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統一北方之戰

後唐統一北方之戰

後唐統一北方之戰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從晉國時期同北方各個割據政權以及後梁前蜀等政權的戰役,最後李氏政權先後滅掉各割據政權,統一北方以及四川地區。

基本介紹

  • 名稱:後唐統一北方之戰
  • 地點:中國北方與四川地區
  • 時間:908年—923年
  • 參戰方:後唐(晉);趙、燕、後梁、前蜀
  • 主要指揮官:李克用、李存勖
歷史背景,戰爭過程,存勖舉兵,攻克桀燕,梁晉對峙,攻滅後梁,兼併前蜀,歷史影響,

歷史背景

唐朝末年,朝廷衰微,群雄並起,藩鎮割據,天下大亂。以黃巢起義為開端,開始了一段歷時幾百年的政權混爭分立。這場混爭自後梁立國至宋朝立國的五十三年(907年~960)間,後世史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時期,政權迭立,爭戰不已。在這期間,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的興衷,正是這一時期的一個經典縮影。

戰爭過程

存勖舉兵

朱溫滅唐建梁,李克用不服,仍舊用唐朝年號,跟後梁對抗。當時,北方的契丹族逐漸強大起來,它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建立了政權。耶律阿保機攻打雲州(今山西大同),李克用決計利用契丹的力量對付朱溫。因此,李克用派人和耶律阿保機聯繫,在雲州東城跟他相會,結為兄弟,約定當年冬天一起出兵攻打梁朝。
908年正月,李克用死,李存勖就繼承晉王爵位。他為了給父親報仇,積極訓練軍隊,嚴明紀律,規定行軍不得違反命令,碰到危險,不許躲避,違反軍紀,立即殺頭。將士們都很害怕,只得拚死作戰。不久,李存勖親自率領大軍,前去救援遭後梁軍隊圍攻的潞州(今山西長治),把後梁軍打得大敗而逃,一下子殲滅敵軍一萬多人,繳獲的軍器糧草堆積如山。912年,朱溫被其子所弒。

攻克桀燕

公元911年8月,盤踞幽州的燕王劉守光自稱為皇帝,並發兵進攻已經投靠李存勖的王處存。晉受到來自北部的威脅。王處存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立即派周德威率兵三萬前往救援。
周德威率軍苦戰數月,於912年正月攻占了涿州,進抵幽州城下。又經過十個月的攻堅戰晉軍占據了幽州城外的全部州縣並圍劉守光於幽州城內。十一月,李存勖親赴前線督戰,晉軍將士深受鼓舞.奮力攻城.終於拿下幽州城。俘虜劉守光,占據了幽州的全部。

梁晉對峙

貞明四年(918)八月,晉王李存勗聚兵六七萬號稱10萬由魏州南下,企圖一舉滅梁,與梁軍相拒於濮州一帶。十二月下旬,晉王李存勗率軍進至胡柳陂(今濮陽西南),賀瓌率梁軍跟蹤而至,兩軍激戰,梁騎軍王彥章部先敗,西逃時衝散了晉軍的西線軍隊,晉軍名將周德威戰死,晉王李存勗奪取土山以自保,梁軍騎兵已西逃,只有步兵包圍土山,晉將李嗣昭、王建及率騎兵衝擊山下的後梁步兵,後梁步兵大敗,死亡近3萬人。後梁敗軍逃回都城開封,揚言晉軍即將前來,後梁末帝曾想逃往洛陽,但晉軍也終因此戰而元氣大傷,無力南下攻梁,梁晉戰爭相對沉寂了一個時期。
龍德元年(921)春,晉王李存勗在平定河北後正擬稱帝之時,鎮州王鎔為部將張文禮所殺,張文禮表面上仍臣附於晉,暗中卻勾結後梁與契丹,後梁雖無力北援鎮州,但當晉軍攻占趙州進而圍攻鎮州時,梁軍即乘機襲擊晉軍,卻反為晉軍所敗,死傷2萬多人,梁軍再次遭受重大挫折。
同年末,契丹應張文禮之邀,南下攻晉,沒能攻下幽州,轉而攻占涿州(今屬河北),進抵定州城下。晉王李存勗率鐵騎5000還擊於新城(今新樂南)北,契丹軍北退,雙方大戰於望都(今屬河北),契丹軍大敗後退回契丹。

