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江蘇省無錫市山峰)

惠山(江蘇省無錫市山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惠山坐落於江蘇無錫西郊,屬於浙江天目山由東向西綿延的支脈,最高峰為三茅峰,海拔328.98米,周圍約20平方公里。

惠山,南朝稱歷山,相傳舜帝曾躬耕於此山。山有九隴,俗謂九龍山。惠山九峰中最著名的有三個山峰,即頭茅峰、二茅峰、三茅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惠山
  • 地理位置:江蘇無錫市西郊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惠山寺 錫惠公園 天下第二泉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江蘇省無錫市
  • 建議遊玩時長:1-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可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交通信息,主要景點,歷史源淵,惠山特產,

交通信息

高鐵
無錫站北廣場坐207路 吟苑公園站下
公交
無錫火車站南廣場坐10路 2路 83路 87路到吟苑公園站/龍光路古華山路站下
83路可以坐到惠山站下

主要景點

惠山寺
惠山寺,位於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橫街交接處),始建於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它的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立的“歷山草堂”。當時他歸隱在歷山(惠山),與南朝的南平王劉爍以詩章酬和,齊江淹亦有繼作,後人把他們的詩作列於壁間。
惠山惠山
劉宋景平元年(423年),把歷山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
元徽(474年——476年)間,沙門僧顯,從京師(今南京)入吳地,在“華山精舍”休息過,這是最早而有名望的高僧。
梁朝大同三年(537年),把華山精舍改為“慧山寺”。寺僧陳大德建大同殿,又名“法雲禪院”。
唐朝會昌(841年——846年)間,寺毀,唐朝大中(847年——859年)期間重建。
北宋至道(995年——997年)間,賜額“普利院”。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賜給名相李綱作“功德院”。
宋紹興元年(1131年),把該院賜給信安郡王孟忠厚,祀昭慈聖憲孟太后,改額“旌忠薦福寺”,賜銅印一顆,上鐫“旌忠薦福功德禪院之印”,元朝末年被毀,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僧普真重修。
永樂五年(1407年)僧懷祖又修建。
正統十年(1445年)被火燒毀。巡撫周忱,知縣項伾重建。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有個唐裕的,挾妓遊春,競放火炮,炮火飛上殿脊,殿被焚毀,次年吳申錫捐千金重建,他的兒子澄時又造了禪堂和不二法門。
康熙於二十三年(1684年)南巡時,至惠山寺,在漪瀾堂品泉。第二年,無錫人周宏詞力加修治,題額為“聖敬式臨”。
後來,乾隆六次到惠山,在秦園和竹爐山房休息,寫了不少詩詞,題了不少匾聯,還特地為“惠山寺”題額。清朝鹹豐至同治年間,李鴻章的淮湘軍曾與太平軍在江南一帶激戰,惠山的寺院毀於戰火,僅存寺門匾額。後來,李鴻章在惠山寺的廢墟上建立了“昭忠祠”,辛亥革命後改為“忠烈祠”。
由於惠山寺坐落在名勝之地,聲譽早已隨著天下第二泉的美名而滿天下。它早在唐宋之時,就香火不絕,盛極一時。寺院範圍包括整個愚公谷和寄暢園,僧舍就有一千零四十八間之多。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以至帝王將相,在經過京杭大運河時,都要在惠山寺逗留。
解放後,市人民政府對惠山寺進行了全面整修,1954年重新設計改建了“古華山門”和二山門,非常壯嚴古樸。現在惠山寺還保留著古蹟和建築物有古華山門、唐宋石經幢、金剛殿、香花橋和日月池、金蓮橋和金蓮池、御碑亭、聽松石床、古銀杏樹、大同殿、竹爐山房和雲起樓等。
錫惠公園
錫惠公園在無錫市北塘區,緊鄰惠山古鎮,以錫山、惠山命名。包括錫山的全部和惠山東麓及連線兩山的映山湖(1958年開鑿)。錫惠公園把兩山合成一園,內容豐富多彩,展現了南朝以來各個朝代的歷史文化古蹟,流傳著許多生動的人文傳說。
寄暢園和二泉映月集中在錫惠公園裡,既遙相呼應,又各展異秀,整體抬升了錫惠公園的文化韻味。寄暢園的園景布局以山池為中心,巧借惠山東麓山勢,構曲澗清流潺潺有聲,引“二泉”清碧映月,與假山相映成趣。園內的大樹參天,竹影婆娑,蒼涼廓落,古樸清幽。在江南諸多園林里脫穎而出。
天下第二泉
惠山,以其名泉佳水著稱於天下。最負盛名的是“天下第二泉”。此泉共有三處泉池,入門處是泉的下池,開鑿於宋代池壁有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楊理雕刻的龍頭。泉水從上面暗穴流下,由龍口吐入地下。上面是漪瀾堂,建於宋代。堂前有南海觀音石,是清乾隆年間,從明朝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中移來的,堂後就是聞名遐邇的“二泉亭”。亭內和亭前有兩個泉池,相傳為唐大曆末年(779),由無錫縣令敬澄派人開鑿的,分上池與中池。上池八角形水質最佳;中池呈不規則方形,是從若冰洞浸出,據傳,此洞隙與石泉是唐代僧人若冰尋水時發現的,故又稱其為“冰泉”。
在二泉亭和漪瀾堂的影壁上,分嵌著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和清代書法家王澍題寫的“天下第二泉”各五個大字石刻。
這清碧甘冽的惠山寺泉水,從它開鑿之初,就同茶人品泉鑒水緊密聯繫在起了。在惠山寺二泉池開鑿之前或開鑿期間,唐代茶人陸羽正在太湖之濱的長城(今浙江長興縣)顧渚山,義興(今江蘇宜興市)唐貢山等地茶區進行訪茶品泉活動,並多次赴無錫,對惠山進過考察,曾著有《惠山寺記》。
《二泉映月》:祝世匡曾在無錫報發表過《樂曲定名經過》一文,他在文中寫道:“錄音後,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麼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說:‘光《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粵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當即點頭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歷史源淵

