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攝影技巧

微距攝影技巧

微距攝影已經形成一個獨特的門類。微距攝影拍攝的照片,多是人們用肉眼不常見到的景物,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其技巧有: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 使用你能承擔得起的最好的鏡頭 ;使用穩定的三腳架;使用快門線和反光鏡鎖 ;使用顆粒細膩的反轉片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距攝影技巧
技巧要點,微距攝影技巧,注意事項,發展,

技巧要點

1、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拍攝微距照片,訣竅就是聚焦要精確;因為微距照片的清晰焦點範圍很小,只有1英寸的很少一部分。例如,拍攝花朵上蜜蜂的微距影像,必須確保蜜蜂精確聚焦清晰;假設從鏡頭到蜜蜂的距離變化了哪怕不到1厘米,都會失去清晰焦點。因此,在拍攝奇妙的微距照片過程中,聚焦是極折磨人的。
一般自動對焦在微距的用途相當有限。因為當你用自動對焦對好以後,再構圖時你已經移動了相機,而對焦亦已經不同。當然最先進的多點對焦相機閃可以解決此問題。
正確的對焦方法是先在鏡頭上設定大約的放大率,接近主題,構圖,再對焦。
緊記的是:先粗略對焦,再構圖,再精確對焦。因為若你用自動對焦或對焦指示或裂像對焦而將主題放在畫面中央先對焦,當你移動相機時,對焦位已經不同。即使你能保持相機/鏡頭與主題的距離(極難做到),由於三角關係,在非中央的主題的在中央的主題對焦點仍是不同的! 由於拍攝微距景物手震的影響比一般情況明顯得多,除了上下左右的震動被"放大"了外,亦會影響前後對焦;但另一方面由於要得到大景深而要收細光圈;所以如是拍攝靜物,腳架是最佳的固定相機方式。
如要拍攝昆蟲等會動的東西,其難度相應較高。小心使用的話,腳架仍是可行。但若要使用手持,則需注意當時所用的快門,及拍多些菲林以增加成功機會。當然,高速菲林可以幫助提高快門速度。
在戶外拍攝,即使用上腳架仍要注意風的問題。很多拍攝主題都很容易被風吹動,這時除了等以外亦可用對象擋風。從前有些影友會帶備黑卡雨傘等以作此用途。
2、使用你能承擔得起的最好的鏡頭
攝影說到底只不過是物體在膠片上成像而已,靜態情況下,在光路上對成像起決定因素的就是鏡頭的素質。一隻好的鏡頭可以在單位面積內表現更多的細節,邊緣成像質量與中心相差很小,並且沒有明顯的色散。微距鏡頭是拍攝微距的最佳選擇,各個品牌的微距鏡頭都毫無例外地擁有非常高的成像質量。如果對像場是否平直有特殊要求的話,微距鏡頭更是唯一的選擇。
必須指出的是,對於成像來說,鏡頭無疑是重要的,論壇中很多朋友也熱衷於討論各種鏡頭的成像差異,但真正把手中鏡頭髮揮出極至的並不在多數。比較不同鏡頭的素質、甚至要用某款鏡頭挑戰其它,起碼要把自己的鏡頭用好才是。做個簡單的算術(也許過於簡單了,用不著深究),假如鏡頭A的實際質量是5,B的實際質量是4,A的使用者發揮了70%的像質,而B的使用者更加細心,發揮了95%,最終的結果還是B取勝了。所以這種比較不能真正說明問題。打這個比方是想說明∶其實我們很多朋友手中的鏡頭已經足夠好了,只是在技術上提高的餘地還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術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獲得成功。
3、使用穩定的三腳架
微距攝影一般都需要比較慢的速度。以我們熟悉的陽光16法則為例,該法則適用於晴朗天氣下無窮遠合焦的情況。對於微距攝影來說,當鏡頭合焦在比較近的距離時,光線在鏡頭延伸筒內有一定的損失,所以這個法則要修正為“陽光11法則”。也就是說∶在晴朗的陽光下,在拍攝充分照明的近物時,對應於f11的光圈,速度應為1/ISO。對於100度的膠片來說,上述情況下,應該使用1/125的速度。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為了獲得均勻、細緻的照片,拍攝微距應該儘量避免強烈的陽光直射,拍攝的時間大多為清晨和傍晚,多雲的天氣是最佳選擇。