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綜合症

慢性腎炎綜合症

【概述】 慢性腎炎綜合徵(chronic nephritic syndrome)是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為基本臨床表現,可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遷延,病變緩慢進展,最終將發展為慢性腎衰竭的一組腎小球疾病。由於本組疾病的病理類型及病期不同,主要臨床表現可呈多樣化,其診斷不完全依賴於病史的長短。

慢性腎炎綜合徵可由多種病導致腎小球受損並經過數年後發生腎功能減退的一種疾病。它是那些呈慢性經過的腎炎的統稱。也就是說,IgA腎病、膜性增生性腎炎、膜性腎炎、巢狀腎小球硬化症等腎小球疾病都屬於慢性腎炎。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慢性腎炎綜合徵
  • 英文名稱:chronic nephritic syndrome
  • 所屬科室:內科 - 腎內科
  • 發病部位:腎臟,腎臟
  • 主要症狀:水腫,血尿
  • 傳染性:無傳染性
我國現狀,症狀,病因,臨床表現,腎臟病理,診斷,治療方法,鑑別,兒童表現,

我國現狀

我國以 IgA腎病最多見。各種繼發性腎臟病以及遺傳性腎病也可表現為慢性腎炎綜合徵。慢性腎炎綜合徵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後,腎功能逐漸惡化並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如血壓增高、貧血等),最終發展至慢性腎衰竭。病變進展速度個體差異很大,病理類型是決定腎功能進展快慢的重要因素(如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進展較快,膜性腎病進展較慢),血壓控制不好及持續大量蛋白尿者,腎功能惡化較快,但也與是否重視保護腎臟及治療是否恰當有關。慢性腎炎綜合徵主要原因是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因此,本文主要介紹慢性腎炎。

症狀

慢性病程,常在體檢時發現。早期症狀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晚期可發生腎衰竭

病因

病因還不清楚。大約50%的慢性腎炎綜合徵病人沒有症狀史,但是有患基礎的腎小球病的證據。

臨床表現

慢性腎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中年男性為主。起病方式和臨床表現多樣。多數起病隱襲、緩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為其基本臨床表現,可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病情遷延、反覆,漸進性發展為慢性腎衰竭。
起病特點
(1)隱匿起病:有的患者可無明顯臨床症狀。偶有輕度浮腫,血壓可正常或輕度升高。多通過體檢發現此病。
(2)慢性起病: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痛、納差;眼瞼和(或)下肢水腫,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或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腎病性大量蛋白尿。也有病人以高血壓為突出表現,伴有腎功能正常或不同程度受損(內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輕度氮質血症)。
(3)急性起病:部分患者因勞累、感染、血壓增高、水與電解質紊亂使病情呈急性發作,或用腎毒性藥物後病情急驟惡化,經及時去除誘因和適當治療後病情可一定程度緩解。
實驗室與影像學檢查
實驗室檢查有尿檢異常,尿蛋白常在1~3g/d,尿沉渣鏡檢為腎小球源性血尿,可見管型。
B型超音波檢查早期腎臟大小正常,晚期可出現雙側對稱性縮小,腎皮質變薄。

腎臟病理

慢性腎炎腎活檢可表現為各種病理類型的腎小球疾病,病理檢查對於指導治療和估計預後具有重要價值。我國的常見慢性腎炎的類型有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包括IgA腎病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膜性腎病及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等。
病變後期,均可轉化為硬化性腎小球腎炎。不同類型病理變化本身的特點可部分消失。

診斷

病患除存在有蛋白尿和尿中有紅細胞外,沒有任何症狀,感覺良好,腎臟功能正常。因為多數腎臟疾病的症狀相同,所以腎臟活檢在疾病早期鑑別這類疾病是最可靠的方法。
診斷要點
慢性腎炎的診斷並不完全依賴病史的長短,多數慢性腎炎其病理類型決定其起病即為慢性病程。一般而言,凡有尿檢異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腫及高血壓病史,病程遷延,無論有無腎功能損害均應考慮此病,腎活檢病理檢查可確診並有利於指導治療。
慢性腎炎個體間差異較大,臨床表現多樣,易造成誤診。特別應注意某一表現突出者,如高血壓突出者而易誤診為原發性高血壓;增生性腎炎(如IgA腎病等)感染後急性發作者,易誤診為急性腎炎,應予以鑑別。同時注意除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及遺傳性腎小球腎炎。

