他應該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應該是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本書介紹了成為一名好的教師,要學會管理學校、管理自己,更要思考教育的本質,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研究課堂教學。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努力提高專業水準,全方位地提升和修煉自己,才能真正體會到教育的幸福。
《成為好教師的7項修煉/行知工程教師必讀系列》由王福強、李維華編著。

作者簡介

男,1969年出生,河北省文安縣人,大學本科學歷,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學高級教師.河北省中語會理事,中考命題人,現工作和生活於廊坊市。參加工作以來先後從事中學語文教學、語文教研員、學校管理工作。曾有二十餘篇教學論文公開發表於《語文教學通訊》、《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教學之友》、《河北教育》、《教育實踐與研究》、《湖北教育》等雜誌,先後出版個人專著《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吉林大學出版社)、《放飛教育夢想》(中國戲劇出版社),主編《新課程理念教學實施方略》(中國戲劇出版社).參與編寫《河北省鄉土教材》{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省中學語文教輔用書》(教育科學出版社)、《學生學習的八大鐵律》(吉林大學出版社),並與兩家文化公司簽約《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設計,試卷命制與評閱》、《做一個有思想的家長》(待出)等。個人事跡曾被《教師之友》雜誌以“語文,我永遠的魂”做過報導。此外,還曾公開出版長篇小說《夢落無痕》、《花落無聲》(大眾文藝出版社),並有散文、詩歌作品散見於報刊雜誌。總計公開發表文字140餘萬字。李維華,女,1971年出生。國小高級教師,河北省國小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教學設計一等獎獲得者,河北省廊坊市骨幹教師,優秀班主任,“十佳”少先隊輔導員,教育法制工作先進個人。曾公開發表多篇教育教學論文。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讓我們抵達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終極目標
教育,我們真的弄“懂”了嗎——電視連續劇《名校》觀後感
重“教”更要重“育”
教育要促成學生良好的教養
何為“最顯著的教育”
牢牢守住我們的“底線”
“開學典禮”之痛
活動≠影響成績
教育,請走出去
透過巴薩看教育
從“歡樂中國行”看我們的教育
請把教育暴力扼殺在搖籃中
你觸摸到堅硬了嗎——寫給佐文老師
孩子,請扶一下座椅
我們的師範教育怎么了
融入學生是教育的開端
教育的起點是信任
用科學的愛彰顯教育的智慧
第二篇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讓學生成為我們的助手
老師,請不要“聲嘶力竭”
小議“掏心掏肺”
別把學生推到對立面
從“究竟該誰挨凍”談起
誰能成為“伯樂”
“記憶力超強”莫過於學生
做一束陽光
“滿天下”的是誰之“桃李”
談談“青出於藍”
教師要以淵博的學識贏得學生
別一味培養“乖孩子”
變“管”為“導”
幫學生留下成長的記錄
謹慎對待學生“逆反”
難忘的“恥辱”
第三篇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讓課堂舞動生命的色彩
課堂改革是“錦上添花”嗎
用心經營課堂是幸福之事
課堂是師生的幸福之源
給學生“有溫度”的知識
改變教師,才能改變課堂
高效課堂必須突出“心中有生”
高效課堂要追求“和而不同”
因課制宜,因材施教
杜絕課堂上的虛假合作
修煉課堂評價藝術
再論課堂評價藝術
迂迴的道路,往往是抵達目標的最近距離——兼評李玉梅老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第四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讓教學充滿智慧的力量
教師需學會“望聞切問”
徹底刪除“標準答案”
用精細化的預設為高效課堂保駕護航
合理布置和處理作業
讓作業評閱“變臉”
切忌“臨陣磨槍”
有效複習的“五個強調”
考試之後做什麼
如何“講評試卷”最有效
第五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教師走上研究的道路
不做教書匠
教師也要有“問題意識”
教學研究從反思開始
要找準教研的重點
強調“對症下藥”,而非“對牛彈琴”
說課要避免紙上談兵
公開課要立足於提供研究的樣本
別做聽課的“攝像機”
要勇於占據展示自我的平台
要善於提煉教研成果
你會寫“教學後記”嗎
不能做“牆頭草”
第六篇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管理進入理想的境界
說說學校發展與“秩序建設”
執行力與學校發展
淚要揮,馬謖也要斬——再談學校“執行力”
不要論資排輩
管理者要成為教師心靈的養護者
從作秀中找到最大價值
“應付之風”何時了
將會議開得有“滋味兒”
說說“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第七篇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讓生活充滿幸福的滋味
教師不能是“應該主義者”
不要在心中樹敵
“種瓜”焉能“得豆”
痴迷方能成大器
說說“站著說話不腰疼”
想想咱的老師們
“付出”與“回報”
教育應“有閒”
大氣,才能成就大器
我的起點是“零”
天不變,道亦可變
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再談學習
怎樣參加培訓才有效
由“蜘蛛”想到了教師的成長
懂得“超越失敗”
方向永遠比速度重要(代後記

