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漢斯力克

愛德華·漢斯力克

愛德華·漢斯力克(Eduard Hanslick),美學家、音樂評論家。1825年9月11日出生於布拉格,1904年8月6日逝世於奧地利巴登。他在音樂方面擁護古典主義音樂,而排擠以華格納為首的新德國音樂流派。他與同時代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為好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德華·漢斯力克
  • 外文名:Eduard Hanslick
  • 出生日期:1825年9月11日
  • 逝世日期:1904年8月6日
簡介,生平,

簡介

愛德華·漢斯力克(Eduard Hanslick,1825年9月11日-1904年8月6日,生於布拉格,逝世於奧地利巴登),是一位有影響力的奧地利美學家音樂評論家。漢斯力克的著作甚豐,他在音樂方面擁護古典主義音樂,與同時代的勃拉姆斯為好友,而排擠以華格納為首的新德國音樂潮流[1]。

生平

漢斯力克在布拉格長大。他的父親約瑟夫·阿道夫·漢斯力克原想成為一位牧師,他在寺院裡參加過兒童合唱團,並且發現自己的興趣在於音樂,因而為此放棄了神學,而轉頭於美學和哲學。他曾經執教於布拉格高校,並與一位維也納商人的女兒結婚。
漢斯力克後來在他的《回憶錄》提到:他與4為兄弟姐妹其實是由父親帶大的,“他無所不教,就是我們的鋼琴也是他教的。”
漢斯力克先是學習法律,並在1849年畢業且繼續攻讀博士。另外他還在約翰·溫左爾·湯馬申克(Václav Jan Křtitel Tomášek)那裡學鋼琴和作曲。根據他的回憶錄記述,他練習過蕭邦的全套練習曲,還有另外還有漢瑟特和塔貝格的作品。至於作曲,他寫過歌曲,但結集出版則是後來很晚的事。
漢斯力克在1850到52三年到克拉根福以法學家身份工作。他在1848/49年三月革命里因筆惹禍,被迫在復辟時轉行。不過當時他以無意重操舊業,新起行投身到音樂科學中。他在回憶錄中提到,他為當時維也納音樂會和戲劇生活的面貌感到不安,它們是如此倚重於奧匈帝國後來的敵國義大利和法國。很快他就為《維也納報》寫稿,從1855年起更是投稿到《出版社報》(Die Presse),還有在1864年到1901年37年為《新自由報》(Neue Freie Presse)寫作,其中包括有對當時維也納女作曲家馬蒂爾德·克拉力克(Mathilde Kralik von Meyrswalden)的評論。他最有名的筆作《關於音樂之美》(Vom Musikalisch-Schönen)於1854年出版,並且成為他通過德語國家教授資格考試之作。這部作品非常成功,多年來不斷再版,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1861年漢斯力克成為維也納美學和歷史學教授,還建立了音樂科學這一門獨立學科。他認為音樂史發展至當時,在維也納古典樂派,如莫扎特貝多芬的時期達到高潮,而舒曼勃拉姆斯則是後繼者。因此他很自然地就站到了反對新德國樂派的一邊,該樂派代表者如李斯特和華格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會間或批評舒曼的作品。
漢斯力克筆鋒犀利,引來其反對者如華格納的不滿。華格納在他的樂劇《紐倫堡的名歌手》中用反面人物貝克梅薩映射漢斯力克,在樂劇第二版腳本中,該人物被稱作“漢斯·力克”,後來則是“維特·漢斯力克”。不過在樂劇概念成型時的1845年前後,漢斯力克其實是華格納的樂迷。
這兩位在音樂上針鋒相對的人在1845年夏天見過面,地點是馬里安泉,當時華格納到該地接受溫泉治療,而就在這下一天,華格納完成了《名歌手》的草稿。不過此時漢斯力克對華格納的鋒芒已成過去。他對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的批評可謂是真正的惡評:“這音樂讓人不得不想到,這世間可有讓人聽了覺得臭的作品。”雨果·沃爾夫也是漢斯力克批評的重要對象。漢斯力克還反對過維也納大學邀請安東·布魯克納任教一事,不過後來在多數票贊成的情況下沒有反對成功。不過,布魯克納的第一交響曲等作品其實還是很讓漢斯力克喜歡的。[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