治療方法

儘管已經嘗試了很多治療方式,仍無法阻止該病的發展。使用藥物降低高血壓或限制鈉鹽的攝入對疾病有幫助。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對減少腎臟惡化的比例有一定益處。
治療方案及原則
慢性腎炎早期應該針對其病理類型給予相應的治療,抑制免疫介導炎症、抑制細胞增殖、減輕腎臟硬化。並應以防止或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改善或緩解臨床症狀以及防治合併症為主要目的。
可採用下列綜合治療措施:
1.積極控制高血壓可以防止腎功能減退或使已經受損的腎功能有所改善,防止心血管合併症,並改善遠期預後。
(1)治療原則:
①力爭達到目標值:如尿蛋白<lg/d,血壓應該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蛋白尿≥1g/d,無心腦血管合併症者,血壓應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②降壓不能過低過快,保持降壓平穩。
③一種藥物小劑量開始調整,必要時聯合用藥,直至血壓控制滿意。
④優選具有腎保護作用、能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降壓藥物。
(2)治療方法:
①非藥物治療:限制飲食的攝入,伴高血壓患者應限鈉(<3g/d),鈉入量控制在80~100mmol,降壓藥物應該在限制鈉飲食的基礎上進行;調整飲食蛋白質與含鉀食物的攝入;戒菸、限制飲酒;減肥;適當鍛鍊等。
②藥物治療:常用的降壓藥物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長效鈣通道阻滯劑(CC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由於ACEI與ARB除具有降低血壓作用外,還有減少尿蛋白和延緩腎功能惡化的腎保護作用,應優選。使用ACEI與ARB類藥物應該定期檢測血壓、腎功能和血鉀。部分病人首次套用ACEI與ARB兩周左右出現血肌酐升高,需要檢查有無危險因素,如果未超過基礎水平的30%,仍然可以繼續套用。有雙側腎動脈狹窄者禁用。腎功能不全患者套用ACEI與ARB要慎重,尤其注意防止高血鉀。少數患者套用ACEI有持續性乾咳的不良反應,可以換用ARB類。
2.減少尿蛋白並延緩腎功能的減退:蛋白尿與腎臟功能減退密切相關,因此應該嚴格控制。ACEI與ARB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其用藥劑量常需要高於其降壓所需劑量。但應預防低血壓的發生。
3.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攝入:低蛋白與低磷飲食可以減輕腎小球高壓、高灌注與高濾過狀態,延緩腎小球硬化,根據腎功能的狀況給予優質低蛋白飲食,保證進食優質蛋白質(動物蛋白為主)。在進食低蛋白飲食時,應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滿足機體生理代謝所需要的熱量,防止負氮平衡。限制蛋白入量後同樣可以達到低磷飲食的作用。
4.避免加重腎損害的因素:感染、低血容量、脫水、勞累、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妊娠及套用腎毒性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含有馬兜鈴酸中藥、非甾體類抗炎藥、造影劑等),均可能損傷腎,應避免使用或者慎用。
5.糖皮質激素和細胞毒藥物:由於慢性腎炎是包括多種疾病在內的臨床綜合徵,其病因、病理類型及其程度、臨床表現和腎功能等差異較大,故是否套用應根據病因及病理類型確定。
6.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藥、抗凝藥、他汀類降脂藥、中醫中藥也可以使用。

鑑別

1.無症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臨床上輕型慢性腎炎應與無症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相鑑別,後者無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減退。但某些無症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可以轉化為慢性腎炎。鑑別有困難者可以進行腎活檢。
2.感染後急性腎小球腎炎有前驅感染並以急性發作起病的慢性腎炎需與此病相鑑別。與感染後急性腎小球腎炎不同之處在於,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多在短期內(數日)病情急驟惡化,血清C3一般無動態變化;此外,二者的轉歸不同,急性腎小球腎炎1~2月多可自愈。
3.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慢性腎炎血壓明顯增高者需與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即良性腎小動脈性硬化症)鑑別,後者多有高血壓家族史,先有較長期高血壓,其後再出現腎損害,遠曲小管功能損傷(如尿濃縮功能減退、夜尿增多)多較腎小球功能損傷早,尿改變輕微(微量至輕度蛋白尿,可有鏡下血尿及管型),常有高血壓的其他靶器官(心、腦、視網膜)併發症。
4.繼發性腎小球腎炎如狼瘡腎炎、過敏性紫癜腎炎等,依據相應疾病的全身系統表現及特異性實驗室檢查(自身抗體陽性及其他免疫學異常),一般不難鑑別。
5.遺傳性腎炎(Alport綜合徵)常為青少年(多在10歲之前)起病,患者有陽性家族史(多為性連鎖顯性遺傳),同時有眼(球型晶狀體等)、耳(神經性耳聾)、腎(血尿,輕、中度蛋白尿及進行性腎功能損害)異常。

兒童表現

1.貧血:貧血是最顯著的小兒腎病綜合症的早期症狀,氮質血症顯著的糖尿病性腎病患者,可出現輕度至中度的貧血,在小兒腎病綜合症症狀中貧血要特別重視起來,不僅是因為貧血會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而且貧血還是誘導小兒腎病綜合症的併發症的主要原因。另外,貧血為紅細胞形成阻礙,用鐵劑治療無效。
2.蛋白尿:初期階段為間斷性蛋白尿,之後會慢慢轉便為持續性尿蛋白。初期表現為選擇性蛋白尿,後期會轉為非選擇蛋白尿。小兒腎病綜合症的早期症狀10年。
3.腿肚抽筋:人體腎臟中會分泌一種調節鈣磷代謝的激素,假如腎功能減退時,這種激素減少可促使鈣的重吸收發生阻礙,導致血鈣降低,骨量減少,容易引起骨質疏鬆和骨折。這種由腎病引起的缺鈣一般進行補鈣沒有效果。中老年高血壓腎病的早期症狀基本上出現腿抽筋等缺鈣症狀時,此時不要忘了查腎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