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互動作用論

認為心理和身體是兩種本質不同、但又互動影響、互動作用的實體的心身關係理論。又稱心身交感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身互動作用論
  • 意識起源:意識流,無意識
  • 簡介:20世紀傳統心理學上最流行
  • 深遠影響人物:R.笛卡爾
理論心理學,簡介,歷史概述,理論發展,

理論心理學

* 心理:心理活動範疇
* 意識:意識起源,意識流,無意識,心身關係,心身等同論,心物同形論,心身平行論,心身互動作用論,副現象論等。
* 理論流派:經驗論,反映論,還原論,擬人論,反射學,反應學,定勢理論,心理主義,唯心理觀,生物學化,社會學化,黑箱理論,形神論,人貴論,知行論,習與性成等。

簡介

它是20世紀傳統心理學上最流行並最有影響的一種心身二元論。始見於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一種論述。他認為身體是物質實體而心靈則是非物質實體,但二者可相互作用,即心靈狀態的改變產生形體的改變,而形體的改變也可產生心靈的改變。

歷史概述

歷史上明確闡述心身二元論的互動作用論並具有深遠影響的是R.笛卡爾。他把身定義為在三度空間內某種具有展延性的東西,心靈則為非展延的卻有定位的實體。這兩種實體可相互作用,作用的地點在腦中的松果體內,因心靈位於非展延性的歐幾里德幾何學的一點內,而松果體可作為這樣的一個點,心靈在此點內推動身體的運動。這是科學與唯心論妥協的產物。它面臨兩個主要的難題:①非展延性的心靈如何能推動具有展延性的物質實體的身體;②他認為動物只是一架機器,而人則是有了一個非物質且不占空間的內部心靈,而比較心理學證明動物也有心理,它和人類心理有一定的連續性,不能截然區分。

理論發展

當代強調笛卡爾式的互動作用二元論者是J.C.埃克爾斯,認為現代神經科學的進展可克服笛卡爾二元論的難題。他提出,非物質性質的自由意志可驅動單個神經元的放電,從而觸發神經元柱組的活動。這一活動經由運動神經的活動而引起驅體的活動。他認為這樣就解決了非物的心影響物質的身這一難題,但他並未解答意志如何驅動單個神經元的放電問題,從而也並未解決心身互動作用二元論的第1個難題。對於第2個難題,埃克爾斯說,人若無心靈則自由意志就不可能理解。這同樣等於未予解答,因為人的自由活動並不能證明一定要有一個非物質的和無原因的心靈假定,並且也不能證明動物就沒有一定的自由。總之,埃克爾斯企圖用神經科學的資料來支持笛卡爾式的互動作用二元論是失敗的。
心身互動作用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心身互動作用論不可克服的困難在於它的心身二元論。所以承認心身能互動作用的人並不就是心身互動作用論者。同時,認為心和身有實質性區別的二元論者也不一定就是心身互動作用論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