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村(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仁和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該行政村隸屬施甸縣仁和鎮,地處仁和鎮東邊,距仁和鎮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鎮道路為土沙路,交通方便,距縣5公里。東鄰鳳梨燈村,南鄰熱水塘村,西鄰公路,北鄰勒平村。轄復興組、百鶴組等14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12戶,有鄉村人口2965 人,其中農業人口 2929 人,勞動力1738 人。全村國土面積8370平方公里,海拔1467 米,年平均氣溫16.4 ℃,年降水量1021 毫米,適合種植6645.55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724.45 畝,人均耕地0 .55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56 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及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復興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地理位置: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仁和鎮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村務公開,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24.45 畝(其中:田1658.45 畝,地 66 畝),人均耕地0 .55 畝,主要種植 水稻及小麥等作物。
復興村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全村有90 戶通自來水,有622戶飲用井水,有49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8.9 %)。有712 戶通電,有 264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291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37 %和4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0戶(占總數的28%)。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 0 .5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 .5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19 輛,機車6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58.45 畝,有效灌溉率為9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1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 .31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9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3戶;建有小水窖1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04 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07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546.5 萬元,占總收入的 70.2 %;畜牧業收入 171 萬元,占總收入的 21.9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929 頭);工資性收入 60.5 萬元,占總收入的 7.9 %。農民人均純收入237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及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0.5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4人(占勞動力的 7.7%),在省內務工132人,到省外務工2人。
200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15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堅持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領農業和農村工作,按照“二十字”方針,以發展生產、強村富民為主線,不斷壯大農村經濟。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98戶,共鄉村人口3053人,其中男性1533人,女性1520人。其中農業人口2465人,勞動力1821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4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1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A,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4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1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705.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8.70萬元,有固定資產350.4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B,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人畜飲水、農田水利及鄉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大力發展烤菸、蠶桑、核桃等產業。。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施甸縣仁和老關廟閘--勒平村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