惠山,邑中名勝,自古名人騷客多所趨集。略檢元人王仁甫纂《無錫縣誌》,及明成化年間邵寶手定《惠山記》,於惠山之題詠可謂洋洋大觀矣,其中不乏顧況、李紳、陸羽、倪瓚、沈周等名動一時的人物。若去游錫惠名勝景區時稍加留意,歷代碑刻即是見證。
到了明萬曆年間,“公安三袁”的橫空出世,直比宋代“三蘇”,其勢亦如錢江之潮,蕩滌了當時“摹擬塗澤”的沉疴文風,令世人耳目為之一新。三袁之中,又以袁中郎宏道影響為最大,成就亦最高,他的“真心說”與李贄所倡“童心說”一脈相承。
自然,若有機緣,“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中郎斷不會對惠山視若無睹的,惠山集萬千寵愛,亦不能單單遺了中郎。萬曆二十二年十月,中郎赴京候吏部選。十二月,出任吳縣縣令。當時是怎樣的一個世道呢?《明史·本紀第二十》是這樣記述的:“各省災傷,山東、河南、徐、淮尤甚;盜賊四起,朝廷詔令不行。”雖然,他在翌年三月上任後的不滿兩年間,“聽斷敏決,公庭鮮事”,但中郎對於那個“豪傑不樂為用”的時代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況且與生俱來的書生意氣,率性不群,注定了他不可能長久地戮力仕途,江湖山澤方是他安放心靈的居所。所以,中郎赴任後不久即感嘆“甚煩苦,殊不如田舍翁飲酒下棋之樂也”,亦確非矯情之辭。
萬曆二十五年,中郎在兩次“乞歸”後,終於辭去吳縣縣令,這一年他三十歲。中郎辭官後曾寄居無錫友人家,《游惠山記》當是他第一次游惠山後有感而發的山水小品佳構。其時“天氣稍暖”,應是初春光景,每日杜門養病的中郎“舉身如坐熱爐”,讀書亦厭,聽鄰人朱叟說書亦厭,“性本愛丘山”,終於是耐不住山水的召喚,呼小舟攜兒俱行。“茶鐺為熱,已至山下”,想來友人寓所離惠山頗近,且有河道相通。實在描摹惠山景物雖止淡淡兩句——“山中僧房極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聲閣遠眺尤佳,眼目之昏聵,心脾之困結,一時遣盡,流連閣中,信宿始去”,但中郎與惠山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讓他連宿了兩夜,可見中郎對之是如何的一見傾心。這般的傾心方能生出這般的感嘆:“始知真愈病者,無逾山水。”
中郎關於惠山的記游還有一篇,多述惠山泉烹茶事。自唐陸羽評定惠山泉為天下第二後,歷來文人雅士僧侶貴胄多以此泉點茶為樂事。中郎多次蒞惠山,必然得其真趣,以致“時瓶壇盞未能斯須去身”。他的朋友曾問他辭官後有什麼打算,中郎說:“願得惠山為湯沐,余輩披緇衣老焉。”二泉旁是應該將中郎這篇刻碑的。
自從陸羽品為“天下第二泉”之後,已時越千載,盛名不衰。古往今來,這一泓清泉,受到多少帝王將相、騷客文人的青睞,無不以一品二泉之水為快。唐代張又新亦曾步陸羽之後塵前來惠山品評二泉之水。在此前唐代品泉家劉伯芻,亦曾將惠山泉評為“天下第二泉”。唐武
宗會昌(814--846)年間,宰相李德裕住在京城長安,喜飲二泉水竟然責令地方官吏派人用驛遞方法,把三千里外的無錫泉水運去享用。唐代詩人皮日休有詩諷喻道: 丞相常思煮茗時,郡侯催發只嫌遲;
“天下第二泉”“天下第二泉”
吳關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
宋徽宗時,亦將二泉列為貢品,按時按量送往東京汴梁。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登臨惠山,品嘗過二泉水。
至於歷代的文人雅士,為二泉賦詩作歌者,則更是無計其數。如時為無錫尉的唐代詩人皇甫冉在《無錫惠山寺流泉歌》云:“寺有兮泉在山,鏘金鳴玉兮長潺潺,作潭鏡兮澄寺內,泛岩花兮到人間……我來結綬末經秋,已厭微官忘舊遊,且復遲回猶末去,此心只為靈泉留。”而在口詠茶品泉的詩章中,當首推北宋文學家蘇軾了,他在任杭州通判時,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十一月至七年(1074)五月之間,來無錫曾作《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詩中“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之浪漫詩句,卻獨具品泉妙韻,詩人似乎比喻自己已羽化成仙,身攜皓月,從天外飛來,與惠山錢道人共品這連浩瀚蒼穹也已聞名的人間第二泉。這真可謂是詠茶品泉辭章中之千古絕唱了。所以為歷代茶人墨客稱道不已,曾被改寫成一些名勝之地茶亭楹聯以招遊客,品茗賞聯,平添無限雅興。