文摘

昨晚凌晨一點,我輾轉反側,仍難以人眠,最終還是爬起來,繼續欣賞幾乎連續觀看了兩天兩夜的二十二集電視連續劇《名校》,等到一口氣看到故事的結局,已經是夜裡三點多了,重新躺回床上,仍然難以人睡。迷迷糊糊之中,主人公張一白的堅定與無奈、執著與激情縈繞心頭,揮之不去。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完美的電視劇,因為劇中所反映的教育現實還不夠客觀、不夠全面,尤其從“折射基礎教育階段的困惑”這個出發點來說,劇本還缺乏一點典型性,因為故事所描繪的更像是一個特例,可能是由編劇囿於只從一個視角思考教育問題、囿於故事性和觀賞性本身的要求所致。但不管怎么說,這是近年來我看到的折射教育之痛比較好的劇作之一。在觀看的過程中,我會心地歡笑過,遺憾地傷感過,也隨著主人公在教育舞台上的沉浮而或悲或喜。那些幸福和無奈,我也曾獲得過,也曾碰到過。
這就是共鳴!一種由類似情感、類似經歷而產生的共鳴!
從看完這部電視劇的那一刻起,一個問題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從教二十多年了,教育,我真的弄“懂”了嗎?孩子,我真的弄“懂”了嗎?
現今教育的功利性讓教育失去了其本該有的面目。原本最為複雜的教育行為,由於種種原因而被無限度地簡化、被無限度地僵化,乃至於陷入了畸形發展的境地。
教育的簡化和僵化,首先表現為橫在所有學校和老師面前的一堵高牆——升學率。教書必先育人,這話或許說說還可以,但一旦回到教育實踐中,這一希望就完全落空了。有高分就有一切,儼然成了顛撲不破的真理。若學校有了高分,就成了名校,就成了家長追逐的對象,待名利雙收之後,就可以採取貼標籤的方式,成為示範學校、明星學校,乃至素質教育的“領頭羊”;若教師有了高分,就成了名師,就會受到領導的看重,家長的擁戴。試問:誰會問這個教師是不是如同電視劇中的“馬十發”一樣不講師德、唯利是圖?若學生有了高分,就成了“三好”學生、優秀學子,誰會管你品質如何、是不是生活的“低能兒”、是否懂得感恩、是否講禮數、是否孝順父母……
教育的簡化和僵化,還表現為不用發展的眼光看人看事。很多教師已經不是塑造心靈的人,而更多的時候像法官,總是輕易地就把學生分了類,歸了堆,並對其中的一部分判了刑。只有犯錯誤的學生,沒有不能教育的學生,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太難了。所以,呵斥和訓責成了教師教育學生的“法寶”,體罰和勸退成了“絕招”。不是一切為了學生,而是一切害了學生。這危言聳聽嗎?仔細回顧我們的教育行為,有多少人敢於拍著胸脯說“我對得起我所有的學生”?恐怕更多的人要心虛了:我有沒有不當的言行,傷害了孩子,甚至影響到了他們的一生?
教育的簡化和僵化,又表現在師生之間的代溝上。在現代社會中,師生之間的生活區域和思維方式的差距愈來愈大,很少有教師能夠真正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苦悶和彷徨,這就造成了彼此之間的隔閡在加深,彼此也就難以交流。劇中有一場戲說的是張一白和他的學生們深夜無眠,看星空、聊家常,從這裡看,師生關係似乎一下子打破了瓶頸,有了質的飛躍。其實,這不過是再自然不過的一點師生心靈之間的交流而已。而在現實中,這種交流幾乎無處可尋。
最難能可貴的是,電視劇的主人公對自身教育行為不斷反思,並尋找癥結,這是他在教育事業中獲得發展的前提。在教育生活中,有多少人是“拼了身家性命”而投身事業當中的?這就是之所以當張一白事業受挫的時候,他幾乎不能承受這種傷痛的原因,因為他幹的不是工作,而是事業,並且這種事業是需要耗費心血去創造、探索的,而不斷地尋找自身教育行為的不足,成為他的事業不斷前進的重要保障。
我們能夠想像嗎?一個沒有思想、沒有個性的教師,如何能讓自己的學生有思想、有個性?
P6-P7

