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的人(有吉佐和子著小說)

恍惚的人(有吉佐和子著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恍惚的人》是2015年11月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有吉佐和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恍惚的人
  •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5-11
  • 頁數:264頁
  • 原作名:恍惚の人
  • 譯者李煒 
  • 定價:39.50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44278751 
內容概要,內容簡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內容概要

昭子一家住在東京杉並區,她在法律事務所作打字員。丈夫立花信利也是個靠工資過活的人。兒子阿敏還在讀高校二年級。在院庭的另一所房子裡住著公公茂造和婆母。昭子是家庭主婦,既忙著上班,又得忙家務。每到星期六下午她便從商店抱回來一大堆冷凍食品,從下午起一直到深夜,她要為下一星期全家的生活作準備,洗衣機和冰櫃成了她的最好的幫手。
一個下雪的午後,婆母突然死去。公公茂造當時已84歲。他自從在一個地方的信用銀行退休,便搬來了東京,二十年來一直靠信利和昭子給他的生活費維持生活。茂造這人沒有任何興趣和愛好,也沒有朋友,就是和孫子也說不上幾句話,只會整天板著面孔挑剔老妻的不是處,對兒媳昭子也是同樣,一貫刻薄,自從信利記享時起,父親茂造就總對母親和兒子說,自己胃腸消化不好。他不斷地去找牙科醫生鑲牙,最後換了滿口的假牙。如今,茂造患了老年痴呆症,不知是老妻死亡的刺激,還是從前的什麼原因。症狀很重,連他的兒子信利、女兒京子都不認識了,但還認識昭子,因為是昭子一直照顧他的生活。茂造時而闖出家門,到大街上疾步奔走,他自己不知道現在哪裡,也不知自己要去什麼地方。每當這時,昭子或是阿敏便得追了去,有時叫一輛計程車把他拉回家來。茂造反對抽水馬桶,昭子每夜還得起床兩次,照顧茂造去庭院裡小便。茂造即使一個人吃了十個人的飯,而且剛剛吃完,也要大喊:“餓死我了,還不拿飯來。”並且委屈和痛苦得老淚縱橫。醫生診斷後,卻說老人身體非常健康。
恍惚的人恍惚的人
鄰居門谷家的老太婆趁昭子上班的時候,把茂造領去了敬老會館。但是茂造的老年痴呆症過於嚴重,那裡的人們都厭惡他。昭子得知便把茂造接回到家裡去。幸虧地區的老人福利機關,對此事很關心,派了一應女主事來,並帶來了東京都民生局印製的《養老院指南》,那小冊子中說,養老院共分四種:低收入家庭老人養老院、特別護理養老院、低收費養老院、收費養老院。女主事說,老年痴呆症就是精神病,看你們住哪種養老院?可是信利不願把茂造送進任何種養老院。這樣,昭子只好請假在家裡護理老人。茂造整天倦伏在室內的一角,兩眼宜勾勾地望著天花板,在那裡尋找他的人生出路。一天,昭子在出去接電話的時候,茂造在澡盆里溺了水。昭子忙著進行人工吸呼,然後去找醫生。醫生說,老人患了肺炎,過不去三天了,昭子便日夜地拚命護理。但是,茂造的心臟功能很強,三天過去,奇蹟出現了。以前,昭子上班又忙家務,再加上照顧茂造,累得她半死,因此也曾希望茂造早一天死。但是這次昭子下了決心:“今後,我要讓他活下去。誰也不行,只有我能辦到。”過了一段日子,茂造的病更嚴重了,發展成為人格欠缺型,把大便塗了一被,而且跑出了家門。昭子尋找了好久,終於在警察派出所里把他找到。接回家來後,醫生進行了檢查,說老人情況不好,還是送去住院為妥。可是,就在去住院的前夜,茂造死在了家裡,身邊只有昭子等三人,昭子發現無一人為茂造的死落淚。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有老去那一天,愛“恍惚的人”,就是愛我們自己。
-------------------------------------------------------------------------------
八十多歲的茂造患了阿爾茨海默症,一夕間成了恍惚的人。兒子信利和孫子敏一個說老人“像殘葉貼在枯樹枝頭不肯落下”,一個說“爸爸媽媽你們可不要活這么大年紀”,但兒媳昭子卻發現老人依然會被路邊的花朵吸引。
昭子決定負起照顧公公的責任,盡一切努力讓老人活下去。從此她一邊上班,一邊看護公公。孫子也用零花錢給爺爺買撥浪鼓。聽到撥浪鼓的聲音,老人終於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當生活的重擔壓得一家人快要緩不過氣的時候,老人忽然去世了。敏說:“媽媽,如果能讓爺爺再多活些日子就好了。”昭子熱淚盈眶……

