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紅新月蕨

微紅新月蕨

微紅新月蕨(Pronephrium megacuspe (Baker) Holttum),植株高50-70厘米。根狀莖橫走,粗3毫米,黑褐色,密被鉤狀毛,也生有帶毛的棕色披針形鱗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紅新月蕨
  • 拉丁學名:Pronephrium megacuspe (Baker) Holttum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木賊綱 
  • :水龍骨目
  • :金星蕨科
  • :新月蕨屬
  • :微紅新月蕨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越南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葉遠生;葉柄長25-35厘米,禾稈色,基部疏被鱗片,向上疏生剛毛;葉片和葉柄近等長,中部寬約30厘米,長圓形,尾狀尖頭,基部略變狹,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5-6對,互生,基部一對略縮短,有短柄,其餘無柄,斜向上,長12-14厘米,中部以上較寬,約2.5厘米,披針形,尾狀漸尖頭,長2.5-3厘米,基部楔形,全緣或淺波狀;頂生羽片與側生的同形,但遠較大,具長2-4毫米的柄。葉脈清晰,側脈斜上,並行,小脈近斜展,在側脈間的基部聯成一個三角形的網眼,向上聯成一列似倒“V”字形的網眼,由各聯結點伸出短的外行小脈,頂端膨大成水囊。葉乾後紙質,微紅色,幼時下面有相當多的鉤狀長短毛,老時脫落,僅少量殘留於葉軸和葉脈上。孢子囊群著生於小脈中部以上,成熟時雙雙匯合,在側脈間形成一行等距橫列的孢子囊群,無蓋。孢子囊體上幼時有毛,成熟後多脫落。
微紅新月蕨
微紅新月蕨線稿圖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130-400米的林下。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江西(龍南、尋烏)、廣東(惠陽、懷集、西江、高要、懷遠、新興、大埔、梅沙尖(深圳隊586)、梧桐山(張壽洲等011817))、廣西(平南,大瑤山、南寧、上思)、雲南(河口)。越南、泰國和日本(琉球)也有分布。

參考文獻

微紅新月蕨(蕨類名詞名稱)沙氏新月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 )圖版56:7-8
Pronephrium megacuspe (Bak. ) Holtt. in Blumea 20: 122. 1972. ——Polypodiummegacuspe Bak. in Journ. Bot. 28: 266. 1890.——Polypodium sampsonii Bak. inAnn. Bot. 5: 471. 1891; New Fern 88. 1892; C. Chr. , Ind. Fil. 561. 1906; Dunn & Jutcher, Fl. Kwangt. & Hongk. in Kew Bull. ser. 10: 351. 1912.——Abacopteris sampsoni (Bak. ) Ching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ser. 8:244. 1938; Pic. Ser., Ind. Fil. Suppl. 4: 1. 1965. ——Pronephrium sampsoni (Bak. ) Ching ex Shing in J. F. Cheng et G. F. Chu, Fl. Jiangxi 1: 215. 199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