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疾病實驗檢測

心臟疾病實驗檢測項目主要包括血清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脫氫酶(LD)、肌紅蛋白(Mb)、肌鈣蛋白I(cTnI)、氨基末端腦鈉尿肽(NT-proBNP)等。心臟疾病實驗檢測對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臟疾病實驗檢測
  • 項目:AST、CK、LD、Mb、cTnl等
  • 臨床意義:用於診斷部分心臟疾病的早期
操作方法,正常值參考範圍,臨床意義,

操作方法

1.血清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速率法)
(1)檢查前準備 試劑Ⅰ:Tris緩衝液、L-門冬氨酸、NADH、蘋果酸脫氫酶、乳酸脫氫酶混合液;試劑Ⅱ:12mmol/Lα-酮戊二酸;待測標本:患者血清或質控血清。
(2)操作步驟 ①取血清lOOμL,加試劑Ⅰ1000μL,混勻,37℃±0.1℃溫育5分鐘;②加入試劑ⅡlOOμL,再混勻,啟動AST催化反應;③在波長340nm,比色杯光徑1.Ocm,延滯期30秒,連續監測吸光度下降速率約60秒,求出線性反應期吸光度下降速率;④自動化生化分析儀測出血清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活性。
2.血清肌酸激酶(速率法)
血清40μL,加37℃預溫的工作液1.OmL,37℃保溫2分鐘,立即吸入生化分析儀,測出血清肌酸激酶活性。
3.血清乳酸脫氫酶(速率法)
血清50μL,加37℃預溫底物套用液1.0mL,立即吸入自動分析儀測出血清乳酸脫氫酶活性。
4.血清肌紅蛋白(免疫比濁法)
肌紅蛋白致敏膠乳顆粒是大小均一的聚苯丙烯乳膠顆粒懸液,顆粒表面包被有兔抗人肌紅蛋白抗體,樣本中的肌紅蛋白與膠乳顆粒表面的抗體結合後,使相鄰的膠乳顆粒彼此交聯,發生凝集反應產生濁度。該濁度與樣本中的肌紅蛋白濃度呈正比,在570nm處測定吸光度,可計算樣本中的肌紅蛋白濃度。
5.肌鈣蛋白I(化學發光法)
採用兩步法對待測樣品中肌鈣蛋白進行定量檢測。第一步,將樣本和肌鈣蛋白-I抗體包被的順磁性微粒子混合起來。樣本中的心肌肌鈣蛋白-I抗體包被的微粒子相結合。孵育並沖洗後進入第二步,添加吖啶酯標記的肌鈣蛋白-I抗體結合物。再次孵育並沖洗後,將預激發液和激發液加入到反應混合物中。測量產生的化學發光反應,以相對發光單位(RLUs)表示。樣本中肌鈣蛋白含量與儀器光學系統檢測到的RLUs值成正比。根據已知濃度的肌鈣蛋白-I校準品生成一條標準曲線,根據標準曲線讀取肌鈣蛋白-I的濃度。
6.氨基末端腦鈉尿肽(螢光免疫法)
一步夾心免疫法結合終點法螢光檢測(ELFA)。固相管(SPR?)作為固相和加樣器。試劑為即用型,預先分注到密封的試劑條中。所有測定步驟均由儀器自動完成。樣品轉移到含鹼性磷酸酶標記的抗-NT-proBNP抗體(結合物)的小孔中。樣品/結合物混合物在SPR中多次循環進出,使抗原與固定在SPR內壁和結合物上的免疫球蛋白相結合從而形成夾心。通過洗滌步驟,去除未結合部分。然後進行兩次檢測。在每一次檢測中,底物(4-甲基傘形酮磷酸酯)在SPR中進出循環。結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水解成可在450nm下測定其螢光的螢光產物(4-甲基傘形酮)。螢光強度與樣品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成正比。檢測結束後,儀器根據兩個檢測步驟對應的兩條定標曲線,通過螢光閾值確定每個樣品所用的定標曲線,自動計算結果。

正常值參考範圍

1.血清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速率法)
15~40U/L。
2.血清肌酸激酶(速率法)
(1)男:15~105U/L。
(2)女:10~80U/L。
3.血清乳酸脫氫酶(速率法)
109~245U/L。
4.血清肌紅蛋白
12~75ng/mL。
5.肌鈣蛋白I(化學發光法)
<0.03μg/L。
6.氨基末端腦鈉尿肽(螢光免疫法)
<75歲:125pg>75歲:450pg/L。

臨床意義

1.血清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活性增高常見於心肌梗死、急、慢性重症肝炎、肝硬變、心肌炎、心肌梗塞、腎炎、膽管炎、皮肌炎、胰腺炎等病症。減低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臨床一般常作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輔助檢查。
2.血清肌酸激酶(CK)
血清CK肌酸激酶主要用於心肌梗死的診斷,對其他系統疾病的診療也具有一定意義。
(1)生理性增高 ①運動後可導致CK明顯增高,且運動越劇烈、時間越長,CK升高越明顯;②分娩者和新生兒血清CK活性高於正常值;③一些治療和診斷措施,如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電休克、放射治療、心臟按壓、心導管檢查、泌尿系檢查等,可使血清CK活性增高;④男性肌肉容量大,血清CK活性較女性高;⑤口服某些藥物,如氯貝丁酯,可使血清CK活性增高。
(2)病理性增高 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營養不良、心包炎、腦血管意外等。
(3)降低 常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3.乳酸脫氫酶(LD)
LD測定常用診斷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惡性腫瘤。
活性增高主要見於心肌梗死、肝炎、惡性腫瘤、肺梗塞、白血病、溶血性貧血、腎臟疾病、進行性肌萎縮等。
4.血清肌紅蛋白(Mb)
測定血清中的Mb是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標;從胸痛發作後12小時取血,血清Mb就出現升高,此時CK和AST正常。發病24小時達高峰。心臟外科手術病人血清肌紅蛋白升高,可以作為判斷心肌損傷程度及癒合情況的一個重要客觀指標。增高常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骨骼肌和神經肌肉病、腎衰、肌肉注射等。還可見於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損傷、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肌營養不良症。
5.肌鈣蛋白I(cTnI)
cTnI是一個十分敏感和特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標誌物。心肌內cTnI很豐富,心肌損傷後4~6小時釋放入血,達到診斷決定值。心肌缺血症狀發作後14~36小時到達高峰,尖峰時間與血中CK、CK-MB相似。5~10天后恢復到正常參考範圍內。在7天后,cTnI診斷AMI的敏感性超過LD1/LD2。
6.氨基末端腦鈉尿肽(NT-proBNP)
血清(漿)BNP及NT-proBNP水平是預測心力衰竭發生危險性及診斷心力衰竭的單個較佳的標誌物。可用於急性狀態下對那些心力衰竭體徵和症狀不典型患者或非急性情況下對那些有疑似心力衰竭體徵和症狀的患者進行心力衰竭排除或確認。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時,血中BNP及NT-proBNP水平增加;當心力衰竭通過治療得到控制時,血中BNP及NT-proBNP水平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