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年

待年,漢語辭彙。

拼音:dài nián

釋義: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髮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待年
  • 拼音:dài nián
  • 注音:ㄉㄞˋ ㄋㄧㄢˊ
  • 釋義:謂等待年老致仕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相關連結,

詞目

待年

拼音

dài nián

引證解釋

1、謂女子待年長而聘。
後漢書·皇后紀下·獻穆曹皇后》:“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 李賢 註:“留住於國,以待年長。”後因以稱女子待嫁。
南朝 宋 顏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南朝 梁 張纘 《丁貴嬪哀策文》:“爰及待年,含章早穆;聲被洽陽,譽宣中谷。”
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僖公曰:‘吾有愛女,年雖未笄,頗有才慧,倘不棄嫌,願為待年之婦。’鄭莊公唯唯稱謝。”
2、謂等待年老致仕
曾鞏 《祭致仕湛郎中文》:“維公早以郎潛,安於養志;晚而家食,曾不待年。治績紀於朝廷,行實推於鄉里。”
宋 范公偁 《過庭錄》:“蜀公表謝曰:‘六十三而告老,蓋不待年;七十五而復來,孰雲中禮。’”

相關連結

待年: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清朝時所選的秀女,如果因為年齡小或者其他的原因沒有成為妃嬪或婚配,留住在宮裡,也稱之為待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