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效應

惡魔效應

“憎其人者,惡其餘胥”,惡魔效應的特徵就是抓住一點短處,推及其餘,認為極端地、絕對地壞,恨屋及燕。因為討厭一個人,就會儘可能地打壓,這是一種片面的、偏執的表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惡魔效應
  • 外文名:Effect of the devil
  • 套用:管理學
簡介,人力資源管理,

簡介

心理學上有一個“光環效應”,並且,很多普通智商的管理者都在管理過程中把“光環效應”發揮到了極致。於是,我們認識到一個人的好處,往往就認為他的全部都是好的;我們看到一個人某方面是優秀的,就會認為他的其他方方面面都會很優秀;我們看到一個人某項決定是正確的,往往就堅信他今後也一定是正確的。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愛屋及烏的思維,也是一種片面的、偏執的表現。與“光環效應”相反的一種效應叫“惡魔效應”,即對人某一品質或物品的某一特徵有不良印象,就會對這個人、這件物品的整體評價偏低。所以,我們要是第一次去一家酒樓吃飯就吃得不愉快,就可能會永遠拒絕再進這家門,在組織中,要是一個人第一次在上司面前表現不佳,就有可能永遠遭到排斥和失去表現的機會。不管“光環效應”還是“惡魔效應”,都極為重要。
惡魔效應的特徵就是抓住一點短處,推及其餘,認為極端地、絕對地壞。恨屋及燕。就是說,某人對另一個人某些方面的厭惡、鄙視與痛恨會衍生到他/她的一切方面;由於討厭一個人,因而連他/她家中原本可愛的燕子也都不以為吉祥,不覺得可愛了。漢劉向《說苑·貴德》中所說的“憎其人者,惡其餘胥”亦是同樣的道理,其中的“余胥”是地位低下的小吏、貴族的管家之類。意思是說:憎恨一個人,也會連帶憎恨他的僕人、隨從。既要包容缺欠,更須學會審美。沒有包容之心,就不會真實、全面地評價配偶。要學會包容,只要配偶不存在根本性背叛,對他/她的優點和缺點就須照單全收,這樣才可能保證愛情的延續。沒有審美意識,就不可能持續欣賞配偶原本就具有的優秀特質,也就不可能進一步發現對方新的閃光點。要學會審美夫妻間審美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關鍵,就在於學會把原本不和諧的東西經過磨合而協調起來,使之和諧。

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是現代人事管理的主要內容,它是保證人力資源培養、選拔、使用的有效方法。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中,各級領導或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靈活運用人事心理效應,就能充分調動下屬或人才的積極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從而使工作效能達到最優。
1.自覺運用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氏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乾出了非凡的成績。這一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運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領導對下屬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別的誘導,使下屬得以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如領導在交辦某一項任務時,不妨對下屬說:“我相信你一定能辦好”、“你是會有辦法的”、“我想早點聽到你們成功的訊息。”……這樣下屬就會朝你期待的方向發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產生。通常所說的“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個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經過激勵後,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不行也就變成了行;反之,則相反。
2.充分運用貝爾效應
英國學者貝爾天賦極高。有人估計過他畢業後若研究晶體生物化學,定會贏得多次諾貝爾獎。但他卻心甘情願地走了另一條道路----把一個個開拓性的課題提出來,指引別人登上了科學高峰,此舉被稱為貝爾效應。這一效應要求領導者具有伯樂精神、人梯精神、綠地精神,在人才培養中,要以國家和民族的大業為重,以單位和集體為先,慧眼識才,放手用才,敢於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強的人,積極為有才幹的下屬創造脫穎而出的機會。
3.適當運用鯰魚效應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其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只有一隻漁船能成功地帶活魚回港。該船長嚴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後,人們打開他的魚槽,才發現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己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運用這一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運行機制。一些機關單位實行的公開招考和競爭上崗,就是很好的典型。這種方法能夠使人產生危機感,從而更好地工作。
4.巧妙運用海潮效應
海水因天體的引力而湧起,引力大則出現大潮,引力小則出現小潮,引力過弱則無潮。此乃海潮效應。人才與社會時代的關係也是這樣。社會需要人才,時代呼喚人才,人才便應運而生。依據這一效應,作為國家,要加大對人才的宣傳力度,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氣。對於一個單位來說,重要的是要通過調節對人才的待遇,以達到人才的合理配置,從而加大本單位對人才的吸引力。很多知名企業都提出這樣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業激勵人。
5.謹慎運用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有個故事:天國主人要外出,臨走前把家產分給3個不同才幹的僕人,分別是五千、二千和一千。那個領五千的隨即去做買賣,又賺了五千;領二千的也賺了二千,唯獨那個領一千的把銀子埋到地里。主人回來,對前兩位大加讚賞,用原數獎勵他們,卻把第三位僕人的千兩銀子收回來獎給了第一位。隨後告訴他們: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讓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回來。這就是馬太效應。這一效應可以給予三點啟示:一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能力,委以相應的工作,授以相應的職務;二是要引導人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樹立競爭意識,積極參與競爭。只有才幹而不去運用,也是不受歡迎的。三是要運用目標激勵機制,獎勤罰懶,優勝劣汰。只是運用過程中,要根據政策掌握分寸。
6.避免運用首因效應
第一印象所產生的作用稱之為首因效應。根據第一印象來評價一個人往往失之偏頗,被某些表面現象蒙蔽。其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對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的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點卻很容易被忽視。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懸河、對答如流者往往給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在考察考核選拔人才時,既要聽其言、觀其貌,還要察其行、考其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