比較講究的攝影師,如果必須在高角度的太陽光下進行拍攝,則有意使用柔光板、遮光傘等設備進行遮擋。何況很多情況下,為了獲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及特殊效果,還會使用一些額外的微距附屬檔案,比如延伸筒、增距鏡或者琥珀鏡、偏振鏡等等。這時實現正常曝光需要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根據我的經驗,這個速度通常在1/30-4”之間。如果你偏愛使用低感光度的膠片,就要面臨更大的挑戰。不知道在座的有幾位有信心以1/8”手持獲得高質量的微距片子,反正我不行。所以,三腳架對於微距攝影來說絕對是必須的。在拍攝了一段時間的微距以後,我現在基本上是沒有三腳架就不按快門的。
理論上講,三腳架越重越好。對於拍攝微距來說,我們必須在重量和便攜性上做一個妥協。所以你能抗得動的最重的三腳架是對於你來說最好的選擇。如果三腳架本身的重量還不夠穩固,在使用的時候還可以附加一些額外的重物,比如石塊、攝影包等等。不過必須保證這些附屬檔案不能隨便晃動,否則只能適得其反。順便提一下,選擇微距用的三腳架,除了重量以外,三腳架能否很方便地降低到地面高度是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因為很多情況下,主體的位置是貼近地面高度的。而且重心低的三腳架可以有效減少晃動。
使用三腳架時,儘量不要升高中柱,最好也不伸出最細的腿節,並且一定要確認所有的可活動部位都已完全鎖死,任何鬆動的部位都會把振動放大。選擇放置三腳架的位置時也應儘量選擇堅固並有一定摩擦力的平面。大家可能都有體會,在家裡光滑的瓷磚地面上,用手向下按壓三腳架的雲台,幾乎所有三腳架都會有一定的滑動。如果在野外必須架在鬆軟的土地上時,應該事先把各條腿都壓實,儘量戳到底,有腳釘的最好使用腳釘。使用各種雲台或者球頭時,應該儘量保證相機、鏡頭的重心在三腳架的中心線上,這樣機身上的振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三腳架吸收掉。
4、使用快門線和反光鏡鎖
按動快門的瞬間動作會使機身產生一定的位移。雖然通過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地減少其影響,但是很難根除,特別是三腳架不夠穩定的時候更要小心。如果一定要手動觸發快門的話,最好通過某種動作使身體與三腳架、相機形成一個整體。比如∶左手向下壓住雲台,肘部向內側夾緊,右手抓緊機身手柄,食指勻速按動快門並且儘量保證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反光鏡升起時的振動過程大約會持續1/15秒,所以反光鏡鎖的適用範圍大約在1/30-1/2秒之間。我個人拍攝微距的時候總是儘量使用MLU功能的,即使速度不在上述敏感範圍內。對於長焦鏡頭來說(看到過有人說135mm以上),MLU功能是很有幫助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測試過電子快門線和機械快門線的區別,反正我比較偏向於使用電子線,因為總覺得機械動作會產生位移,不過沒有足夠的證據,也許只是心裡安慰而已。
如果機身沒有反光鏡鎖或者快門線功能,可以使用自拍。部分機身在自拍時有反光鏡預升的功能,實際效果與反光鏡鎖相似。使用自拍時不要把自拍時間定得太短,保證相機振動完全停止下來以後快門才會開啟,一般4——5秒應該足夠了。
5、使用顆粒細膩的反轉片
反轉片幾乎是職業自然攝影師的唯一選擇,其色彩絢麗,質感細膩,擁有負片無法比擬的優勢。第一次用反轉片的朋友,總會“從凳子上掉下來”。
透過正在對近攝物體進行聚伙的鏡頭,你會發現:隨著鏡頭離機身越來越遠,調焦距離變得越來越近。許多變焦鏡頭具有近攝功能,它可發出常規範圍伸長鏡頭。
微距鏡頭具有極地擴展聚焦範圍的功能,因而被用於高清晰度的微距特寫攝影。別的近攝技術包括在機身和鏡頭之間加用伸縮管或皮腔。微距攝影的照明,可能難度較大,因為照相機,鏡頭和三腳軻離被攝物太近,很可能在被攝體上投下不必要的陰影。這個問題可能通過在35毫米照相機上使用比50毫米標準鏡頭更長的100毫米以上的鏡頭得到部分解決。環形閃光燈能對近攝物體提供最易控制的照明方式。