後記

方向是人生的指路牌。歌德說:“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確定一個偉大的目標,並決心實現它。”目標,也就是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燈。沒有了它,人生就失去了前行的方向;沒有方向,生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了很多的盤纏,雇了上等的馬車,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然後就開始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是這個人不分青紅皂白,就讓駕車的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駛去。他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馬夫技術好,朝著相反的方向一意孤行地走下去。
其結果可想而知,他的馬跑得越快,離他的目的地就會越遠。
“南轅北轍”的故事幾乎人人都知道,再出色的良馬和再高超的駕術也不能讓故事中的主人公直奔目的地,因為他選錯了方向。可見,方向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擁有了方向,也就擁有了戰勝軟弱的自信,改變命運的心態,進發力量的勇氣,以及守護信仰的信念。對於教育事業而言,方向同樣重要。在當下的教育中,不顧客觀規律,不重自身基礎,急功近利,渴望立竿見影,成為名校、名師的追求者不乏其人。有對教育夢想的追逐固然不錯,但若不肯抬頭看路,心浮氣躁,盲目用力,結果自然會與原有的目標背道而馳,跑得越快,離成功的彼岸越遠。這樣的例子也不鮮見。
強調方向比速度重要,其實就是希望每一個身處教育之中的人,靜下心來,認真思索,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即使前進的腳步緩慢,那也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也是一種對成功的積累。因此,從教者,確定好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反思前行,就能接近或超越名師。如果只是忙於應付,每天只是簡單的重複,甚至逆教師行為而為,看似做了很多事,流了很多汗,但也只能收穫平庸或苦澀。所以,最重要的不是一個人所取得的成績、所在的位置,而是他所朝的方向。

