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方言

思明方言是廈門話的代表,也是閩南方言代表點之一。其形成和發展追溯到中原漢人三批大規模入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思明方言
  • 類型:閩南方言
  • 屬性:廈門話
  • 狀態:日益消失
簡介,歷史沿革 ,

簡介

思明方言是廈門話的代表,也是閩南方言代表點之一。其形成和發展追溯到中原漢人三批大規模入閩。

歷史沿革 

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晉都洛陽。中原人南渡。其中一支集中定居在以泉州為中心的晉江流域,帶來四五世紀的中原漢語河洛話。這是閩南方言的雛形,屬於十五音系統。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陳政、陳元光父子(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帶兵入閩,又從中原調來58姓軍校增援。大部分兵士定居今九龍江流域,帶來隋唐時期中原漢語,發展閩南方言。
五代時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知率領數萬軍眾在福建轉戰8年,終於據有福建全境。這次入閩帶來十世紀中原漢語,並最終形成現在的閩南話。思明區方言也在此時形成。
思明方言經歷長期演化。鄭成功把廈門作為討伐清廷和收復台灣的據點之後,開展海上貿易,廈門成為東南地區對外貿易的中心。鴉片戰爭之後,廈門闢為通商口岸,閩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移到廈門。思明方言在150年前成為閩南話的代表點方言。
思明方言在語音和辭彙方面,存在著不同於現代漢語國語及其他方言的某些重要特徵,保留古代漢語的許多重要特點。直接繼承上古漢語系統,尤其是其聲母系統,沒有參加隋唐以後北方漢語語音的演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思明境內大力推廣漢語國語。思明方言的濁音聲母和入聲字讀音及多數方言語詞的許多重要特徵,正在日益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