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組織細胞病

惡性組織細胞病

惡性組織細胞病是一種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組織細胞異常增生的全身性惡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發熱,消瘦,全血細胞減少,、脾、淋巴結腫大。多見於青年人,起病急,預後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
  • 外文名:malignant histiocytosis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惡性組織細胞病粒細胞缺乏症期並發侵襲性煙麴黴菌感染。侵襲性真菌感染系指真菌侵入人體,在組織、器官或血液中生長、繁殖,並導致炎症反應及組織損傷的疾病。
深部組織真菌感染確診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在通常無菌而臨床表現或放射學檢查支持存在感染的部位,在無菌術下取得的標本,其培養結果呈陽性。左肺斑片狀磨玻璃樣影、胸膜增厚,這往往是真菌感染的早期表現;肺泡灌洗液沉澱物真菌培養,煙麴黴陽性,以上情況符合深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
由於真菌感染症狀的非特異性和臨床表現的多樣性,病情進展迅速,對治療反應緩慢等特點,導致病死率高。因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治癒率、減少病死率顯得十分重要。煙麴黴細胞壁成分半乳糖甘露乳糖是麴黴菌主要抗原,在患者體液中檢測到該抗原可作為早期診斷煙麴黴病的一種方法。臨床上懷疑深部真菌感染在真菌培養結果出來之前,實驗室應做真菌血清免疫學(G/GM)檢查,儘快為臨床提供早期診斷指標。

鑑別診斷

隨著免疫組化、細胞遺傳學、基因分子遺傳學研究的不斷進展,對過去誤認為是惡組的一些疾病實際上可能與噬血細胞綜合徵(HPS)相混淆,惡組和HPS之間胞形態、組織學的差異並不存在明顯界限,而有關HPS的分子和細胞遺學、免疫組織化學報導又較少,現如今臨床上對兩者的鑑別診斷仍有一定的難度。一般認為HPS較惡組常見,較多的惡組被誤診為HPS,對過去誤認為是惡組的一些疾病可以區分如下:
1.噬血細胞綜合徵(HPS)。一般認為HPS較惡組常見較多的惡組被誤診為HPS。HPS可分為原發性或繼發性兩類,原發性是家族遺傳性的,繼發性為感染、新生物、免疫介導性疾病、免疫缺陷狀態等潛在疾病導致。HPS診斷標準為:
(1)發熱超過l周,高峰≥38.5℃;
(2)肝脾腫大伴有全血細胞減少(累及≥2個細胞系,骨髓增生減低或增生異常);
(3)肝功能異常(血LDH≥l000U/L)及凝血功能異常(血纖維蛋白原≤l5g/L);
(4)噬血細胞占塗片有核細胞≥0.02,或(和)累及骨髓、淋巴結、肝脾和中樞經系統等組織的表現。
惡組不同於HPS之處為:前者細胞學上組織細胞不成熟,噬血細胞較少,較少累及骨髓,器官浸潤更瀰漫,淋巴結結構較大區域的消失,缺少淋巴細胞消減。骨髓或脾或淋巴結可見成熟和不成熟的大顆粒淋巴細胞數量增加。但是惡組和HPS之間細胞形態、組織學的差異並不存在明顯的界限,而有關HPS的分子和細胞遺傳學、免疫組織化學報導又較少,現如今臨床上對兩者的鑑別診斷仍有一定的難度。
2.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根據淋巴細胞的標記分類,該病的惡性細胞大多數是T細胞標記,少數是B細胞標記,還有一些是非T細胞非B細胞標記的稱之為裸細胞。很少一部分是T細胞和B細胞雙標記的。所有ALCL惡性細胞一般都表達CD30
3.惡組樣B細胞淋巴瘤。惡組樣B細胞淋巴瘤是大B細胞的惡性克隆性增生,以發熱,肝脾腫大,吞噬血細胞現象為特徵並伴有一些實驗室檢查的異常,但無淋巴結腫大、皮膚損害以及中樞神經系統侵犯。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病例是在亞洲報導的,這種現象是否存在流行病學意義尚待深入研究。
4.組織細胞型淋巴瘤(THL)。近年來證實THL是一種確實存在但十分罕見的淋巴瘤。THL的診斷標準為:(1)瘤細胞形態學上符合組織細胞特點;(2)具有惡性特徵,能與反應性組織細胞鑑別;(3)至少表達一種或一種以上組織細胞相關抗原或(和)酶;(4)不表達T、B和其他細胞系特異性抗原。惡組與THL的區別主要在於組織發生學上兩者來源於不同類型或不同分化階段的組織細胞,惡組可能來源於單核細胞或循環中的組織細胞,表達單核細胞的標誌如CD14,THL可能來源於定位於組織器官中的組織細胞,較少表達這些抗原。惡組屬高度惡性,表現為系統性廣泛組織器官浸潤,常有高熱、淋巴結腫大、進行性全血細胞減少和全身衰竭,肝脾幾乎均受累,對化療反應差,常於6個月內死亡。HTL臨床進展平和,肝脾受累少見,無進行性全身衰竭和全血細胞減少,對治療敏感,預後良好。

檢查

惡性組織細胞病的細胞形態學及病理學檢查塗片鏡下可見:(1)惡性組織細胞胞質嗜鹼性,有空泡,核大而不規則,中至高密度,偶有雙核,核膜較厚;(2)細胞核呈有絲分裂現象,往往是多極的,憑藉這點可以區分組織細胞是否為反應性增生;(3)組織細胞吞噬紅細胞,但是單憑這點確認惡組是不正確的,因為許多非組織細胞也表現出吞噬紅細胞現象,有學者認為組織細胞吞噬紅細胞現象是組織細胞反應性改變,它們不是惡性組織細胞所特有的;(4)惡性細胞在淋巴結內的浸潤是在竇內分布的。一些病例纖維蛋白原,鐵蛋白,乳酸脫氫酶(LDH),腫瘤壞死因子(TNF)升高,溶菌酶,α-l抗糜蛋白酶,抗胰蛋白酶陽性也有助於診斷,但是這些結果均缺乏靈敏性和特異性。Ishii等報告血清TNF的高低與病情的輕重和預後有關,TNF超過50ng/L的病例病情常更嚴重,預後極差,故認為血清TNF的測定有助於病情的監測。凝血狀態和血清乳酸脫氫酶、鐵蛋白和白細胞介素1等的血清濃度與預後均無關。

治療原則

早年,MH被視為是一種絕症。但是近年療效有明顯高,Sonneveld等報告用CHOP(環磷醯胺、阿黴素、長春新鹼、潑尼松)或MOPP(氮芥、長春新鹼、甲基苄肼、潑尼松)方案治療7例MH,如不緩解則改用其他無交叉耐藥的化療藥物,有效率為57%,中位有效時間最長達38個月,3例無病生存時間分別為30,82,85個月以上。筆者曾用米托蒽醌加環磷醯胺、環己亞硝脲、長春新鹼和潑尼松聯合化療治療MH數例(未證實惡性組織細胞是起源於組織細胞還是淋巴細胞),大多數患者均能獲得完全緩解,有2例已無病生存分別達10年和10年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