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因法師

惟因法師,字知果,俗姓黎,名志成。一九一四年二月五日出生於廣東省番禺縣沙灣鎮一貧苦家庭,小時候聰敏過人,因家境清寒而輟學,後勤奮自學,學識為左鄰右舍所稱道。師為人至孝,為孝養雙親,他曾相繼從事教育、稅務職業。

基本介紹

  • 本名:惟因法師
  • 別稱:俗姓黎,名志成
  • 字號:字知果
  • 出生時間:一九一四年二月五日
惟因法師(公元1914~1990年),近況,百年育人,

惟因法師(公元1914~1990年)

二十六歲時,父母先後過世,師悲痛欲絕,深感人生無常,遂有出塵之念。不久,他遠赴廣東南華寺,依靈妙法師披剃出家。次年,於虛雲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後,入住禪堂真參實修,後得虛雲老和尚賞識,被選為隨身侍者。師曾隨侍虛雲老和尚於一九四二年遠赴重慶,啟建「護國息災法會」。其時,虛公每有開示法語,師隨即以筆記錄。此後這些法語被編入《虛雲老和尚法匯》行世。自重慶回到南華禪寺後,師受請出任南華寺知客一職。
一九四四年,日寇入侵廣東,韶關淪陷,寺僧紛紛離散。在此危難之際,師從容不迫,一身兼知客、監院兩職,忠心護持南華禪寺。爾後,在舉步維艱的困頓條件下苦心經營,任勞任怨。一九四九年秋,許多僧人遠赴國外弘法,師亦隨眾而行,行至馬壩時,師念及六祖道場——南華祖庭的興衰,深知責任重大,遂返回祖庭,堅守南華。
師為護持南華,兢兢業業,農禪並舉,糧道雙豐,深得僧眾稱嘆。一九五三年,南華寺傳戒,師當羯磨和尚,後往江西雲居山拜見虛雲老和尚,虛老器重,賜以曹洞宗第五十世傳人。一九五六年師被選送到中國佛學院深造。讀書期間,師精研教理,學修並重,為日後弘法打下了堅實基礎。畢業回寺後,師負責種菜之職,忠於職守,辛勤勞作,雖腰傷背痛,胃病嚴重,卻從不叫苦埋怨。他獨力支撐,供應二十多寺僧菜蔬,四季不斷。
一九八二年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復十方叢林選賢制度。師被推舉為南華禪寺方丈。在廣東省佛代會上又當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面對宗教政策恢復之初人才匱乏的局面,惟因法師決定開辦僧伽培訓班,培養僧才。僧伽培訓班開辦後不久,吸引了大批各地慕名前來求學的僧人。惟因法師為提高學僧的佛學水平,不顧年老多病和寺務繁雜親自為學僧講授《六祖壇經》、《金剛經》等禪宗課程。同時,還聘請社會學校老師來寺為學僧講授《古代漢語》等課程。同時,每年還向蘇州靈岩山、南京棲霞山、廈門南普陀等佛學院輸送學僧,還有部分培訓班學僧考取中國佛學院深造。在培養人才的同時,惟因法師又十分重視任用人才,他認真選拔既有道心又有一定佛教學識的人,擔任執事之職。為弘傳戒法,使法燈永傳,南華禪寺於一九八四年、一九八八年、一九八九年分別傳授三壇大戒,接收十方戒子求戒。每年各季禪七,和尚為利後學,主講開示,使十方禪子得益匪淺。
南華寺歷經「文革」,寺宇破敗不堪,惟因法師發願重建殿宇,中興古剎。修建殿宇需要大量資金,寺院恢復之初,一窮二白。為了籌措修建資金,惟因法師多方奔走呼籲,最終籌得了所需資金。一九八○年,香港意昭法師和锺燕萍女士發願捐鉅資重修六祖殿,由於因緣具足,工程順利施工,經過精心維修,六祖殿又重現了莊嚴的雄姿。惟因法師經過多方奔走操持,先後完成禪堂、海會塔、無盡庵等的重修工作,後又重建了禪堂、方丈室及伏虎亭、中山亭等殿堂及名勝,使南華禪寺再現了盛世時的風采。為紀念虛雲老和尚中興南華寺十年功績,惟因法師又親赴江西雲居山迎請虛雲老和尚舍利子三顆,供奉於寺側虛雲老和尚舍利塔內,以方便信眾瞻仰,廣種福田。為美化寺院環境,惟因法師又率眾植樹種花,經過僧眾的栽培,南華禪寺到處鮮花盛開,芳香撲鼻,為僧人營造了一個優雅的清修之境。

近況

惟因法師任住持近十年,雖疾病纏身,但他不論大小事必躬親,以防背離因果。惟因法師性嫻靜少言,不論貧富均等相待,淡泊名利,生活節儉。雖身在病中,十年間惟以稀粥養身。海外信徒所贈醫藥補品,多分送寺中老、病僧人。惟因法師從不蓄積財物,所得單資全部用於培訓班僧人及附近貧困村民。施無望報,不作人我想。
惟因法師舍新建方丈室不住,常作水陸內壇及誦戒之用。自己蟄居於破舊樓屋之中,雖嚴冬酷璁,亦不改其樂。修持勞作之餘,惟因法師常以詩文遣興。惟因法師曾有詩稿一卷,不幸「文革」中被燒毀。和尚還於《法音》雜?上發表《修行漫談》、《福慧雙修》、《自性自度》、《解行相應》等多篇以開啟初學。又輯《南華小?》以向世人介紹南華寺的歷史變遷。同時,又有《禪七開示》、《惟因和尚法語》等印行於世,海外各佛教雜?亦有轉載及翻印,廣為流通。惟因法師的詩文作品及開示法語已被結集為《惟因和尚文集》行世。

百年育人

惟因法師十年之間,為培養僧才,重興南華,奔走操勞,使古剎面貌為之改觀,正當百廢俱興之際,終因積勞成疾,於一九九○年五月七日安祥示寂。圓寂前,惟因法師自知世緣將盡,案紙筆略書遺囑數行,安排常住諸事,夜九時,作吉祥臥西逝。世壽七十七歲。荼毗後,得赤色和銀色舍利多顆。
惟因法師青年入道,數十年如一日,學修並重,福慧雙修,不僅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而且傾全力培育僧才,重興古剎,以續佛慧命。他生活簡樸,淡泊名利,深受四眾弟子的愛戴。他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無私地奉獻給了南華禪寺的振興和佛教事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