攻滅後梁

後梁龍德三年四月二十五日(923年5月13日),晉王李存勗在擊敗契丹軍、平定河北的情況下,即帝位於魏州,國號大唐,史稱後唐,建元同光,是為後唐莊宗。以魏州為東京興唐府(後改鄴都),作為都城,太原為西京、鎮州為北都,作為陪都。
同年閏四月末,後唐乘後梁西攻澤州(今山西晉城)之際,派名將李嗣源率精騎5000奔襲鄆州(今山東東平),一晝夜驅馳200餘里,次日清晨襲占鄆州。
後唐滅後梁之戰後唐滅後梁之戰
鄆州失守後,後梁急忙重新啟用勇將王彥章為帥,段凝為副帥,調集所有精兵10萬北討後唐。莊宗親率唐軍與梁軍苦戰於楊劉(今東阿北),後梁決黃河以阻擋唐軍,但梁軍主力6萬餘人也被隔在決河以北。王彥章進攻鄆州時又為唐將李嗣源所敗,十月初王彥章於中都縣(今山東汶上)兵敗被俘斬。後梁降將康延孝先已向莊宗建議分兵攻取梁都開封,此時再次要求進軍開封。後唐諸將中只有李嗣源贊成此議,並提出乘後梁段凝所率主力遠隔在決河以北,開封守衛空虛,唐軍應連夜奔襲開封。莊宗即派李嗣源率前軍於當夜進發,第六天(十月九日,923年11月19日)清晨到達開封城下後立即攻城,開封隨即降唐,後梁亡。莊宗同日也到達開封,後梁末帝已於前一日自殺。
後唐滅梁後,遷都於洛京,後改稱東都洛陽。以太原為北都,以唐代首都西京長安(今陝西西安)為西都,作為陪都。降後梁都城開封府為汴州。但後梁的荊南(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節度使高季昌,雖也歸附後唐,並為避唐諱改名高季興,受封為南平王,但實際上卻是割據一方。
後唐滅後梁,原先臣附於後梁的楚、吳越、南漢、閩諸國,轉而臣附後唐,但前蜀和吳拒不稱臣。後唐莊宗遂決定對前蜀和吳用兵。同光三年(925)九月,後唐以郭崇韜統兵6萬討伐前蜀,同年十一月滅前蜀。達到後唐全盛時期,統治有今河南、山東、山西三省,四川、重慶、河北、陝西等省市的大部,甘肅、寧夏、湖北、江蘇、安徽等省的一部分。

兼併前蜀

同光元年(923年),後唐滅後梁之戰後,後唐實力大增,軍隊士氣高漲,後唐莊宗李存勖欲乘勝興師兼併前蜀,因蜀境山川地勢險固,未輕舉。遂取先疲後擊之策,佯與其約好。三年六月,前蜀主王衍果撤除邊地守備,莊宗即乘機部署發兵。九月初十,命魏王李繼岌充西川四面行營都統,樞密使郭崇韜充東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使,統領風翔(治鳳翔府,今陝西鳳翔)、同州(治今陝西大荔)、陝州(治今河南三門峽市西舊陝縣)、華州(治今陝西華縣)、邡州(治今陝西彬縣)兵6萬,自鳳翔趨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大散嶺上)入蜀;另以高季興為東南面行營都招討使,率荊南兵攻取夔(治今四川奉節)、忠(治今四川忠縣)、萬(治今四川萬縣)諸州,以策應。
十月十八日,大軍至散關,排陣斬斫使兼馬步軍都指揮使李紹深率步騎1.3萬人前出攻克威武城(今陝西鳳縣東北),獲糧20萬斛,繼縱驅降兵萬餘人奔逃,以造蜀人恐慌之勢;同時倍道尾隨,直趨鳳州(治梁泉,今陝西鳳縣東北鳳州鎮)。郭崇韜亦率大軍兼程跟進。十九日,前蜀守將王承捷迫於後唐軍攻勢,以鳳、興(治今陝西略陽)、文(治今甘肅文縣)、扶(治今四川南坪東北)4州降。時蜀主仍領妃嬪臣僚,在數萬兵的護衛下巡遊作樂。二十日,巡遊至利州(治今四川廣元),聞後唐軍破鳳州,大驚,急命隨駕清道指揮使王宗勛、王宗儼、王宗昱為三招討,率兵3萬迎戰。後唐軍長驅直入,兵鋒甚銳,蜀興州刺史王承鑒、成州刺史王承朴相繼棄城而逃。二十六日,李紹深等大敗王宗勛等於三泉(今陝西寧強西北陽平關),擊殺5000人,獲糧15萬斛。二十九日,蜀主聞王宗勛等潰敗,留判六軍諸衛事王宗弼率重兵守利州,自返成都,並截斷桔柏渡(今四川廣元西南嘉陵江、白龍江合流處)浮橋,以阻遏後唐軍。三十日,李繼岌兵臨興州,蜀將宋光葆以領屬梓(治縣,今四川三台)、綿(治巴西,今四川綿陽東)、劍(治普安,今四川劍閣)、龍(治江油,今四川平武東南)、普(治安岳,今屬四川)5州降;接著,武定節度使王承肇、山南節度使王宗威、階州刺史王承岳分別以其領地降;惟天雄節度使王承休與副使安重霸欲出秦州掩擊後唐軍。及抵茂州(治今四川茂縣),隨行兵馬僅剩2000,且士卒飢疲,安重霸見大勢已去,亦以秦(治上邽,今甘肅天水)、隴(治汧源,今陝西隴縣)二州降。高季興乘勢率水軍溯江入蜀,攻施州(治今湖北恩施)。
前蜀前蜀
蜀峽路招討使張武用鐵鎖斷絕長江航路,高季興遣勇士乘舟斫鐵鎖,適值大風,舟掛鐵鎖,進退不得,遭前蜀兵以矢石齊攻,戰敗,高季興乘輕舟逃走。不久,張武聞北路失敗,便以夔、忠、萬三州降於後唐。十一月,後唐軍晝夜兼行,徑趨利州,王宗弼聞風棄城西逃。李繼岌率大軍向劍、綿、漢州(治今四川廣漢)推進。直逼成都。二十六日,李繼岌率大軍進抵成都,翌日,蜀主出降,前蜀亡。

歷史影響

北宋歐陽修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便是討論李存勖沉溺逸樂、寵信樂官而致亡國的史實,說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歷史規律。《舊五代史》則稱讚李存勖是中興之主,是唐朝的合法繼承者。
毛澤東評價李存勖說:“生子當如李亞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