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張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黎,女,1982年生,安徽涇縣人,博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涇縣
  • 出生日期:1982年
  • 畢業院校南京氣象學院
  • 職務:碩士生導師
  • 職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學術論著,主持項目,

人物經歷

2002年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套用氣象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5年畢業於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氣象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生態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8年7月至今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工頸抹樂定作。
2013年5~11月,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訪問學者。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參與編寫專著5部,獲得軟體著作權6項。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陸地生態疊嫌煉凶系統碳氮水循環過程模擬和模型數據融合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陸地生態系統碳氮水耦合模型的發展、模型參數估計、模型不確定性量化、基於模型數據融合的陸探朵地生態系統碳收支評估等。

主要成就

學術論著

Zhang L, Tian J, He HL, Ren XL, Sun XM, Yu GR, Lu QQ & Lv LY (2015) Evaluation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Derived from MODIS Products against Eddy Variance Measurements in China. Remote Sensing 7: 11183-11201.
Ren XL, He HL, Zhang L* & Yu GR (2014) Estimation of diffus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an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alysis in China from 1981 to 2010.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4: 579-592.
Zhang L, Yu GR, Gu FX, He HL, Zhang LM & Han SJ (2012)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modeled carbon fluxes for a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mixed forest using a process-based ecosystem model.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17: 268-282.
Zhang L, Luo YQ, Yu GR & Zhang LM (2010) Estimated carbon residence times in three forest ecosystems of eastern China: Applications of probabilistic invers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Biogeosciences 115. G01010, doi:10.1029/2009JG001004.
閆霜,張黎*,景元書,何洪林,於貴瑞. 植物葉片最大羧化速率與葉氮含量關係的變異性. 植物生態學報,2014,06:640-652.
張強, 張黎*, 何洪林, 韓士傑, 李英年, 歐陽竹, 石培禮, 王輝民, 郝彥賓, 張一平,閆俊華. 基於渦度相關通量數據的植鑽勸蜜被最大光能利用率反演研究. 第四紀研究, 2014, 34(4): 743-751.
周磊,何洪林,孫曉敏,張黎*,於貴瑞,任小麗,王佳音,張軍輝. 基於數字相機圖像的長白山森林物候模擬(英文).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3,04:317-326.
高揚子,何洪林,張黎*,路倩倩,於貴瑞,張祖陸. 近50年中國地表淨輻射的時空變化特徵分套她戒析.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3,01:1-10.
張黎,於貴瑞,何洪林,張雷明. 基於模型數據融合的長白山闊葉紅松林碳循環模擬. 植物生態學報,2009,06:1044-1055.
張黎,於貴瑞,顧峰雪,張雷明. NEE觀測誤差分布類型對陸地生態系統機理模型參數估計的影響——以長白山溫帶闊葉紅松林為例. 生態學報,2008,07:3017-3026.
張黎,王石立,何延波,馬玉平,莊立偉,侯英雨. 遙感信息套用於水分脅迫條件下的華北冬小麥生長模擬研究. 作物學報,2007,33(3):401-410.
張黎,王石立,馬玉平. 遙感信息套用於區域尺度水分限制條件下作物生長模擬的研究進展,套用生態學報,2005,16(6):1156-1162.
張黎,姜春明,王秋兵榆朵鳳,於貴瑞. 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學模型. 見: 植物光合、蒸騰與水踏求遙分利用的生理生態學(於貴瑞,王秋鳳等著).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張黎,於貴瑞,駱亦其. 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數據融合研究. 見: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過程及對全球變化回響與適應的模擬研究(李克讓 黃玫 陶波等著).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9.
駱亦其,張黎. 多尺度、多源生態觀測數據的同化技術及其在碳循環研究中的套用. 見: 人類活動與生態系統變化的前沿科學問題(於貴瑞等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主持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英關鍵帶)課題(41571130043):土地利用變化對中國西南喀斯特關鍵帶土壤和植被碳匯的影響,2016-2019,子課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31420103917):模型基準評估及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模擬,2015-2019,子課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課題(31290221):生源要素計量平衡制約下的碳-氮-水耦合循環模型,2013-2017,子課題負責人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XDA05050606):中國陸地溫室氣體綜合模擬與管理決策平台,2011-2015,專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31000235):氮沉降增加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關鍵過程和碳匯功能的影響,2011-2013,項目負責人
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建設專項項目(INFO-115-D06):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e-science科研套用示範,2009-2010,課題負責人
閆霜,張黎*,景元書,何洪林,於貴瑞. 植物葉片最大羧化速率與葉氮含量關係的變異性. 植物生態學報,2014,06:640-652.
張強, 張黎*, 何洪林, 韓士傑, 李英年, 歐陽竹, 石培禮, 王輝民, 郝彥賓, 張一平,閆俊華. 基於渦度相關通量數據的植被最大光能利用率反演研究. 第四紀研究, 2014, 34(4): 743-751.
周磊,何洪林,孫曉敏,張黎*,於貴瑞,任小麗,王佳音,張軍輝. 基於數字相機圖像的長白山森林物候模擬(英文).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3,04:317-326.
高揚子,何洪林,張黎*,路倩倩,於貴瑞,張祖陸. 近50年中國地表淨輻射的時空變化特徵分析.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3,01:1-10.
張黎,於貴瑞,何洪林,張雷明. 基於模型數據融合的長白山闊葉紅松林碳循環模擬. 植物生態學報,2009,06:1044-1055.
張黎,於貴瑞,顧峰雪,張雷明. NEE觀測誤差分布類型對陸地生態系統機理模型參數估計的影響——以長白山溫帶闊葉紅松林為例. 生態學報,2008,07:3017-3026.
張黎,王石立,何延波,馬玉平,莊立偉,侯英雨. 遙感信息套用於水分脅迫條件下的華北冬小麥生長模擬研究. 作物學報,2007,33(3):401-410.
張黎,王石立,馬玉平. 遙感信息套用於區域尺度水分限制條件下作物生長模擬的研究進展,套用生態學報,2005,16(6):1156-1162.
張黎,姜春明,王秋鳳,於貴瑞. 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學模型. 見: 植物光合、蒸騰與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態學(於貴瑞,王秋鳳等著).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張黎,於貴瑞,駱亦其. 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數據融合研究. 見: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過程及對全球變化回響與適應的模擬研究(李克讓 黃玫 陶波等著).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9.
駱亦其,張黎. 多尺度、多源生態觀測數據的同化技術及其在碳循環研究中的套用. 見: 人類活動與生態系統變化的前沿科學問題(於貴瑞等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主持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英關鍵帶)課題(41571130043):土地利用變化對中國西南喀斯特關鍵帶土壤和植被碳匯的影響,2016-2019,子課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31420103917):模型基準評估及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模擬,2015-2019,子課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課題(31290221):生源要素計量平衡制約下的碳-氮-水耦合循環模型,2013-2017,子課題負責人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XDA05050606):中國陸地溫室氣體綜合模擬與管理決策平台,2011-2015,專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31000235):氮沉降增加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關鍵過程和碳匯功能的影響,2011-2013,項目負責人
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建設專項項目(INFO-115-D06):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e-science科研套用示範,2009-2010,課題負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