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身

應身

梵語nirma^n!a-ka^ya。又稱應佛、應身佛、應化身、應化法身。即佛為教化眾生,應眾生之根機而變化顯現之身。有數種分類:(一)二身之一。為‘真身’之對稱。大乘義章卷十九分佛身為真身、應身二種,而以隨化所現之身,稱為應身,其形有?所在,故生彼此之別,諸根相好各有分限。故知此處乃統稱應、化二身為應身。[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參閱‘二身’199) (二)三身之一。(一)法、報二身之對稱。同於變化身。大乘同性經卷下分佛身為報身、應身、真身三種,而以穢土成佛、當成佛、兜率以下,乃至住持一切正、像、末法所顯現者,皆稱為應身。此外,如攝大乘論(魏譯)卷上以之與真身、報身共為三身,十地經論卷三以之與報身佛、法身佛共為三身佛。另天台宗於藏、通、別、圓之化法四教謂有能說之教主,乃立四佛。其中藏教之教主稱劣應身,現丈六卑小之身,住於凡聖同居土;通教之教主稱勝應身,又作帶劣勝應身,乃丈六之佛,具神通變現自在,住於方便有餘土。(二)法、化二身之對稱。即指八相成道之佛,此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背圓光,隨機化現,忽有忽無。(三)法、化二身之對稱。指為十地菩薩說法之佛身。[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二、梁譯攝大乘論卷上、觀經疏玄義分(善導)] (三)四身之一。法、報、化三身之對稱。即為地前諸菩薩而現之佛身,此佛身系依定力而現起者,故不攝於五趣。[合部金光明經卷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身
  • 梵語:nirma^n!a-ka^ya
  • 又稱:應佛、應身佛、應化身
  • 釋義:應眾生之根機而變化顯現之身
基本含義,種類,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四身之一,

基本含義

梵語nirma^n!a-ka^ya。又稱應佛、應身佛、應化身、應化法身。即佛為教化眾生,應眾生之根機而變化顯現之身。
阿彌陀佛,那就是有相了,真的有身體,像我們現在一樣,這個身體從哪裡來的?從法身來的。我們這個身體從哪裡來的?給諸位說,也是從法身來的。那我們這個相跟阿彌陀佛的身相為什麼不一樣?阿彌陀佛心清淨,我們的心染污。阿彌陀佛的心裡,不但沒有貪瞋痴慢疑,分別執著都沒有,不但分別執著都沒有,六根在六塵境界他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這就叫報身。如果起心動念,那就不叫報身,叫應化身。我們的身是應化身,我們這是什麼應化身?是善惡業報應化身,這就非常低級。簡單的說,我們的身是善惡業報身,過去生中造的善業,現在在人間享福,有福報。過去生中造很多不善業,那你現在在人間受苦,受苦受難這是業報,都有因的。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沒到」。這時辰是什麼?你現在在享福,是你過去生中的善報、善業,等你善業的報報盡,這叫時候到了。善業報盡,報盡以後怎么樣?你阿賴耶識里還有惡業,惡業就現前,現前你就受惡報。惡報受完,你又會到人間來,所以人間好像是一個交換的中心點,你會到這裡來,到人間來投胎。由此可知,我們就曉得,三善道是消你善業的,叫消業!三惡道是消惡業的地方,統統消完了,再到人間來修行。到人間來你又造業,如果再造惡的業,那你再到三惡道去;你造善業,你就到人天兩道去享福去。

種類

二身之一

為‘真身’之對稱。大乘義章卷十九分佛身為真身、應身二種,而以隨化所現之身,稱為應身,其形有?所在,故生彼此之別,諸根相好各有分限。故知此處乃統稱應、化二身為應身。[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參閱‘二身’199)

三身之一

(1)法、報二身之對稱。同於變化身。大乘同性經卷下分佛身為報身、應身、真身三種,而以穢土成佛、當成佛、兜率以下,乃至住持一切正、像、末法所顯現者,皆稱為應身。此外,如攝大乘論(魏譯)卷上以之與真身、報身共為三身,十地經論卷三以之與報身佛、法身佛共為三身佛。另天台宗於藏、通、別、圓之化法四教謂有能說之教主,乃立四佛。其中藏教之教主稱劣應身,現丈六卑小之身,住於凡聖同居土;通教之教主稱勝應身,又作帶劣勝應身,乃丈六之佛,具神通變現自在,住於方便有餘土。
(2)法、化二身之對稱。即指八相成道之佛,此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背圓光,隨機化現,忽有忽無。
(3)法、化二身之對稱。指為十地菩薩說法之佛身。[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二、梁譯攝大乘論卷上、觀經疏玄義分(善導)]

四身之一

法、報、化三身之對稱。即為地前諸菩薩而現之佛身,此佛身系依定力而現起者,故不攝於五趣。[合部金光明經卷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