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傑(遼寧社會科學院地方黨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萬傑(1974-),女,遼寧社會科學院地方黨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丹麥奧胡斯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東北地方黨史、東北救亡運動史,東北抗戰史。兼任遼寧省黨建研究會特約研究員,遼寧東北抗日聯軍史暨東北抗戰史研究會副秘書長等。曾獲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千”層次人才、遼寧省中青年哲學骨幹等稱號。曾獨立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級以上項目20餘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萬傑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4
  • 性別:女
歷史學者,學術成果,個人簡介,書法成就,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副巡視員,個人簡介,工作經歷及分工,

歷史學者

學術成果

在《抗日戰爭研究》《湖南社會科學》《武漢大學學報》《學術界》《理論學刊》等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近20篇。一、課題類2003年承擔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一般):《劉瀾波與東北救亡總會》2003年遼寧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中國共產黨左傾錯誤對東北抗戰的影響》。2004年承擔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青年),《劉瀾波與東北救亡運動》,2005年遼寧社會科學院追加課題《論東北救亡運動在全國抗戰的地位與作用》。2006年遼寧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東北軍工作委員會與西安事變》。2006年承擔遼寧社會科學院追加課題,《關於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與保持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實踐與思考》。2007年承擔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自選)《東北救亡運動與西安事變》 2007年遼寧經濟社會發展課題《九一八事變前的遼寧反日團體研究》2007年承擔遼寧社會科學院課題《論七七事變前後的東北救亡運動》,2008年度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一般):《有關東北軍工作委員會幾個問題的研究》2008年遼寧經濟社會發展課題《十七大民生問題的新解讀》2008年承擔遼寧社會科學院青年課題《遼寧國民外交協會研究》2009年遼寧經濟社會發展課題《關於堅持與改善黨的領導與人民民眾的首創精神相結合問題研究》2009年承擔遼寧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全面抗戰時期東北籍救亡人物群體研究――以劉瀾波為例》2010年遼寧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一般):《實現遼寧省城市社區民主建設的路徑選擇——以瀋陽市社區為例》2010年承擔遼寧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東北籍救亡人物在西北的抗日救亡活動述評(1935-1937)》2011年遼寧社會科學院一般課題《從民族主義視覺看九一八事變的起因》2012年遼寧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九一八事變前國共兩黨的救亡思想與實踐》 二、編著類:1、《東北抗日義勇軍—遼寧卷》,副主編、作者,瀋陽出版社,2003年。2、《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叢書—為了東北解放的那一天》,副主編、作者,萬卷出版社,2005年。三、主要論文及反饋情況《劉瀾波與東北救亡總會》,《黨史縱橫》,2005年第8期。《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與東北救亡運動》,《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中國共產黨與東北武裝抗戰》,《世紀橋》,2004年第5期。謝麗平:《試論楊松的東北韓民族抗日革命觀》引用觀點,延邊大學,2008年,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劉瀾波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遼寧社會科學輯刊》,2005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2006年第1期轉引摘目《劉瀾波對東北軍走上抗日道路的歷史貢獻》,《遼寧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東北軍工作委員會與西安事變》,《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8月。人大複印資料,2007年第1期轉引摘目《論東北流亡學生群體對西安事變的影響》,《北方論叢》,2007年第3期。反饋①人大複印資料2007年第8期轉引摘目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12月29 日轉載觀點。③張可:《框架理論視野下西安事變的媒體呈現》,評論觀點。安徽大學,2010年。《東北救亡人士與西安事變》,《學術界》,2007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1期引用其論點,浙江社科網上引用其觀點《論東北救亡運動在全國抗戰中的歷史作用》,《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李日升等:《抗日戰爭史研究綜述》,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評論與引用觀點。《有關東北軍工作委員會幾個問題的探討》,《抗日戰爭研究》,2008年第4期。2009年人大複印資料第5期全文轉載。《七七事變前後的東北救亡運動研究》,《長白學刊》,2008年第1期。①2008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轉引摘目,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7月29日轉引觀點。《國民外交活動的一次新探索-遼寧國民外交協會的緣起及其活動述評》,《遼寧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①人大複印資料2009年第6期轉引摘目。②朱蓉蓉:《抗日戰爭時期的民間外交研究》,第13頁,引用觀點,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劉瀾波抗日救亡活動之武漢篇》,武漢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華程網、 網多家網站採用。 《東北軍工作委員會與東北軍少壯派關係初探》,《理論學刊》2010年第3期。《東北籍救亡群體在西北的抗日救亡活動中的歷史作用》,《湖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2010年第6期摘目。《從民族主義視角看九一八事變的起因》,《理論學刊》2011年第9期。 五、參加重大學術會議1、2006年,參加中共黨史學會、中央黨研室、延安幹部學院等聯合召開的“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學術研究會,提交論文《論東北救亡運動對西安事變的影響》出版了論文集。2、2007年,參加抗日戰爭紀念館召開的“海峽兩岸紀念七七事變70周年”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論七七事變前後的東北救亡運動》。3、2010年,在丹麥奧胡斯參加“中國農村問題與全球化”國際會議。4、2011年7月,參加吉林北華大學舉辦的“第四屆東北地區中日關係史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從民族主義視覺看九一八事變的起因》5、2011年9月,參加東北軍史暨張學良研究會舉辦的“張學良與九一八事變”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文章《九一八事變前張學良實施的對日抵制政策》,做大會發言6、2011年9月,參加遼寧省委宣傳部舉辦的紀念九一八事變事變80周年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九一八事變前東北愛國知識分子的愛國救亡思想與實踐活動初探》7、2011年10月,參加抗聯史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抗戰與東北抗聯”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劉瀾波與東北抗日義勇軍》,做大會發言。  一、民國書法家

個人簡介

張萬傑(1887-1944),字俊千,民國著名書法家,昌樂縣西尖莊人。1944年病歿漢中。早年畢業於陸軍大學,就任南京光復第一軍步兵科長。1932年始,先後任黃埔軍校南京分校、洛陽分校上校戰術教官。

書法成就

他自幼酷愛書法,潛心研讀顏帖,磨練書體功夫,弱冠即馳名鄉里。成年戎馬倥傯,輾轉南北,歷游名山大川,通覽摩崖刻石、名碑古作,見多識廣,由唐楷轉攻漢隸、魏碑。其書用筆於楷隸之間,汲漢隸之質樸、魏碑之凝重、晉楷之奇逸,融前人之長而獨創新意,別具一格。
晚年,其書法造詣臻於絕妙,時洛陽、漢中、西安諸地;巨賈招牌、華貴匾楹、著名碑碣,多以得其書為榮。其代表作《石門銘》碑刻,現陳列於漢中文物館,其拓帖已遠涉日本珍藏。

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副巡視員

個人簡介

性 別 男
張萬傑(遼寧社會科學院地方黨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2年9月
籍 貫 山東萊陽市
學歷背景 哈爾濱師範大學中央工藝美術大專。

工作經歷及分工

工作經歷 1968年6月參加工作,歷任:下鄉知青,黑龍江省伊春市民眾藝術館館員、副館長、館長,東北林業文工團團長,伊春市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主持工作),深圳市接待辦副處長、處長,深圳市貿易發展局處長、局長助理,深圳市貿促會副會長,深圳市外經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深圳市貿易工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自2009年8月起,任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副巡視員。
工作分工 配合、協助彭新葉同志分管技術改造發展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