微距攝影技巧

由於選用大光圈拍攝,藍色的花從背景中分離了出來。為了拍攝面,景深 淺,精確聚焦要嚴格。
在非常近的距離上拍攝時,即使被攝體極其地移動,也會造成十分模糊的影象,為了避免此處畫面布局圖上的花朵的搖動,在的一邊撐起了一塊白色卡紙做的反光板,權當防風籬,同時用一條金屬比使花莖變得穩固些。
為了拍攝小物體的特寫,比如蝴蝶、昆蟲、硬幣或珠寶等等,你常常需要把照相機鏡頭安放在距被攝體特別近的位置。這有可能產生是因為照相機 和鏡頭靠得如此之近,以致於被攝體很難得到它所必需的充足的光線。一隻100毫米的微距鏡頭可使照明變得簡便些,因為它能使你在被攝體較遠處的地方拍攝。
如果想在微距攝影中獲得優良的成像質量,微距鏡頭是唯一的選擇。微距鏡頭是專門為微距攝影而生的,在設計微距鏡頭的光學鏡組時,是和常規鏡頭有所不同的。前面說過,常規鏡頭的拍攝距離都是按幾十倍以上的焦距來考慮的。而微距鏡頭的拍攝距離則要近得多,最近拍攝距離僅有幾倍焦距的的距離。更重要的是,還要校正近距離拍攝時的各種像差。尤其是球面像差和畸變,都要經過嚴格的校正,以保證翻拍平面物體如照片、圖紙等時,能夠真實地還原其原貌。各個廠家生產的35毫米相機的微距鏡頭,一般都有三種規格:50mm(含55、60mm);100mm(含90、105mm);180mm(含200mm),放大倍率都能達到1∶1。微距鏡頭的焦距越長,最近拍攝距離也就越遠。因此,長焦距微距鏡頭更適合於拍攝昆蟲,和其他不易接近的物體。上面談到的微距鏡頭除了用於微距攝影外,都可以當作成像優良的常規鏡頭來使用。此外,佳能和美能達公司各有一款高放大倍率的微距專用鏡頭,這兩種專用鏡頭只能用於微距攝影,放大倍率超過1∶1,膠片上的成像將大於原物。佳能MP-E65mm F2.8 1-5X Macro Photo,該鏡頭的放大倍率可達5∶1;而美能達AF Macro Zoom 3X-1X F1.7-2.8,該鏡頭最大放大倍率達到3∶1。120單眼相機也有相應的微距鏡頭,如哈蘇的配套鏡頭中,Zeiss Makro-Planna CF120和Zeiss Makro-Planna CF135就是兩款微距鏡頭,後者加上近攝皮腔可以達到1∶1的放大倍率。
另外,各大相機廠家還有專門的微距閃光燈,供微距攝影專用。微距閃光燈閃光指數比較小,只適於近距離拍攝。專用閃光燈的自動功能,在微距閃光燈上也能實現。另外,微距閃光燈都是套在鏡頭的前端,可以營造無影的拍攝效果。佳能有微距環形閃光燈MR-14EX和微距雙燈閃光燈MT-14EX;美能達有微距雙燈閃光燈T-2400和微距環形閃光燈R-1200;尼康有微距環形閃光燈SB-29;哈蘇也有一套微距雙燈閃光燈。
還有一種近攝附屬檔案,這就是近攝接圈。近攝接圈是加裝在鏡頭和機身之間,相當於延長了鏡頭的像距,從而獲得較大的放大倍率。近攝接圈附屬檔案通常是由幾個接圈組成的,幾個接圈各自有不同的長度,比如12毫米、25毫米等等,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起來使用。

