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德語:Bu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簡稱BfV),成立於1950年,總部位於科隆。主要負責德國國內安全情報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
  • 外文名:Bu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
  • 簡稱:BfV
  • 成立於:1950年
  • 別名:德國聯邦憲法維護廳
  • 總部所在地:科隆
  • 成立宗旨:違反基本準則的行為
簡介,主要任務,機構組織,技術設備,

簡介

德國聯邦憲法維護廳,或者稱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德語:Bu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簡稱BfV),成立於1950年,總部位於科隆。主要負責德國國內安全情報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負責監視出現在德國聯邦之內的,某些違反自由、民主等基本準則的行為”。但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並不擁有警察般的權利。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是德國的反間諜機構,屬內政部管轄。下設基本法問題處、反間諜處、秘密保衛處、反右翼激進分子處、反左翼激進分子處等部門,其總部位於德國科隆市郊的埃倫費爾德。

主要任務

它的主要任務是蒐集和分析涉及國家安全的情報,偵破國內的間諜、特務、顛覆、破壞、暗殺等活動,並參與制定各項保密制度和措施以及對身居要職的政府工作人員的政審工作。1972年8月以後,監視外國秘密情報機關和外國激進團體在聯邦德國的行動也納入該局的職責範圍。恐怖活動和新納粹活動的威脅增加後,該局又增加了這方面的國外防衛任務。
1990年10月10日德國統一後,特別是由於東歐的劇變,使得聯邦憲法保衛局把原來對付東歐蘇聯的力量轉移到對付恐怖主義組織、有組織犯罪集團、販毒以及被禁止的技術出口等方面。
主要關注的問題:
左翼政治極端分子,左翼運動和政黨,特別是在左翼黨的某些派別,以及其他小黨派和團體宣揚共產主義;
右翼極端分子(主要是新納粹分子,包括鼓吹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種族主義和仇視外國);
在德國存在的外國極端主義組織(如伊斯蘭恐怖分子);
山達基(由德國政府管理,民間的商業組織);
對民主,法律和秩序產生威脅地有組織犯罪。
一些組織活動增快了相關法律的頒布和實行,如保護國家信息安全,對外國服務進行監控,或預防有組織犯罪等法律。

機構組織

它的部門由總統和副總統直接領導和組織:
資源管理部;
作戰情報技術部;
部3 -負責政府服務和支持其正常工作;
部4 -負責反極端主義(左、右翼);
部5 -負責反間諜,和保護國家安全;
部6 -負責反外國極端分子對安全所構成的威脅;
部7 -負責反伊斯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
截至2008年,在其部門在雇的工作人員總計2529名
在各州都設有分局,各州分局歸州內政部管轄。該局約有工作人員5000餘名。總部下設八個處。在原東德所設的五個州里也設立了憲法保衛局,每個局下設五個處;行政處,專業問題中心處 、蒐集處、分析利用處和反間諜處,每個局約有150-200名工作人員。

技術設備

聯邦憲法保衛局採用非常現代化的技術設備開展工作。設在總部的一台“納迪斯”巨型計算機具備極高的儲備信息的能力,可以極為精確地檢查各戶管理局的所有卡片。1976年就是通過這台電子計算機查出了潛入聯邦德國的15名間諜,一天之內就將這15名間諜全部緝拿歸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