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抗戰救國烈士)

張碩(1914年-1944年8月)原名張晨,德縣抬頭寺鄉坡張莊(今屬德州經濟開發區)人。小時即喜歡讀書,先後在本村國小、德縣第一高小、德州師範講習所上學,畢業後留師範附小任教。他不斷向學生講述革命道理,被校方視為左翼分子。1937年春,被校方藉口開除。此後,與武連鵬等人去天津開辦私立國小。

基本介紹

  • 本名:張晨
  • 別稱:張碩
  • 所處時代:建國初期
  • 出生地:德縣抬頭寺鄉坡張莊
  • 出生時間:1914年
  • 去世時間:1944年8月
人物生平,英勇犧牲,

人物生平

1937年“七·七”事變後,民族危亡,生靈塗炭,使他的心激盪不平,再也無心當教書先生。
1938年春,他滿懷救國之心返回故里,投筆從戎,參加了德縣教育界人士李玉雙組織的抗日救國軍。同年10月,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在樂陵舉辦軍政學校,遂前往學習。學習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結業後留校工作。
1940年後,歷任平禹縣抗日民主政府秘書、冀魯邊二專署文教科副科長兼專署乾訓班指導員、副校長等職。
1943年1月,任中共德縣工委委員、德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兼縣大隊長。雖被敵人兩次抄家,家人逃散,要飯為生,但他仍毅然表現出恩義待仇的風度,以國事為重,團結抗日力量,正確執行上級黨的翻邊戰術原則,採取敵進我進的戰略,將縣的活動中心由東部農村轉移到接近德州城的六、七區一帶的農村,堅持和發展了德縣抗日根據地。身為縣長,處處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周圍民眾。他率縣大隊在一個地方住下後,民眾常斂些乾糧給同志們送來,送來的乾糧各式各樣,他總是挑最差的吃。民眾感嘆地說:共產黨的縣長就是同舊縣長不一樣。
1943年農曆8月15日,冀魯邊二地委派遣他進入濟南市,領導“青年抗日聯盟”,開展濟南黨的地下工作。他以青島《新民報》社濟南分社記者、稅卡職員的身份做掩護,化名王振亞,忠心為黨工作,爭取和團結了二、三十名同情我黨工作的積極分子,並成立了“敵工組”,設立了“洛口聯絡站”等地下秘密組織。

英勇犧牲

1944年8月,因叛徒出賣而暴露身份,不幸被捕。敵人先誘騙勸降,後施重刑拷打均無效。為嚴守黨的秘密,在被捕的第二夜,趁獄卒不注意,將被面撕成布條,擰成繩子,在窗戶上自縊身死,年僅2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