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還本身

惡還本身

《惡還本身》出自《佛說四十二章經》,這是本經的第七章,前面的一章,是說要是壞人向我們發 恨心,並且來擾亂我們的話,我們應該以最大的忍辱力去降伏他,這一章正好是上一章“彼來惡者,而自惡之”的事實證明。這一章佛是以譬喻來勸導我們不要造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惡還本身
  • 作品出處:佛說四十二章經
  • 文學體裁:散文
  • 翻譯:攝摩騰、竺法蘭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現代譯文,譯者簡介,

作品原文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1)。佛默不對(2);罵止(3),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4)對曰:“歸矣!”(5)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6)猶回響聲,影之隨形(7),終無免離。慎勿為惡(8)!

注釋譯文

(1)“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釋迦牟尼佛對弟子說:有人聽說我遵守正道,力行大仁大慈,因此放不下,生起嫉妒心,故意來誹謗我,要當面侮辱我,刻毒地惡罵我。
(2)“佛默不對”,佛就靜靜地默不作聲,也不去理睬他,任由他罵。你們想想,你又沒有過錯,反而受了一個跟你毫不相干的人,這么祖宗十八代,什麼粗言惡語都罵了,你會有什麼反應?只有同他打架,要不然,也得同他呵斥幾句,才能夠消除心頭的氣。但是,釋迦牟尼佛是有智慧、有修養的,只是說:不要理睬他,讓他去罵吧!罵夠了,罵得辛苦了,他自己會停下來的。
(3)“罵止”,這個人罵夠,停止了。
(4)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子,是文言,就是白話的“你”。我現在問你:“當你拿著一份禮物去送給人家,要是人家不領你的情,不肯接納,這份禮物是不是仍然給你自己帶回去呢?”
(5)“對曰:歸矣!”。對方回答說,“是的,我當然帶回去!”
(6)“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佛又告訴他道:“你現在這樣惡罵我,罵得這么辛苦,但我也是不接受,就好比你送禮物給我,我不肯接受,那末,你還是要把罵人的罪過帶回去的。”
(7)“猶回響聲,影之隨形”。好象我現在這樣敲一下,馬上就有一個聲音響起;又好象我們到深山裡面大叫一聲,立刻有迴響,這是猶回響聲。影之隨形是什麼意思呢?當我們在太陽或者燈光照射的地方,看看我們的影子,一定不離我們的形體,永遠跟隨著我們的。
(8)“慎勿為惡”。釋迦牟尼佛就勸他,不要這么無故地罵人,誹謗人。對佛對三寶的誹謗,罪過太大了!所以要小心,不可造罪惡,不然,一旦惡貫滿盈,最後一定會自食其果的。 

現代譯文

佛說:“有人聽說佛道,是持守大仁慈的。人以惡相對,佛門以善相應,所以故意前來罵佛。佛默然不答;罵聲停止後,佛問:‘若你以禮待人,人卻置之不理,那你算有禮貌嗎?’ 那人回答道:‘算啊。’ 佛說:‘你今日罵我,我置之不理。那你帶來的禍,歸在你自己身上。猶如回聲,應聲音而有;影子,隨身形而有,終是不能消失、分離。謹慎啊,不要犯惡。”

譯者簡介

攝摩騰(?年—公元73年)、竺法蘭(生卒年不詳),皆為中天竺(古印度)人,東漢明帝時受邀來到中國,在都城洛陽長期居住,翻譯佛經,同被尊為中國佛教鼻祖,皆卒葬洛陽。
攝摩騰,亦稱迦葉摩騰,能解大小乘經,以宣揚佛理為己任,經常四處游化。一次,他到天竺國的附庸小國講《金光明經》,正遇敵國入侵。攝摩騰捨生忘死,親自出面調解,終使雙方和好,他因此顯名。
東漢永平初的一天,漢明帝夜夢金人飛空而至,次日召集群臣詢問,知為西方之佛。於是,明帝派郎中蔡愔(yīn)、博士秦景等12人出使天竺國,去尋訪佛法。蔡愔等人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至中亞一帶)巧遇攝摩騰,就邀請他到中國。
公元67年(永平十年),他們一行以白馬馱經,來到洛陽。明帝隆重接待,先將其安置於鴻臚寺,後又專門在洛陽城西雍門外建白馬寺。此為中國國家設立僧寺之始。攝摩騰遂成為中國第一位沙門,白馬寺也成為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
攝摩騰為了弘揚佛法,首先開始翻譯佛經。他翻譯著名的《四十二章經》,成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法。《高僧傳》將他排列首位。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攝摩騰圓寂於白馬寺,葬在寺內。墓前拱形券頂的石碑上刻有“聖旨”、“敕賜”、“漢啟道圓寂通摩騰大師墓”字樣。
竺法蘭本為天竺學者之師,自言能誦經論數萬章。他也是蔡愔一行在天竺國遇到的,受邀請後,卻被佛徒挽留,後也輾轉來到洛陽,與攝摩騰同住白馬寺。
竺法蘭博聞強記,在洛不久即學會說漢語,很快就投入譯經工作之中,先後譯出《十地段結經》、《佛本生經》、《法海藏經》、《佛本行經》等。後竺法蘭卒,葬於白馬寺西院,與攝摩騰墓東西相對,形制完全相同。其碑文為“漢開教總持竺法大師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