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道署

徐海道署

徐海道署,亦稱“道台衙門”,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道台衙門是明、清兩代徐州地區及中華民國時期徐海道的最高行政機關,徐海道為民國置,屬江蘇省,治銅山縣,轄銅山、豐縣、沛縣、蕭縣、碭山、邳縣、宿遷、睢寧、東海、灌雲、沭陽、贛榆十二縣。民國時期及1949年後又作為高級軍事機關駐地,台兒莊大戰時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淮海戰役時國民黨徐州“剿總”司令部、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部都曾駐於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海道署
  • 亦稱:道台衙門
  • 級別: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相關歷史:辛亥革命
簡介,歷史印跡,道衙現狀,

簡介

辛亥革命爆發,清將張勛兵敗南京後退守徐州,把道台衙門作為自己的“大帥府”。1912年初,革命軍北伐,張勛北撤,徐州於2月11日光復,第二天清帝就宣布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張勛率領“辮子軍”捲土重來。他醉心於復辟清室,先後在徐州召開四次督軍會議(即徐州會議)。張作霖、曹錕、馮國璋等13省軍閥抵徐,張勛派綠呢大轎到車站迎接,包定徐州四大旅館招待。會議在道衙門大堂舉行,軍閥們一致推舉張勛為1 3省區大盟主。從此張勛名聲大噪,道台衙門每天車馬喧譁,冠蓋雲集,種種倒退現象重演,直到1917年張勛北上復辟失敗而告終。 張勛失敗後,其駐徐州“辮子軍”被收編,直系軍閥陳調元、奉系軍閥張宗昌褚玉璞等先後占領徐州,將道台衙門作為辦公處。
1928年4月,蔣介石馮玉祥在此處結盟誓師,開始了第二次北伐。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宗仁在此指揮了著名的台兒莊大戰。1937年月10中旬成立司令長官部,即設在徐州道台衙門內,當時舊道署內辦公用房多是羅漢牆(上半截木雕花欞,下半截青磚砌成),便於採光通風。辦公室後的大花園,占地不太多,但假山、亭池、布置得宜……李宗仁將軍不擺架子,經常在司令部里接見民眾代表、青年學生和中外記者,如《大公報》主編范長江、新華社漢口記者陸詒、紐西蘭韋爾根生女士和中國人民的朋友、英國記者愛潑斯坦等。1938年3月至5月台兒莊大捷的訊息,使徐州城為國內外矚目的地方。
日偽時期,徐州曾經是偽淮海省的省會,漢奸郝鵬舉的省政府就在這裡。抗戰勝利後,顧祝同率部進駐徐州,在道台衙門設立徐州綏靖公署,顧祝同調走後,薛岳來任綏靖公署主任。徐州綏靖公署在道台衙門設立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共有25名罪大惡極的日本戰犯被繩之以法。 當時,國共雙方在徐州都駐有重兵,為避免軍事衝突,1946年初,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組成的軍事調停三人小組,曾在這個地方工作過,為了和平積極斡旋。1948年,這個院子成了國民黨徐州“剿總”司令部。1952年,毛澤東第一次到徐州視察,曾在這裡小歇。
1948年剿總司令部時的道台衙門布局圖,約有房屋95間,自南向北依次為照壁、大門、大堂、二堂、三堂、後樓,左右配以廂房,廂房兩側配東西兩院,當年作禮堂、辦公廳、辦公樓、軍官宿舍等用途。原道台衙門前的“一字型”大照壁長30米,高5.6米,巍峨壯觀,為徐州地區第一大照壁,照壁中心原有一幅太陽彩繪圖,現不存。大禮堂面闊5間21米,進深9米,檁16米,脊高9米,歇山式屋頂,屋面原為綠色琉璃瓦(色澤也代表了等級,平民只能用灰色,官家可用綠色,皇家才能用黃色)型制,正脊兩端安放有綠色吻獸,為明清官式建築。

歷史印跡

明清時期,這裡一直是徐海地區最高行政機關。
1917年,這裡是張勛的“大帥府”,他在此處密謀了一次轟動中國的復辟,並從此處帶著他的五千辮子兵北上,演繹了一場千古鬧劇。
1928年4月,葉挺等人在此處誓師,開始了第二次北伐 。
1938年,這裡是國民政府第五戰區司令部,司令官李宗仁坐鎮徐州指揮徐州大會戰其中包括著名的台兒莊大戰。
1938年5月19日-1945年8月15日,作為銅山縣第一區(現徐州市區)被日偽析置徐州市,徐海道署作為偽蘇北行政專員公署、銅山縣公署、徐州市公署這三個公署的共同辦公地,大門懸掛上述三個牌子。1944年汪偽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宣布將蘇北行政專員公署改為淮海省,郝鵬舉任淮海省主席兼駐徐州綏靖公署主任。1945年隨著日本人的投降、汪偽維新政府的覆滅,偽淮海省壽終正寢。整個日偽時期一直在徐州道署辦公。
1946年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組成的國共軍事調停三人小組,曾在這個地方工作過,為了和平積極斡旋。
1948,這個院子成了國民政府徐州“剿總”司令部,淮海戰役期間劉峙杜聿明在這裡指揮幾十萬軍隊同解放軍進行了一場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
1952年毛澤東主席第一次到徐州視察,曾在徐海道署的部隊大院裡短暫停留。

道衙現狀

位於徐州市中心的省級保護文物道台衙門面臨窘境,除衙門現存的5間大堂因年久失修搖搖欲墜外,其標誌性組成部分衙門照壁更是淒涼,照壁一牆之隔建起的樓房令其失去了恢復原貌的空間。 整個長約30多米的照壁被一棟建築物阻擋得嚴嚴實實,而建築物距離照壁不到一米。與照壁另一面相對的是居民區,一些生活垃圾堆積在照壁邊,壁上被貼滿了各種牛皮癬廣告。徐州有關知情人士介紹,徐州道台衙門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原有建築照壁、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後樓等一應俱全。辛亥革命後張勛退守徐州時曾把道台衙門作為自己的“大帥府”。現存的遺蹟只有部分大堂和照壁了。
殘破的署衙殘破的署衙
現存的大堂位於文亭街北側,整個建築被鐵柵欄圍住,大門外立著一塊“徐海道署”的碑,上書“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堂牆壁多處破損,門窗木結構也破爛不堪。大廳西牆上部出現一個數平方米的大洞,屋頂瓦片多處缺失,甚至出現一兩處較大的破洞。透過大門縫隙能看到,裡面堆滿了雜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