序言

有時候,我的腦子裡總會冒出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想法:在這個世界上,或許真的存在被人們稱之為“命運”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實在在地左右著每個人的一生。而我與教育的結緣,就分明透露著“宿命”的味道……
從兒時起,我就與“教師”這個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記得我上國小一二年級的時候,那時我的姑姑在臨村當幼稚園教師,只要一沒課我就跑到姑姑的學校里,有模有樣地站在講台上,充當起“小教書先生”。後來,年紀大了一些,因為學習成績好,我的老師便常常把整個班級交給我這個“代課老師”,全權負責我的那些淘氣的“師兄師弟”“師姐師妹”的學習,而他們,往往在我的“管教”下變得格外“乖巧”。或許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的內心深處就已播下了“教師”這粒神奇的種子。1985年,我國中畢業,全然不顧中考時自己在全縣位列三甲的成績,毅然選擇了去師範學校讀書。
多年以後的一天,見到我的國中班主任,他仍對我當初的選擇面露遺憾:要是你選擇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非你莫屬!或許有著更光輝的前途呢!
而我,則淡然地搖搖頭,用微笑回答了他:我不後悔!
我不後悔!真的,這是我的心裡話。回首自己走過的這25年,我一直沉醉於瑰麗的“教育夢”之中,沉醉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快樂之中。在這條路上,我經歷過坎坷,也經歷過挫折,有過痛苦,也有過淚水,但更多的是幸福和快樂!
我無法忘記,1988年8月,我孑然一身,來到一所偏僻的農村國小,在一個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宿舍里安了家,開始了我的教師生涯。年輕的我躊躇滿志,絲毫沒有為眼前的困苦所打倒。在那裡,我用那架破舊的風琴為孩子們彈響了《讓我們盪起雙槳》;在那裡,我的學生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組隊參加了鎮裡舉辦的運動會;在那裡,我的第一篇寫在白紙上(那是從白報本上隨意撕下的幾張紙,那時候竟然不知道寫論文要寫在稿紙上)的教學論文變成了鉛字,刊登在《河北教育》雜誌上,讓我覺得離外面的世界並不遙遠……
我無法忘記,一個陰錯陽差的機會,讓我最終選擇了中學語文,並將我的一生“貢獻”給語文教育。在炎熱的夏天,即將要退休的教研員王安碩老師,連續一周聽我的課,在安靜的校園裡和我徹夜長談,鼓勵我“捨棄”文學夢,踏踏實實地在教學改革的路上留下自己的腳印……
我無法忘記,尚顯稚嫩的我,在公開課的課堂上,那次自信而充滿智慧的教學,為我贏得了100多名聽課教師經久不息的掌聲;我無法忘記,漸漸成熟的我,在教育部新課程骨幹教師培訓中,與來自全國的同行們,爭論得面紅耳赤……
我無法忘記,越來越多的學生習作得以發表,越來越多的學生充滿了自信,越來越多的學生走出校園,走上各個行業,做出了突出的業績。當他們相約來看望我的時候,我的內心便一次次充盈了激動和滿足……
我無法忘記,那么多的前輩,給了我巨大的幫助和支持。寧鴻彬老師曾在信中對我諄諄教導,北京師範大學劉錫慶教授曾多次與我傾心相談,李鎮西老師通過電子郵件為我指點迷津,《語文教學之友》雜誌主編戚萬君先生為我多次修改我的第一篇語文專業論文,而已經退休的市教研員董永生老師更是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為我排憂解難……
我無法忘記,從2002年起,我走上了教學副校長的崗位,開始了教學管理的旅程,讓我得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教育,思考學校。一晃就是10年,在這個更大的舞台上,我得到了更多的歷練,也收穫了更多……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多年的努力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全國中語會“先進工作者”,河北省骨幹教師,廊坊市優秀教師、優秀教研員、“十佳”教師;三十餘篇專業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出版《用心做教師——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十大定律》《經營你的課堂——打造高效課堂的九項修煉》《用心做教研——一線教師最需要的教研策略》《成功家教的黃金法則》等教育專著,參與編寫《作文導航》(開明出版社)、河北省國中語文《鄉土教材》(河北教育出版社)等書籍;出版音像作品《駕馭課堂的藝術》,在全國發行;多次主持省市級課題並獲科研成果獎,編寫校本教材《打開學習大門的金鑰匙》《成長的歲月》等,獲得好評。與此同時,我的管理經驗也逐漸產生了重要影響。近幾年來,我多次為河北省國培計畫培訓班、骨幹教師培訓班、新教師培訓班講課,並先後應邀到河南、山西、陝西、武漢等省市和廊坊的一些區縣講學,並多次為廊坊市校長培訓班講課。我所作的《做優秀教師,享幸福人生》《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走上教學研究的道路》《教師的教育科研之路》《做一個用心經營的管理者》等專題報告,多達四十餘場,反響強烈,被人們譽為“專家型校長”。
在不懈的耕耘中,我品嘗著教育的幸福;在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中,我把學生送上幸福的彼岸。我熱愛教師這個行業,我的汗水換來了一次又一次的鮮花、獎狀、掌聲,還有家長的讚許和學生敬佩的目光。我為這一切而深深陶醉。
我也曾有過困惑。教師工作,異常辛苦;教師生活,清貧而拮据,但我無悔於自己的選擇!因為我知道,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抑或是將來,無論是在物質貧乏的年代,還是在物慾橫流的時代,仍然有數不盡的教師無怨無悔,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一職業的聖潔。每個人的人生之旅中,總需要有人替他點燃知識和信念的燈盞。於是,教師便將自己孜孜不倦、挑燈伏案的背影定格在每一個學生心中。教師是淡泊的,是清貧的。也許,唯有這淡泊清貧的人生才是最生動、最富有、最燦爛輝煌的。我把自己的思考化為文字,就是為我的同行們搭建一個交流的平台。我最想說就是:雖然我們不一定能成為教育家,但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我們做教師的畢生追求。
教育讓我收穫成功,我也將用自己的血汗回報教育。我的一生,將注定是左肩擔著我愛的學生,右肩擔著我愛的課堂。我會執著堅韌地挑起“教育夢”,去追求自己完美的人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