惠山特產

1、惠山泥人,可以溯源到南北朝時期,流傳了千餘年,明代進入鼎盛階段,明末清初出現了專業作坊,當時崑曲流行,以戲曲人物為題材的戲文泥人大行其道。
無錫泥人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民間藝術,已有400多年歷史,因起源於惠山山麓,故名“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系用惠山地區一米以下的土為材料,經多道工序製作而成,其作品造型質樸、簡練,有的手捧壽桃、元寶,有的身掛金鎖片等,色彩對比強烈,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江雨風情。無錫泥人不僅為國內人民喜愛,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
中國江蘇無錫惠山生產泥人歷史悠久,久負盛名,以其簡潔的造型、鮮艷的色調以及形神兼備而廣受歡迎。上世紀30年代,石膏製作技法的融入,使惠山泥人增加了石膏工藝泥人的新品種,這門藝術逐漸形成富有江南味的“惠山型”風格。解放後,惠山泥人的生產規模得到擴大,新產品和新工藝不斷湧現,惠山泥塑藝術得以長足發展。50年代起,“無錫惠山泥人廠”、“惠山泥人研究所”、“惠山泥人博物館”相繼建立。惠山泥人取材於惠山特有的一種質地細膩純淨、可塑性強的黑土。“捏胚”、“彩繪”、“開相”是其主要製作工藝,成品有“手捏戲文”和“印模泥玩具”兩大類。泥人做工考究,造型優美,色彩艷麗,人物性格、表情栩栩如生,鄉土氣息濃郁。 惠山泥人暢銷全國,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多位著名惠山藝人還應邀到美日等國進行表演交流,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大阿福》 . 《大阿福》係數產品,多次獲得民間藝術博覽獎,被譽為最富有東方色彩的民間工藝美術品,深受國內外人民的喜愛。 1959年,我國傑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郭沫若先生在參觀無錫惠山泥人生產時曾欣然作詩一首,高度評價了這一傳統手工藝品.
惠山惠山
2、惠山特產茶葉,潤喜金茶產地位於惠山,由於惠山特殊地理位置的土壤、光照時間、雨水充足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潤喜金茶的特殊功效。
3、惠山油酥,惠山油酥有個別致而有趣 的名稱:“金剛肚臍”。 選用上等白麵粉加豆油拌和再釀進椒鹽餡心,撒上芝麻製成, 特點是素、香、肥、酥、甜感適中。“臘燒片”則用飴糖、上等白麵粉拌勻,做成一圈圈、一片片,再烘焙而成。
4、惠山特產梅花糕。它選用上等麵粉、酵粉和水拌成漿狀,注入烤熱的梅花模具,放入豆沙、鮮肉、菜豬油、玫瑰等各種餡心,再註上麵漿,撒上白糖、紅綠瓜絲,用灼熱的鐵板蓋在糕模上烤熟即成。此糕呈金黃色,形如梅花,鬆軟可口,老少皆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