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青

彭海青

彭海青,女,1975年7月生於山東省青島市。現任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研究所所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海青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訴訟程式、人權、比較法、司法改革、證據制度、法學教育
  • 職務:研究所所長、副教授
人物簡介,主講課程,學術兼職,主要學術成果,著作,論文,

人物簡介

彭海青,漢族,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研究所所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理法學》執行主編,心理諮詢師。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訪問學者。2012年入選北京理工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人才計畫。
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司法制度。1998年、2002年、2006年分別在青島大學湘潭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研究期滿出站。已出版著作《刑事訴訟程式設定研究》、《刑事裁判權研究》、《訴訟證明標準研究》、《訴訟程式制度:前沿專論》、《刑事裁判共識論》等5部。在《法學研究》、《現代法學》、《法律科學》、《法學評論》、《比較法研究》、《法制日報》、《中國社會科學院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10餘項。主編、參編著作、教材等10餘部。獲得中國法學會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單位頒發的科研獎勵近10項。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青島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講課程

刑事訴訟法,比較訴訟制度,證據法, 國際刑事法,司法制度、法律職業規範與倫理

學術兼職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比較法學研究會理事
北京市比較法學研究會理事
最高人民法院訴訟諮詢監督員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陪審員
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要學術成果

著作

1.《刑事訴訟程式設定研究》,獨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2.《刑事裁判權研究》,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刑事裁判共識論》,獨著, 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4.《訴訟證明標準研究》,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5.《訴訟程式與制度前沿專論》,合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6.《青少年犯罪行為分析與矯治》,譯著(合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年版;
7.《在法律的複雜性與失序之間——全球化時代的法哲學》,譯著(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8.《刑事訴訟法》,合編,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9.《德國司法危機與改革——中德司法改革相互比較與啟示》,合著,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10.《量刑與刑事司法》,譯著(合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版。

論文

1.《證據的合法性證明與程式性證據法理論》,《法學雜誌》2018年第12期
2.《我國出庭作證證人的特殊保護問題》,《法律適用》2018年第19期
3.《21世紀以來中德法學教育實踐性導向改革的比較與相互啟示》,《法學教育研究》2018年第20卷
4.《新刑訴法實施後的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人民司法》2015年第21期;
5.《牛津法科研究生培養的優勢及其可借鑑性》,《法學教育研究》2015年第15卷。
6.《英國量刑證明標準的模式及理論解析》,《環球法律評論》2014年第5期;
7.《英國獨立羈押巡視制度的確立及實踐新發展》,《比較法研究》2012年第1期;
8.《法律職業視野下訴訟法教學模式的轉變》,《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年第3期;
9.A second Discussion on China’s“Legal Opinions of the Experts”,China Legal Science,2011(2);
10.《刑事裁判共識引論》,《現代法學》2011年第1期;
11.《我國刑事司法改革的推進之路》,《法學評論》2011年第3期;
12.《證明標準的局限及其克減》,《法學雜誌》2010年第6期;
13.《辯護律師獲取證據的方式與辯護風險難題的破解》,《比較法研究》2010年第2期;
14.《我國合議庭評議表決制度功能缺失的省思》,《法律科學》2009年第3期;
15.《法院刑事決定程式的反思與完善》,《法學雜誌》2008年第5期;
16.《刑事裁判權主體初論》,《當代法學》2006年第2期;
17.《恢復性司法初探》,《中國刑事法雜誌》2004年第3期;
18.《刑事訴訟的雙重證明標準》,《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