注意事項

第一點:學會去控制光線的方向和質量:
我們知道對於微距攝影的光線來說,柔光的消光是我們最需要的,因此很多人都不會再光線較強的環境下進行拍攝,一方面來說如果這樣做的話反轉片的寬容度會很小,同時會帶來高反差,超出寬容度的範圍,往往我們想要展現的效果都被遮蓋了,第二點就是光線較強如果直射的話很容易反光,直射很容易會導致受光面光線較強,容易產生刺眼的副作用, 當然也很容易破壞整體照片,所以在拍攝微距時應該採用各 種辦法控制光的質量。建議在微距攝影的時候使用散光和柔光效果,還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在拍攝具有光滑表面的物體時,好比那些有堅硬外殼的昆蟲,比如甲蟲,或者表面有蠟質的植物,如杜鵑、夾竹桃等一些比較容易反光的拍攝主題的時候我們需要慎用閃光燈,如果閃光燈用的不好的很容易的會造成局部的反光,和光線直射帶來同樣的副作用。
第二點:學會正確的掌握焦平面
焦平面的選擇是微距攝影中存在的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很多美圖都是通過正確的構圖和恰當的焦平面才拍攝出來的,當然選擇焦平面的選擇也是拍攝時最費精力的一個過程,好的焦平面往往會使得拍出的照片高出一個檔次,當然,焦平面的選擇也沒有什麼一定之規,在大多說的微距攝影愛好者看來,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使我們想要展現的主題完全呈現在焦平面內就可以,如果要是拍攝蝴蝶的話我們可以從頭部正面、側面、甚至尾部拍攝,我們需要堅持的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要把你要表現 內容儘量放在一個平面內,拍攝時要做到心中有數,哪些東西在膠片上是清楚的,哪些不是。有景深預測功能的機身這時候就發揮用處了,雖然預測的效果不見得完 全準確,但是至少能給你一個參考。
第三點:在拍攝題材的時候儘量去尋找最恰當的細節
微距攝影的拍攝目的和拍攝人像一樣也是需要找到恰當的細節才會使得拍出的照片有生機,能夠更加的吸引人,任何有生命跡象的拍攝主題的神采之所在都會是在眼睛上,所以微距攝影拍攝這類題材的時候儘量去把合焦點集中在眼睛上,但是有一點我們要知道要使昆蟲的複眼清晰這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是所有的拍攝者都可以掌握如何去正確的拍攝昆蟲的眼睛,所以拍攝的時候最好還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昆蟲知識。昆蟲的複眼大多不是簡單的平面結構而是空間感很強的立體結構有的成球形、腎形等等,而微距攝影的景深都很小,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展示立體結構是非常的困難的,昆蟲的複眼一般也並不在身體的軸線上,所以如何選擇焦平面的確很頭疼。以蝗蟲為例,如果從側面拍攝,焦平面應該選擇在凸出複眼的最高點和身 體軸線之間的位置,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前、後景深的空間,使得儘量多的細節落在景深內。這個小技巧需要實際練習才能掌握。
第四:克服外界不利因素
在進行微距攝影的時候外部因素往往是一個好片子能不能拍攝成功的關鍵,外界因素對微距的影響是很大的,首當其衝的應該就是風了,如果我們在拍攝花草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有風而無法正確的對焦,同時我們還會發現拍微距的時候即使所謂無風的天氣也不是那么平靜,詭異的空氣波動總是在你按動快門的那一刻出現。有時候你用皮膚無法感受到的小風卻可以在取景器中真切地看到。而就這一點點小風就可以把你的驚世傑作變成平庸的照片。可是我俄每年該如何的去克服風對對焦的影響呢?首先,當然這也是一個很笨的方法,那就是在拍攝的時候儘量選擇正確的天氣和時間進行拍攝。有風的天氣往往不適合拍攝,第二個方法就是自己去DIY一些小的遮風設施來幫助我們的拍攝。

發展

由於微距攝影的特殊性,已經形成一個獨特的門類。微距攝影拍攝的照片,多是人們用肉眼不常見到的景物,因此具有一定的新鮮感,並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