作品賞析

有吉佐和子為寫這部長篇小說準備工作長達六年之久。《恍惚的人》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怎樣對待老人、婦女參加工作、日本的家庭制度、老人自身怎樣對待自己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首先,作者通過昭子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表現了小說的“只要活著,人生就有價值”這一主題。老人活在世上是否存在價值,人們的認識是不盡一致的。立花信利說:“一片枯葉咬著禿枝不肯落下,熟透的柿子掛在高技讓人伸手摘不到,又不願自己腐爛,真是出盡了醜態。”但是昭子卻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她去老人會館把茂造接回來,回家路上,她注意了老人的目光,茂造的視線停留在泰山樹盛開的花朵上。昭子心情很激動,她想:“泰山樹的花太美了。那肥大的花瓣掛著雨露。茂造在花前停住了腳步,說明他並未喪失美和醜的感覺。”護理這樣一個人,對昭子來說儘管困難重重,但她終於還是下了決心,“我要讓他後下去。”昭子的決心,來源於“只要活著,人生就有價值”的哲理
《恍惚的人》的主題感染了當時整個經濟高速發展中的日本社會,小說發行突破百萬冊大關,在日本是空前的。這部小說有著廣泛的讀者,已不分年齡和男女,許多人都用小說中的人物來對照自己,特別是引起了中、老年人的特殊關心,“恍惚的人”一詞成了社會上一時的流行語。同時促進了日本政府對老年人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老人問題、人老後的問題是人人關心的問題,因為青年人也要走進人生的老年階段,因此這是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小說通過立花信利這一藝術形象,批判了日本的家庭制度。所謂家庭制度,一般是以夫妻為中心,由近親血緣者構成家庭,按社會習慣、道德和法律,來維持家庭的秩序,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家庭制度,不是以夫妻為中心,而是以父子為中心,即以男子為人選的一長制。戰後雖經民主改革,但這種家庭制度的殘餘依然存在,這主要表現在日本人的心態上。儘管戰後婦女已走出家庭參加了社會工作,但在家庭中仍受丈夫大男子主義之害。立花信利便是這樣一個害人者。昭子在工作、家務、病人幾副重擔的壓力下已經是疲於奔命,而丈夫只輕巧地說了聲“對不起,總讓你受累”。而他自己在照顧他的生身父親茂造這件事上,絕不伸出一根指頭,但他卻有權決定:茂造不送養老院。作家在阿敏的身上,寄予了深切的希望,滿懷熱情地塑造了這一少年形象。阿敏用父母給他的零用錢,為茂造買來了嘩啷棒、小鳥、花和八音盒。“茂造拿起嘩嘟棒,搖了搖,聽到那嘩嘟嘩鄲的聲音,頓感吃驚和不解,兩眼盯盯地望著。茂造完全變成了一個乳兒,他終於溫和地笑了。”茂造死後,阿敏喊道:“媽媽,爺爺再活些時候有多好,那怕幾天。”聽了阿敏的話,昭子很感動,後來她發現,自己的熱淚也已流出眼眶。在小說中,阿敏是一個懂得關心別人的可愛的少年形象。

作者簡介

有吉佐和子(1931—1984),日本“戰後派”著名作家。生於和歌山市砂丁父。親在橫澡正金銀行工作。1937年,有吉佐和子隨父親去了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入了當地的日本人國小,1941年歸國,童年時期的國外生活對作家有很大的影響。戰後,1949年考入東京女子大學英文科。1950年父親病故,由於經濟原因,有吉佐和子只好轉入該校的短期大學班。在校期間對日本古典藝術和戲劇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1952年短大畢業後到大藏出版社工作,這時她成了文藝雜誌新思潮》的同人。1956年發表的成名作《地歌》,取材於日本的古典藝術世界,揭示了日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現實世俗的矛盾,流露了對處於占領下的現實社會風氣的不滿。小說獲《文學界》新人獎和芥川文學獎,她也從此登上了文壇。有吉佐和子一生的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以古典藝術題材為中心的抒情作品,如《地歌》、《綾鼓》、《白扇》(1957)、《蚊和蝶》(1958)等。二是歷史題材的小說,如《紀川》、《出雲的阿國》等。三是以社會問題為題材的人道主義作品,如《並非由於膚色》(1963)、《我們不會忘記》、《暗海》、《恍惚的人》、《綜合污染》(1975)等。1984年8月30日突發心臟病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